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38期目錄




 

擺脫溼答答的生活

 

文:邱潤

 

三伏天期間,久坐辦公室的林小美,經常覺得腦袋熱熱脹脹的,渾身無力。去醫院就診時,中醫師說這是「溼邪」所致,他還告訴小美,其實現代人的很多健康問題,都與溼氣有關,而且溼還經常夾帶其他邪氣,如寒、暑、風等,一同傷害我們的身體。

溼氣是怎麼產生的呢?溼氣和寒氣、暑氣、燥氣、風氣、火氣相同,都來源於天地自然,它們順應四季變化,彼此消長,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但是在極端的氣候下,或是在身體虛弱的時候,六氣失衡,邪毒侵體,就會產生疾病,因為這些氣多來自人體之外,所以中醫稱這些外來的病因為「外感六邪」。

另外,五臟功能和氣血津液失調,也會產生類似外邪的病症,但因發自於內,所以稱為「內生五邪」,分別是:內寒、內燥、內溼、內風、內火。

 

溼氣源自這裡

 

環境潮溼

中醫將農曆七、八月稱為長夏,是夏天至秋天的過渡時期。這段時期在熱暑的基礎上,又添了惱人的溼氣,所以最易使人得病。

另外,多雨的地區也常受溼氣糾纏,衣服很難曬乾,如果穿著溼衣服出門,或是在外淋了雨,沒有馬上把身體擦乾、烘暖,寒氣就會挾溼氣入體,讓人生病。如果洗完頭髮沒有及時吹乾,或在夏天披著溼髮吹冷氣,很容易使溼邪侵入體內,甚至引起頭痛。

思慮過多

《黃帝內經》中說:「思傷脾,怒傷肝。」脾有運化水分及統攝血液等功能,與溼氣的代謝有關,如果平日裡總是想東想西,煩惱過度,就會導致脾胃之氣凝滯,無法將營養送到全身,也難以排除汙穢,更無法調節內溼。

還有些人經常熬夜,通宵達旦地工作、做功課、玩遊戲,這種不好的生活習慣,同樣會對脾臟造成傷害。

久坐不動

溼氣如果沒有正常排出,就會積在體內,時間長了更難處理。

現在許多學生、上班族,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運動量很少,不光使溼氣沒有機會隨汗水排出,還會造成氣血上輸困難,加重脾臟負擔,甚至可能引起大腦、心肺等上半身的器官缺氧,不利於溼氣的運化。

飲食失衡

有的人過於忙碌,沒時間好好吃飯;有的人貪圖口慾,經常挑食 ……,這些不正確的飲食習慣,都可能造成脾虛,引得溼邪入侵。

寒涼食物不節制

需要降火氣、去燥的時候,可以吃些西瓜、梨子、冬瓜等寒涼的食物調節體質,但如果為享受一時之快,不知節制,大量攝取,便會助長溼邪。

喜歡重口味

油膩、過鹹、過甜的食物不容易代謝,經常吃這些東西,會造成脾胃的負擔,進而影響水液運化、氣血流通,況且油脂還容易塞住血管,導致養分和廢棄物的運輸受阻,溼氣無法排出,只能積淤在身體中。

飲食不規律

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為追求工作效率,犧牲正常的用餐時間,經常「有了這頓沒下頓」,而休息時刻則大量飲食。在不規律的飲食中,消化系統一旦出現問題,溼氣便如蛆附骨,侵門踏戶。

喝酒過量

酒能助長溼邪,無節制地飲酒,會給肝脾造成負擔。很多人尤其喜歡在夏天的晚上暢飲冰啤酒,這樣特別容易導致溼、寒一起攪擾脾臟,造成脾胃虛寒。

 


溼氣很少單獨出現,通常會和其他邪氣一起侵擾人體,當我們感到身體不舒服時,很容易忽視溼氣帶來的傷害,總以為是其他原因所致。

下列幾種「溼答答」的症狀,你中了幾項呢?


溼氣的自我檢測

溼痰內盛 上犯肺系

中醫認為,痰分為「外痰」和「內痰」,外痰就是我們比較熟知的,由呼吸道排出的黏性分泌物;內痰則是體內水液代謝不暢產生的廢物,生於脾,存於肺,平時隨氣血流竄全身,停在哪裡,哪裡就出問題。

又因為痰與溼息息相關,所以也常合稱為「痰溼」。痰溼體質的人,內痰淤積體內,經常嘔出外痰,且外痰顏色較白,還會有咳嗽、發喘、胸悶或噁心、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睡覺打呼等現象。

全身乏力 睡不飽覺

中醫常說「溼生重濁」,有些人經常覺得渾身無力,四肢沉重,肌肉痠脹,好像走點路就累,頭也昏沉沉的,這可能是溼氣多的表現。

如果早上起來,常常感覺睡意難消,彷彿一塊厚重的毯子包裹著頭,或是像穿著溼衣服一樣,全身不自在,甚至感覺更累,這種「溼氣如裹」的現象,表示溼氣已經在身體裡潛伏很久了。長期如此,黑眼圈、眼袋會慢慢跑出來,氣色也會變得越來越差。

刷牙噁心 舌苔厚膩

早起刷牙時,牙刷放入口中,就忍不住一陣乾嘔,儘管吐不出痰來,但總覺得嗓子眼裡有東西,嘔不乾淨,這是溼氣重的典型特徵。

刷牙的時候,還可以對著鏡子看看舌頭,正常情況下舌頭是淡紅色的,且舌苔薄白,從舌苔的間隙中能看見舌面;如果舌苔變厚,無法看到舌面,手指摸上去還有些膩滑、沾黏或粗糙的感覺,代表溼的情況很嚴重了。其中,寒溼的人舌苔較白,熱溼體質的舌苔較黃。舌頭的形狀應該較為圓潤光滑,如果邊緣有像牙齒咬過一般的痕跡,也一樣是溼氣重的警訊。

出油出汗 臉膩頭癢

剛洗完臉沒多久,便又覆上了一層油光,這即是中醫裡講的「溼性黏濁,如油入面」。這是因為溼氣會影響整個代謝系統,導致細胞廢棄物沒法代謝出去,如果溼氣漫溢到表皮來,便會造成皮膚黏膩,不只臉,頭皮也會經常出油、搔癢難耐,甚至造成嚴重脫髮。這種情況在體質溼熱的人身上最為明顯。有的人會因此長青春痘、起疹子,甚至出現腳氣、溼疹、汗皰疹等症狀。

下身水腫 腹脹膝痠

溼氣有重、濁、黏等特性,所以經常積累在腰部以下,造成下半身看上去特別肥滿,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水腫」。溼氣重的人還經常有腹脹感,雖然胃口不大,看上去卻很胖。

溼氣也經常堆積在關節處,如膝蓋、腳踝、肩頸等處尤其容易受到溼氣侵擾,導致關節病症,這點在體質寒溼的人身上尤為顯著,另外,溼氣有時也會夾帶風邪,俗稱「風溼」。

尿頻帶多 便黏馬桶

當溼氣下積時,生殖、泌尿與排泄系統亦深受影響。女性可能會出現白帶增多的現象,男性則要注意前列腺炎、腎炎等病害,另外,男女都可能會受到陰部潮溼、搔癢的困擾。

溼氣過多還會造成頻尿,但是每次排出的尿量較少。熱溼的人小便赤黃,寒溼的人小便顏色很淡;在排泄上,溼氣造成糞便帶有黏性,容易黏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38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