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食廚房:油燜春筍
材料:
春筍 500公克
植物油 75毫升
醬油 75毫升
芝麻油 15毫升
水 100毫升
白糖 25公克
花椒 10粒
做法:
1. 將春筍洗淨,縱向剖開,切成5公分左右的長條,並用刀面拍鬆。
2. 在炒菜鍋中倒入油,將花椒炒香後撈出。
3. 將春筍煸炒至表面呈淡黃色,在鍋中倒入醬油、白糖、水,稍微拌炒。
4. 蓋上鍋蓋,以小火燜燒約5分鐘,等到鍋內收汁,加入芝麻油,即可起鍋盛盤。
上星期,我告別了旅居多年的異國,回到熟悉的故鄉。此時的故鄉正值春季,氣候清爽宜人,但由於時差還沒有調整過來,今天又是一夜醒著到清晨,在我決定出去走走的時候,在家門口遇到了正要出門晨運的阿星。
我與阿星是鄰居也是好友,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是同一所學校,一直到我出國工作才漸漸少了聯絡。阿星從小就喜歡研究美食,並且知道每個季節裡哪些蔬菜最新鮮最可口。以前,他常常帶著我去郊外滿山遍野找食材,找到之後就煮了一起吃。我們每年春天都要挖的春筍,是我在國外時心心念念卻又求而不得的美食。
和阿星聊了幾句這些年在國外的見聞,他一邊認真聽著,一邊拉著我和他一起上山挖春筍。常年在辦公室工作的我,不到半山腰便已經氣喘吁吁,但實在太懷念春筍的滋味,只能硬著頭皮跟阿星上了山。
春天的小山崗披上了翠綠的新裝,令人心曠神怡,這天剛好是雨後放晴的第二天,地下的筍吸足了雨水,遇到天氣回暖便快速成長,將土面頂出一些細細的裂縫或凸起,一些綠色的嫩芽已經以可喜的姿態從土裡探出頭來。這個時候的竹筍最是鮮嫩可口,得抓緊時機挖出來;稍微晚些,挖出的筍就失去了嫩度,纖維太多,咬不動也不好吃。
挖春筍是有訣竅的,在挖到筍尖破土而出時,要將周圍的土小心挖往旁邊,直到看見筍鞭為止;之後斬斷竹筍,但需注意不能沿著筍鞭斬斷,以免之後長不出新筍;將春筍挖出之後,要將剛才挖的土填回,以便再生長出新的竹筍來。
挖完了春筍回到阿星家,他問我想怎樣吃筍,其實新鮮的春筍無論是煮湯、涼拌還是紅燒,味道都是一絕,但我還是脫口而出「油燜春筍」的菜名,那是我們第一次一起做的菜餚。
當阿星把香氣四溢的「油燜春筍」端上桌時,我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吃著。春筍清甜,醬香濃醇,好像回到了無憂的年少歲月,這就是我在異鄉多年一直懷念的滋味呀!
小貼士
春筍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可以幫助消化、預防便祕;營養也十分豐富,含植物蛋白、胡蘿蔔素、維生素A、B、C以及胺基酸,也有鉀、鈣、磷、鐵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礦物質。
春筍中草酸含量較高,易引起過敏,並容易與體內的鈣結合形成草酸鈣,影響人體鈣的吸收。因此過敏性體質的人、老人及兒童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