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36期目錄




 

中國建築智慧:瓦當藝術

 

文:竹語 |

 

瓦當俗稱瓦頭,是屋簷最前端下垂的半圓或圓形部分,多為灰陶質地,用以保護椽頭免受日曬雨淋,也美化了房屋輪廓,是中國古建築中兼具實用與美學價值的裝飾構件。

 

瓦當的演變:見證千年歷史變遷

考古發現,最早的瓦當起源於西周時期,多為半圓形素面瓦當。春秋戰國時期,瓦當上開始出現各種圖案。

秦統一六國之後,大興土木,瓦當使用普遍,工藝精益求精,圖案有動物紋,如鹿紋、豹紋、龍虎紋等;禽鳥紋,如鳳紋、燕紋、飛鴻紋等;昆蟲紋,如蜂紋、蝴蝶紋、蟬紋等;植物紋,如荷花紋、樹紋等,種類繁多。

到了漢代,建築規模宏大,相應地,瓦當也做工精細。其時文字瓦當盛行,以各種篆書為主,內容常為吉祥祝語,如「延年益壽」、「長生無極」、「千秋萬歲」、「永受嘉福」等。

除了文字瓦當,漢代瓦當上的紋飾還有圖案紋和圖像紋。傳說中的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常威武張揚地刻於瓦當上,圖像古樸簡約,紋飾精美、飛揚靈動,充分展示了漢代工匠的雕刻藝術。

漢代的圖案紋瓦當數量也不少,寥寥幾筆幾何線條,即勾勒出樹枝紋、雲紋、山形紋、花瓣紋等,形象生動,寓意吉祥。其中雲紋瓦當數量最多,與漢朝時信奉神仙、追求長生不老的思想吻合。

到了南北朝時期之後,瓦當漸漸式微;元明清時期,歷經千年滄桑的瓦當藝術進入了低谷,加之普通民居的磚雕發展,瓦當漸漸淡漠於歷史長河之中。

不同的時代,賦予瓦當不同的意義,從最初遮雨庇護的功能,到對經濟實力的彰顯和等級地位的標榜[1],千姿百態的瓦當,已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不僅帶給人美的藝術享受,還為研究中國古代的經濟、文化等提供了參考價值。

 

傳說中的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常威武張揚地刻於瓦當上,圖像古樸簡約,紋飾精美、飛揚靈動,充分展示了漢代工匠的雕刻藝術。

 

漢代瓦當之美:

彰顯時代的勃勃生機

在《中國歷史密碼》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在陝西三秦大地,俯拾即是,不是秦磚便是漢瓦。」「秦磚漢瓦」一詞,說明了秦漢時期建築裝飾的輝煌,其中的「漢瓦」即指漢代的瓦當。漢代瓦當紋飾內容涵蓋極廣,從天上到地上,從神話世界的猛獸饕餮、四神圖騰,到自然界的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房屋人物,展現了一個充滿非凡活力的生機勃勃的世界。

與秦瓦多取材於現實生活不同,漢代的瓦當圖像更多的是經過了高度藝術誇張的、超脫於現實生活的珍禽異獸,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上,善用粗線條、大手筆,不做細部的直接描繪,雖然看起來笨拙古老,卻增加了其力量和氣勢,簡而不俗。那種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真狂放的磅礴氣勢,彰顯著一種自信的力量。[2]

別具一格的文字瓦當,同樣彰顯了漢代生機勃勃的發展。漢瓦上的文字字體多為大篆、小篆,古意盎然,線條老辣、肆意,備受當代書畫界、金石界的推崇。瓦當文字在圓形範圍內,利用有限的空間,將篆書的象形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奇麗壯觀,古樸渾厚,與印章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3]異彩紛呈的吉祥頌語,如「長樂未央」、「長生無極」、「千秋萬歲」、「億年無疆」等等,簡明直接,生機盎然,歌頌、彰顯著一個朝代的繁榮昌盛,也寄託了人們對永恆生命的追求。

瓦當的價值:

盡顯歷史與藝術魅力

瓦當融書法、繪畫、雕刻和工藝於一身,是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極具特色的藝術種類,是備受青睞的文物。自清中期以來,瓦當即被藏家競相收藏。據錢獻之的《漢瓦圖錄》記載,「長樂無極」的瓦當在乾隆年間每枚價格達到了10兩白銀,最高的一枚動物紋瓦當時價200兩白銀。[4]

如今,瓦當與其拓片,仍備受文物收藏者青睞。2001年,一枚帶木盒的漢瓦成交價高達11萬元人民幣;2013年,一幅「瓦當文字拓片」在北京以59.8萬元人民幣拍出。[5]

不同年代的瓦當上,千姿百態的圖案和豐富的文字訊息,對於人們了解古代歷史地理及古人的習俗和喜好,有著相當的參考價值,尤其是秦漢時期的文字瓦當,其背後往往蘊藏著極為重要的考古線索和年代印記。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蘄年宮事變」中「蘄年宮」的位置,便是在一塊西漢「蘄年宮當」出土後才得以確立,為這樁歷史懸疑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6]

瓦當的圖像極富動感和韻律美,啟發了眾多的平面和立體設計靈感。「半月瓦當壺」即是採納漢代瓦當的式樣所進行的藝術創作,瓦當壺體呈半圓形瓦當狀,有「不求其全,乃能延年」之意,認為凡事全則半,半則全;為人曲則全,枉則直,極富人生哲理。

結語

一片小小的瓦當,是久遠的歷史留給我們的財富,小小的圖形內,是豐富多彩的藝術天地,更蘊藏著一段段生動真實的歷史故事,散發著經久不息的藝術魅力。

與其他精美的藝術品相比,質地粗糙的瓦當似乎略顯土氣,但正是這種東方智慧所營造的厚重和拙樸,給人們帶來了一種親近自然的親切感。在歷經了千年風雨的洗禮後,瓦當更顯質樸、大氣與豪邁,別有一番風景。

 

參考資料:

[1]淺談瓦當紋飾的發展演變 https://www.xzbu.com/7/view-5609684.htm

[2][3]豐富多彩的漢代瓦當藝術https://sns.91ddcc.com/t/91988

[4]小山,收藏瓦當 懷舊歷史,《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7月11日第011版。

[5]說說瓦當的文化藝術價值https://news.artron.net/20170420/n925418.html

[6]陳根遠,瓦當大觀,《藝術品》,2015年第10期。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36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