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36期目錄


 

素食廚房:栗子紅棗粥

 

文:沐曦 | 攝影:編輯部

 

外婆家山上那片栗子樹林,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

栗子成熟的時節,我都會跟著外婆到那裡拾栗子。長在樹上的栗蓬,未成熟時像個嫩綠的小刺猬一樣。一到秋天,風兒吹過,掛滿枝頭的栗蓬便「啪啦啪啦」掉下來,落在地上。這時候,外婆就彎著腰,把栗蓬一顆顆拾進隨身帶著的籃筐裡。等到拾滿一籃子,外婆再牽著我的手,沿著彎曲的山路,慢慢走回家。

栗蓬帶回家後,一一剝開,就露出了棕紅色的栗子。剝好的栗子,一部分被外公用鹽水煮熟,作為他的下酒菜;另一部分,會被外婆做成糖炒栗子,給我解饞。

外婆做糖炒栗子的方法很傳統。她在院子裡支一口鐵鍋,下面用木柴生起火,然後把生栗子丟進去翻炒,一邊炒一邊加糖。直到炒到栗子裂開,焦糖香四溢,就熟了。坐在門檻上等得焦急不安的我,這時會立馬飛奔到外婆身邊。剛出鍋的栗子熱乎乎的,可我總是不顧燙手,剝開栗殼,一口就咬下栗肉,一顆接一顆地停不下來,吃得滿手都是黏黏的糖汁。

栗子的做法有很多,除了糖炒、醃製,還可以儲存起來風乾,之後磨成栗子粉做成栗子糕。外婆做的栗子糕在小鎮上遠近有名,做好的栗子糕香甜糯軟,每次拿去鎮上的集市賣,半天時間就被一搶而空。

假如把栗子放進米裡煮粥,再加幾顆紅棗,又成了另一種栗子美食──栗子紅棗粥。尤其是冬天裡,喝上一口外婆用小火慢慢熬出的粥,口感厚實,全身都暖烘烘的。

無論是糖炒栗子、栗子糕還是栗子粥,在心靈手巧的外婆那裡,小小的山間栗子總能變成各種美味。這些帶著暖意的栗子味,過了多年依然在我的記憶中發酵,因為那是外婆給予我的暖暖的幸福時光!

製作方法

主料:
白米30公克
糯米30公克
配料:
栗子仁10顆
紅棗10顆

步驟

1. 把紅棗洗淨,放進冷水中浸泡10分鐘。

2. 將剝好的栗子切成小塊,放在盤子裡備用。

3. 白米、糯米洗淨,鍋中放入適量水。

4. 將白米、糯米、紅棗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

5. 切好的栗子放進鍋裡再煮20分鐘,至黏稠,即可食用。

 

小貼士

栗子性溫,能補腎益氣,有「腎之果」 的美名。

栗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能供給人體 較多的熱能,並幫助脂肪代謝。

栗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預防骨質 疏鬆,延緩衰老。

由於栗子生食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 且含澱粉較多,所以脾胃虛弱、消化不 良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36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