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新體驗:零售自動化
文:絲絲
許多人都可能遇過這種情況──在收銀台前被長長的人龍推擠著,時不時聽到幾句抱怨和孩童的哭鬧聲,收銀員則是神色緊繃,忙碌地處理著一籃籃商品。零售業的「尖峰時刻」不只令員工感到頭疼,也容易使客人因為漫長的等待,而有了不愉快的購物經驗。不過這樣惱人的場景,或許有望在機器人的幫助下獲得解決!
自選商品,拿了就走
知名電商亞馬遜(Amazon.com Inc.)從2016年開始發展線下零售店「Amazon Go」,並設計出一項「拿了就走」的技術(Just Walk Out Technology)。顧客只需要在進店時掃描Amazon Go APP的帳號,就能開始購物,店內的影像系統結合雲端計算技術,可以依據顧客的動作判斷他們拿了哪些商品,並自動計入APP的線上購物車中,顧客出店後就能在手機上查看帳單,確認扣款金額。
有人也因此擔心,自主購物是否容易令店家丟失商品?其實,每個人入店都需要認證身分,加上雲端會判斷顧客動作並在APP中自動扣款,因此要在店內行竊其實並不容易。
新鮮的自動化體驗
除了零售業之外,汽車銷售業、旅館業者也乘上了這股「無人化革新」的風潮。
2016年,Autobahn Motors公司在新加坡建造了一座高15層樓、可容納60輛汽車的透明「汽車販賣機」,裡面停放了不同廠牌的名車。顧客只要到販賣機前的大廳,通過觸控螢幕了解車輛相關資訊,建立訂單,接著選定的車輛便會透過類似電梯的垂直升降系統,運送至大廳,整個過程不到半小時,既快速又方便。
這樣的「汽車販賣機」,不僅讓顧客省去了與銷售員交際、辦理繁複手續的時間,某種程度上也保護了顧客的隱私,因此一經推出,該公司當季的業績便增加了三成。
同樣帶來自動化便利體驗的還有「無人旅店」。2016年開業的台灣鵲絲旅店,不只有自助式住房、退房登記系統,還有機器手臂幫忙暫放行李,客房送餐服務也由機器人代勞。雖然有些人不習慣這種「缺乏服務」的旅館,但對於許多旅程自由度和彈性較高的背包客來說,這類無人旅館入住方便,相對更輕鬆自在一些。
無人機送貨
中國大陸知名的電商京東,從2016年開始試行無人機送貨服務,主要配送地點多半是人車罕至的偏遠鄉村,跨越地形和交通等障礙,讓村民能真正體會網路時代的方便。
它們還在2018年推出了送貨機器人,打算在大學進行大規模推廣,這些機器人不但懂得避讓行人和車輛,還會等紅綠燈,貨送到時,機器人會發簡訊通知收貨人。只不過為了交通安全,機器人設定的速度不是很快,定位上也仍有誤差,這或許也是京東將機器人工作範圍限縮在校園的主因。
更有溫度的服務
許多人會擔心,是不是啟用了這些智慧科技,就意味著不再需要真人服務,而造成失業潮。
事實上,像Amazon Go等無人商店,依然有人類員工協助服務,只是他們已經不需要繃緊神經在收銀台前備戰,處理重複而枯燥的工作,而是能貼心地詢問顧客需要什麼幫助,引導購物路線或介紹相關服務,讓客人感受溫暖的關懷。
新加坡的公園大道羅徹斯特酒店(Park Avenue Rochester)總經理孫禮敬也同樣認為不需要以機器人取代飯店內所有工作,他將機器人應用在搬運床單、盥洗用品等替換物和送餐這類單調的勞動服務上。孫禮敬認為,全面無人化不一定是未來旅館的必要趨勢,人際互動才是旅宿業的核心。
親切而有溫度的笑容難以被程序替代,在科技為現代商業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們或許需要思考如何強化更有溫度的、更貼近人心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