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日常預防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糖尿病的發病率逐漸增加,並成為威脅人體健康的一大隱患。為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科學的自我管理。
文:編輯部
合理飲食,營養均衡
食不過量: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應在滿足身體及工作、生活需要的前提下,遵循適量原則。俗話說:「美味不可多用」,再喜歡的食物也不可過量食用,並且需要避免高脂肪飲食,以及熱量的過度攝入。
食物多樣:三餐需分配合理,以少油、少鹽、少糖為原則,盡量以素食為主,並兼顧食物的多樣化,維持營養均衡。粗糧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延長身體吸收碳水化合物的時間,減少對胰島素的需求,穩定血糖,因此主食可以多吃全穀物、粗雜糧,如燕麥、蕎麥、糙米、紅米等食物。
作息規律,定期檢查
近年來,糖尿病患病年齡逐漸年輕化,這與現代社會許多年輕人常常熬夜、作息不規律有關。研究表明,規律的作息時間,能使內分泌系統處於良性的循環之中,而長期睡眠不足,則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由於糖尿病的許多症狀都是隱性的,不容易被發現,因此建議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及身體肥胖、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的人、中老年人,定期檢查血糖,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修身養性,調節情緒
把控情緒
《黃帝內經》中說:「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可見,好情緒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促使神經、內臟功能保持平衡狀態。
在控制血糖方面,情緒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當人處於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下,血糖會急劇上升;而正面積極的思想和樂觀愉悅的心態,則能夠使各個器官正常運作,令經絡舒展,保持血糖平穩。
常常微笑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微笑是一種健康的運動,經常微笑,能使人卸掉身心的壓力和疲憊,讓人輕鬆愉悅,猶如給身體的各個器官做快樂的保養。
平心靜氣
靜心是從內在深入地解決根本問題的一種方式。中醫認為,保持平靜的心態有助於身體陰陽平衡,使氣血、經絡通暢。
適當運動,持之以恆
適宜的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生命活力,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在平衡血糖方面,運動可以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胰島素的消耗量,抑制血糖升高。
在眾多運動方式中,禪修是最為簡單有效的一種健身方法。在菩提機構中,禪修的方法有許多。比如大禮拜,它可以通過外在鍛鍊肌肉骨骼,帶動內臟器官功能的改善,將處於停滯狀態的各個系統運轉起來,使習練者獲得健康;再如「八卦內功」,能夠幫助習練者快速補充元氣,增強身體能量。這些方法,令許多體驗禪修的學員們受益匪淺。
無論是哪種運動方式,想要達到理想的效果,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會在奔向健康的路上更進一步!
結語
科學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糖尿病最為牢固的防線。積極行動起來,規範自己的生活——科學合理地飲食,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加強身體鍛鍊,如此,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