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28期目錄

家宅守護神——門神

 

門神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逢至農曆新年時,家家戶戶門上通常都習慣於張貼門神,用以驅邪辟鬼、保家護宅,並祈求一家福壽康寧。門神作為一種民間信仰,祂代表著人們在心理及精神上的一種美好期許……。

 

門神的出現

 

古時由於人們的知識有限,對自然現象無法做出解釋,因此常把自然災害或不好的事都當成是鬼魂邪祟在作怪,鬼神之說相當興盛,就算從穴居進步到建造房舍,人們仍相信邪祟會侵擾民安,漸漸地祀門風俗開始出現。最早的祀門風俗被保留在《禮記》的記載中,周代有非常嚴格的祭祀規範,當時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分不同階級進行祭祀,[1]雖然各階層的祭祀不同,但全國上下都有祭祀門的崇拜儀式,足見人們對於「門」的重視。不過當時門神的形象還沒有人格化,沒有具體形象。

從對門戶的祭祀文化過渡到出現「門神」的過程,最早見於秦漢時期《山海經》中記載的一則神話,相傳在蒼茫的大海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棵大桃樹,在桃樹的東北有一個鬼魂出入的鬼門,鬼門旁有兩個神人在鎮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祂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作惡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綁起來,扔到山下餵老虎。黃帝知道此事後,以禮敬之,每年春節要在門上畫神荼、鬱壘還有老虎的畫像,並掛上蘆葦繩來震懾鬼魅。[2] 秦漢時期,門神開始有了姓氏,由伏鬼的神荼、鬱壘為門神來保衛門戶安全。後來《山海經》所描述的神荼、鬱壘、老虎、葦索、桃人成為民間辟鬼信仰,被人們傳承下來,逐漸形成過年貼門神的民俗活動。

漢代《風俗通義》對神荼、鬱壘的神話也多加描述,當時門神是以「桃人」的形象出現,後來才被門神所取代。桃人,就是桃木削成的木偶。在中國傳統習俗中,桃木是重要的辟邪物品,《本草綱目》中即記載:「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氣惡,故能壓伏邪氣,制百鬼。」古時人們在新年的時候會豎立桃木在大門的兩側,隨著各朝工藝技術的進步,新年插桃木、立桃人的習俗又不斷發展,還衍生出桃版、桃符等新年節物。

北宋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這樣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新桃」和「舊符」指的都是桃符,可見在宋代新年掛桃符的風俗相當盛行。

門神的形象與傳說故事

 

作為中國第一對門神的神荼、鬱壘是人們心中驅鬼辟邪的化身,祂們捉鬼的形象深植人心,民間流傳的畫像多是祂們頭上長角,手執桃木劍,面露兇惡之相。從對於神荼、鬱壘的想像中,便能了解古時人們對於鎮宅的期盼。

此外,雞也是門神的形象之一。傳說堯在位70年時,有小國進獻了一隻重明鳥,外型似雞,叫聲如鳳凰,可以驅除鬼邪,使人遠離災禍,有時一年會飛來數次或是數年飛來一次。在重明鳥還沒飛回來的時候,人們會將重明鳥刻在木頭上或圖畫為雞,並置於門戶上。[3]梁朝《荊楚歲時記》曾寫道:「貼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這則筆記中即描述了雞作為門神形象的出現,同時也反映了中國最早紙製年畫的出現,有先畫在紙上再貼到門上的習俗演變。

唐宋以後,文學作品對於門神的記載又更豐富了,唐代出現了鍾馗捉鬼的故事。傳說一日唐玄宗在夢中見到有小鬼偷了玉笛和楊貴妃的香囊,此時一個滿面虯髯的大鬼上前捉住了小鬼。夢中大鬼告訴玄宗,自己是南山鍾馗,曾為高宗年間的舉人,但因其貌不揚而落第,一時羞憤而亡。由於死後得到高宗賜綠袍厚葬,所以立誓要為大唐斬妖除魔。玄宗醒來後,即刻招來畫師吳道子描述夢中所見,並命其畫出鍾馗的畫像,頒布天下。自此,民間也開始掛鍾馗像來驅鬼辟邪。

另一對民間流傳更廣的唐代門神就是名將秦瓊與尉遲恭,尉遲敬德,又名尉遲恭。隋唐大將,武藝高強,日佔三城,夜奪八寨,功累封鄂國公;秦瓊,又名秦叔寶,武藝高強,人稱「賽專諸,似孟嘗,神拳太保,雙鐧大將」。兩位門神手持兵器,威風凜凜。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時,對於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感到內疚,於是經常夜裡做惡夢,夢見兄弟前來向自己索命,所以常在夢中驚醒,夜夜都不能安寢,後來魏徵想到一個方法,晚上讓秦瓊、尉遲恭來為太宗守夜,使鬼魂不敢入內,之後太宗便能酣然入睡,但守夜不是長久之計,太宗便命宮中畫匠將兩人畫了下來,貼在左右門上,晚上再也沒有鬼魅跑來打擾,太宗也不做惡夢了,從此民間百姓也開始將他們視作門神。2017年的菩提禪修門神畫像即為尉遲敬德與秦瓊。此門神畫像通常配對貼於臨街的大門上,左貼尉遲恭,右貼秦叔寶。兩位門神臉部相對,意為同心合力,鎮邪魔鬼魅於門外。金菩提宗師祈願兩位門神能護佑大家新年大吉大利、平安順遂。

除了這些代表性的門神人物,宋元明以後由於佛道盛行,寺院道觀也開始出現在大門上繪製守護神像的風俗,由天上的星宿神靈來擔任守門一職。比如道觀常用的門神——左青龍「孟章神君」與右白虎「監兵道君」。後來門神文化發展越加興盛,文門神及祈福門神也相繼出現,祈福門神最常出現的是福、祿、壽三星,寄託著人們對於升官發財、多子多福的願望;「文門神」則包含了穿著朝服的文官、門童、送子娘娘等。

門神文化的不斷壯大,使門神成為了民間最受歡迎的神祇之一,過年張貼年畫及春聯的風俗也由此衍生而來。

如何張貼家宅門神

 

中國人非常重視貼門神的節俗,門神通常一年一換,換門神的時間多在除夕夜間,於亥子時進行。[4]因為民間認為,門神損毀或是破爛了就會失去法力,所以常常趁除夕夜便把已經張貼一年的舊門神換下,換上嶄新的門神,以象徵除舊布新,來庇佑新一年的家運。

提到貼門神,張貼門神的位置也是一門學問。一般而言,可以根據居家的格局來張貼布置,比如在臨街大門上通常會貼秦瓊、尉遲恭等武將門神,用來鎮守家門;在院門、屋門上可以選擇張貼文門神,寓意吉祥美好;而在後門或牛馬車棚、豬圈羊欄上,張貼上鍾馗像或者豬馬圈神,往往象徵六畜興旺。[5]

事實上無論是哪種門神,祂們保家護宅、鎮宅驅邪的吉祥意義,都傳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參考資料:

【1】參見(漢):戴聖:《禮記》﹙台北:中華書局《四庫備要》影清武英殿刻本,1965年﹚,卷十四,頁3。

【2】王充《論衡‧訂鬼》引《山海經》。

【3】王樹村 《門與門神》(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頁184。

【4】東晉王嘉《拾遺記》。

【5】王樹村 《門與門神》(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頁182。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28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