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28期目錄
 

 

美不勝收的中国張掖丹霞地貌

 

張掖(編註:「掖」讀音同「夜」),地處中國甘肅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連山脈,北望巴丹吉林沙漠,是絲綢之路上的古城邦,也是通往中西亞及歐洲的陸上必經的通道,自古以來就有「塞上鎖鑰」之稱,這裡不僅有著中西文化薈萃的河西走廊文化,還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尤其是近百年來發現的氣勢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更令這裡聲名遠揚。

 

名揚九州的地質奇觀

 

丹霞地貌孕育自200萬年前,由紅色砂礫岩、砂岩和泥岩所組成,經過長時間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不同色彩的岩層錯落交替,山峰俏壁如起伏的波浪,景色之壯觀,令人為之驚嘆。南朝江淹曾賦詩曰:「東南嶠外,爰有九石之山。乃紅壁千里,青萼百仞,苔滑臨水,石險帶溪。」在南朝江淹的筆下,丹霞地貌的奇異景觀被描述得奇異非凡,栩栩如生,令人嚮往。

如詩中所描述的那樣,除甘肅張掖丹霞地貌之外,中國其他6個主要的丹霞地貌區都臨水。唯獨張掖丹霞地貌,因為處在乾旱地區,早已不見了水的蹤影。由於桑海滄田的變化,使這裡地下含鐵的紅色岩層全部裸露了出來,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奇妙風采,並把祁連山雕琢得奇峰突起,五彩斑斕。當地少數民族把這種奇特的山景稱為「阿蘭拉格達」,意為紅色的山。

當然,丹霞地貌並非中國才有。在美國西部、中歐和澳洲等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都有丹霞地貌的分布,但是分布最廣的地域仍是在中國。到2008年為止,在中國26個省區已分別發現了790處丹霞地貌,2010年8月,聯合國世界遺產大會將「中國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其中,位於張掖市的丹霞地貌最為特別,因為它是唯一一個結合了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的複合景觀。這一舉世無雙的獨特性,更令張掖丹霞名揚九州,蜚聲四海。
 

絢麗多姿的色彩

 

英國《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曾以《世外桃源:難以置信、如畫般的彩色岩石景觀》(Out of this World: The Incredibly Coloured Rocky Landscape that Looks as Though It’s Been Painted)為題,在報導中大嘆「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風景,猶如粉彩揮灑出的一幅印象派畫作。」對於張掖丹霞地貌而言,這種粉彩般的美感更體現得淋漓盡致。

張掖丹霞地貌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便是其顏色的絢麗。在丹霞方圓十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隨處可見有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鮮豔的色彩,把無數溝壑、山丘裝點得絢麗多姿。醉人心魄的美景,令人心神激盪。這些顏色的形成與岩層中富含的氧化鐵、碳、硫化鐵、高嶺土、方解石、白去石、鹽類等物質有關,才呈現出各種天然的圖案與層層堆疊的彩紋。中國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專家曾這樣評價丹霞美景:「像大地噴灑熾焰烈火,似山岸披上五彩霓裳,這是一處與眾不同的丹霞景觀。」
 

 

由於時間、天氣的不同,這些色彩會隨之而不斷變換。一年四季,一日之中,晴雨早晚,各有一番不同景致。據說,張掖丹霞最佳觀賞時間是在日出、日落、雨後、雪後四個時間段,這時的色差大,最為壯觀。比如雨後初晴時,站在湛藍的碧空下,極目遠眺,陽光映照下的山峰,會有一洗塵埃之感,平日的色彩也更加絢麗斑斕。

古語云:「高峰壁立老龍蟋,削出芙蓉作畫看。」佇立在丹霞的戈壁上,耳邊呼嘯著彷彿從遠古吹來的風,眼前五彩斑斕,光怪斑駁。這時的張掖丹霞,極像一位清水出芙蓉的少女,風姿綽麗。不知不覺地融化在靜美之中,疑似進入了童話般的神奇世界,讓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雄偉險峻的山勢

 

張掖丹霞地貌面積約五百一十餘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2000米—3800米之間,沿著梨園河及其支流間連綿分布,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5公里—10公里,分為南北兩大山群。北面山勢平緩,南面則相形陡峭,層理交錯,多奇岩怪石。­

張掖丹霞的山峰,大多由懸崖峭壁構成,許多崖壁高達幾百米,氣勢磅礴,蒼勁有力。這些懸崖峭壁,似刀削斧劈一般,壯麗無比,充滿著陽剛之美。它們在藍天白雲的襯映之下,構成一幅幅多彩的畫面。山勢雄奇的特徵使張掖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張掖丹霞地貌區的山峰不僅雄偉,而且以險峻聞名。遠看峰峰相連,座座相擁,起伏的山巒猶如巨龍般盤旋而上;近看,則奇岩怪石,險象環生。由於許多山坡極為陡峭,難以攀緣,常常令人望而生畏,不禁讓人想到古詩裡講的,「棧道依松劃,危樓疊石連」、「絕壁當千仞,危崖一線開」、「飛鳥回翔不敢度」。張掖丹霞山勢儘管如此險峻,但卻並沒有阻擋住每年大批觀光者們的步履。他們不遠千萬里來到這裡,只為一睹張掖丹霞山脈雄奇險峻的風采。

身處張掖丹霞,感受著它的雄偉奇妙,欣賞著它的險峻獨特。在每一個層理交錯的線條之中,彷彿都透露著時光荏苒的美麗,訴說著百萬年以來的滄海桑田。
 

獨特的景觀造型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內有多處著名的景點,如駱駝迎賓、眾僧拜佛、靈猴觀海、七彩峽、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練、七彩湖、七彩大扇貝、火海、刀山等,均因其獨特的造型與豐富的色彩而得名。

「駱駝迎賓」處,那彩色丘陵上部向一個方向傾斜,下部在流水的沖蝕作用下,形成連綿起伏的波浪狀的彩色溝壑,遠遠望去,像一隊遠行的駱駝正昂首闊步,行進在茫茫戈壁上,彷彿正不住地點頭示意,迎候遠方的客人,使人們好似穿越歷史的塵埃,回到久遠的古代。

看過《西遊記》的人,一定對孫悟空並不陌生。而在張掖丹霞觀景區內,便有一處「靈猴觀海」,吸引著遊客們的目光。這座山峰,遠遠望去猶如一隻靈猴蹲在山頭,彷彿正極目遠眺,又欲縱身飛躍。眼前火紅的山體似熊熊燃燒的火海,恰好與靈猴相映成趣,讓人不禁想起孫悟空過火焰山的一幕情形。

還有一處「眾僧拜佛」,頂部尖尖的山丘彷彿佛塔一般,在這些佛塔右邊最突出的部位,好似一尊法相莊嚴的釋迦牟尼佛像,其臉部輪廓清晰無比。在佛陀的蓮花寶座下方,一座座渾圓的紫紅色砂岩岩丘,又好似眾僧身披袈裟正虔誠地向著佛祖跪拜祈禱。

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景致。行走於張掖丹霞五彩繽紛的世界裡,每一處風景,都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結語

 

大自然像一位獨具匠心的藝術家,它為山脈披上五彩斑斕的色彩,賦予平凡的山石以神奇的特質。在人類看來,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風景,超越了所有的想像,也超越著任何藝術形式的創作。感恩大自然的這一份饋贈,讓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充滿著生命的感動。

小貼士:

丹霞地貌泛指紅色砂礫岩經風化剝離、流水侵蝕而形成的紅色山群,主要由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發展而成。地貌區域內岩石光滑險峻,氣勢磅礡,五彩斑斕,流光溢彩。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28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