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37期目錄

大地之華──草木染

 

文:觀觀

 

萬物皆有靈,以敬畏自然的心,等待一棵樹的開花結果,將它們美麗的色彩,溫柔地印在一張紙、一匹布上,讓大自然的絢麗色彩永恆地相伴左右,這是一件多浪漫的事啊!

遇見一種生命的色彩

人類認識染料,是從礦物開始的,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即已學會將礦物磨成粉末用來染色。後來,人們進一步發現,植物也可製成染料,而且色彩牢度更好。於是,植物染料漸漸地成為主流,延續了數千年之久。

草木染,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也可稱之為「天然染」、「植物染」,即是擷取植物的汁液製成染液之後,用來為布匹或紙張染色的一種工藝。草木染大致可分為三步驟:

1. 染色

事先將棉布浸泡於清水中,擰乾之後再放入染液鍋,開火將染液煮開,隨時用竹筷攪拌。

2. 媒染(大部分草木染有此步驟)

取出棉布擰乾後,放入預先準備好的媒染劑(編註:與色素結合形成色素沉澱以達到染色效果的物質,以粉末狀居多)約半小時,之後再重複放入染液中煮染,最後將棉布取出,水洗晾乾即可。

 

3. 萃取染料

將天然染材洗淨後置於不鏽鋼鍋中,加水煮沸萃取色素,之後再將渣滓過濾撈出,留下染液。

 

這些染材都是從何而來的呢?有的需南北奔走,取之不易,如珍貴的墨水樹、印度茜草;有的卻是唾手可得,俯拾皆是,例如身邊常見的蔬果、茶葉、花卉等。不同的染材所萃取出的顏色各異,如茜草、蘇木可製成紅色染料;梔子果實、薑黃可製成黃色染料;蓼(音同「路」)藍、菘藍可製成藍色染料;五倍子、烏桕可製成黑色染料。

尋回織色入史的記憶

從新石器時期經中國歷朝歷代,草木染無論是在品質還是規模上,都日趨成熟,各朝官方甚至設立了管理機構,例如秦代的「染色司」、唐宋時期的「染院」、明清的「藍靛所」等,皆是專門負責搜集染料,統一管理的單位。

到了明清,天然染的製作工藝更為成熟,染料除了在中國國內自產自用之外,還可以量產外銷他國。一直到了19世紀,化學染料研發問世並傳入中國,其顏色選擇具多樣性、色度持久不易褪、可大量快速生產等多方面的優勢,使得草木染在應用上逐漸被取代。但如今,人們普遍使用便捷快速的化學染劑的同時,並未遺忘這項傳統工藝,尤其近年來,大眾的環保意識增強,合成染料對環境造成的負擔與汙染問題,逐漸引起全球的關切,在這波強勢的綠色環保浪潮之下,這項從古至今代代相傳的天然染色技藝又開始為人們所重視。

草木染之美:恰到好處的幸福

當你逐一說出身上衣物的色彩取自何方、來自哪種小花、源自哪種沉穩的樹材時,心裡是否多了一分喜悅與感動呢?人與大自然之間,本就應該這般和諧親近。

獨一無二的優雅

草木染在製作的過程中,擷取出的染液不僅受植物長成時的氣候、溫度、溼度、地域所影響,還會因染色的時間、染材的優劣、染色次數及染色時的溫度而產生細微的變化,締造出變幻無窮的自然色澤。因此,不必擔心與別人「撞衫」,因為每次染出的織品色澤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無法像化學染色般大量出產色度一致的布匹,但正是這些無法預見、不可複製的因素,讓草木染呈現更典雅雋永的豐富層次。

源於大地.取之自然

植物染色的材料源於大地,它們順應自然的四季變化,依時令行事,匯集了大自然最純粹的精華,帶有沉靜安詳的氣質。它染出的織物色澤柔和、溫潤,還散發著淡淡草木清香。又因為中藥常被作為染材,在染色的過程中,色素會與藥物的香味一起被織物吸收,使這些織物產生特殊的保健、殺菌效果,例如板藍根、肉桂等。植物純淨的材質,不僅可以讓肌膚自由地呼吸,更令我們疲憊的身體回歸自然,這是人與自然良性的循環。

永續.友善.品生活

草木染無毒無害,在製作的過程中,可以享受慢活的樂趣。從調配染料、染布、設計紋樣、沖洗、曬乾,一直到它慢慢呈現出令人驚嘆的圖紋,在細活慢作的過程中,感受時光的推移,怎麼想都是一件美好的事。除此之外,植物染料相較於化學染劑,具有較好的環境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它所傳達的是一種傳統與發展、環保與健康兼容並進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染一抹藍 至善至美

《荀子.勸學》當中曾提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其中的「藍」就是從植物裡提煉出來的。中國早在3000年前便開始利用藍草染色,而在世界各地也都可發現藍染植物所形成的獨特產業技術與藍染文化,如印地安和印加民族等,皆發現古老的藍色織品,證明其優秀的藍染工藝。如今,在中國大陸西南的少數民族聚落、台灣的客家族群、中南半島的少數國家、日本等地,仍可發現傳統的藍染文化。藍染的風靡,不僅僅是對一項古老工藝的保護與傳承,更多的是它本身飽含豐饒的時尚魅力。日本甚至為不同深淺的藍各自命名,而匠心獨具的設計師們,在藍染的基礎上加入各種活潑的發想,為藍染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藍染屬於草木染當中的發酵染,其技藝可以從種植和採集草木開始,經過浸泡、曝曬、發酵等層層工序。只有日復一日地悉心照料,隨時注意溫度與溼度,保持溫暖的恆溫環境,才能染出層次豐富、素雅穩重的藍。

藍染的衣物,是大自然的贈予、是造物主的智慧。經過了層層反覆的工序,它有著最堅韌、沉穩、簡樸的性格。它是草木與時光互相成就的藝術,在心理學上甚至有鎮定情緒、幫助集中注意力之效。而藍染的染材之一「蓼藍」,其汁液還有抑制皮膚病、防蟲的效果。

慢下來 將花草留在生活裡

草木染可以說是一種平民藝術,北宋詞人賀鑄所說的「溶溶漾漾白鷗飛,綠淨春深好染衣。」即是描寫了以前農村社會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如今,彩染之道,已在歷史的進程之中累積了前人豐富的感悟,其製作方式包含了敲拓染、煎煮染、套染、紮染、發酵染等。以下讓我們藉由最簡易的敲拓染,一起尋回這遺忘已久的古老技藝吧!

1. 準備一塊棉質白布,平鋪在平整的木板或是地上。

2. 把喜歡的葉子和花瓣平放在布上,可依照自己喜歡的樣式隨意擺放。

3. 用一塊更大塊的白紗布,覆蓋在鋪好的葉子和花瓣上。

4. 用錘子隔著白紗布小心且力度要均勻,慢慢地敲打下面的花瓣和樹葉,把裡 頭的汁液敲打出來並染在底下的白棉 布上。

5. 仔細地揭開白紗布,再將花瓣和樹葉拿掉。

草木染完成囉!

 

結語

在追逐速成、多變的現代社會下,有越來越多的匠人與藝術工作者,選擇停下步伐,細細品嘗那些植基於傳統與自然之中,最動人心弦的智慧結晶。

原始的色彩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量,感謝那些隨著時令而浮現的極富深度的柔美顏色,讓我們在紛擾的世間尋回初心,讓我們透過織物,感受自然重現於生活之中。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37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