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28期目錄
 

 

健康養生 預防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Thyroid)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它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方(通常稱為「喉結」)及氣管前方,分為左右兩葉,通過甲狀腺峽部相連。甲狀腺最主要的功能是合成甲狀腺素,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發育、體溫及心跳等。

當甲狀腺功能失調,會造成甲狀腺疾病。在多種甲狀腺疾病中,甲狀腺癌是最令人談之色變的一種疾病。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的統計,2011年,全美國有48,020 人(女性 36,550,男性 11,470)被診斷為甲狀腺癌,大約1,740名患者(女性 980,男性 760)死於甲狀腺癌。

甲狀腺疾病往往不容易被發現,但還是可以通過一些身體的訊號察覺到。比如一旦發現自己出現視力模糊、怕光、眼突(編註:甲亢引起的眼部病變)、眼痛、經期紊亂、呼吸及吞嚥困難,甚至是頸部有包塊等等症狀時,需要多加警惕,及時就醫,以檢查是否患上了甲狀腺疾病,預防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甲狀腺疾病的種類及症狀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是由於甲狀腺功能旺盛,大量分泌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新陳代謝過快的現象。

甲亢是常見病,好發於20至50歲的女性,據統計,有2%的女性可能患有甲亢,比男性多出5-10倍。[1]

甲亢患者一般會伴有神經過敏、易於激動,常常表現出怕熱多汗,容易感到心悸和胸悶,眼球突出,皮膚、手掌、面、頸、腋下皮膚紅潤多汗等。女性患者常有月經減少甚至閉經的情況,而男性患者多陽痿。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Hypothyroidism)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又稱作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和甲亢相反,甲減是由于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狀腺激素不足而造成的內分泌疾病。

甲減主要分為呆小病、幼年甲减及成人甲减三種,同樣好發於中年女性。可能病發於不同的年齡階段:胎兒期、嬰兒期、兒童期及成年期。若是先天性甲減,即表示在胎兒時甲狀腺發育已受阻礙。

甲減可以引起多種症狀,比如疲勞、禦寒能力低下、體重增加、皮膚乾燥少汗、記憶力差、臉色蒼白、面部浮腫等。兒童若患上甲減,可能造成身體和智力的發育遲緩,在某些情況下發展成侏儒症。
 

簡單性甲狀腺腫(Simple Goiter,俗稱大脖子

 

整個甲狀腺呈均勻的肥大、腫脹狀態,往往也會引發頸部及聲帶腫脹。正常的甲狀腺一般重達15至25克,但腫大的甲狀腺可重達1公斤。

90%的甲狀腺腫皆源於碘缺乏病,若甲狀腺腫伴隨甲亢出現,通常會出現怕熱、體重下降及食慾增加等症狀。但由於不少疾病亦有這些症狀,因此不容易被診斷出來。

甲狀腺腫多數是遺傳原因造成的,患者的家族中可能缺乏製造甲狀腺激素過程中的某一種,另外甲狀腺腫也可能是由於甲狀腺慢性發炎所致的肥大。
 

甲狀腺炎(Thyroiditis)

 

甲狀腺炎分為急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和慢性甲狀腺炎三種。急性甲狀腺炎是因細菌感染引起甲狀腺化膿性改變所導致的;亞急性甲狀腺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炎性反應;慢性甲狀腺炎一般為自身免疫性疾病。

甲狀腺炎的發生,可能是由於身體的其他部位感染某種病原菌而傳染到甲狀腺去,使甲狀腺感染發炎,如梅毒、肺病等病原菌。

感染甲狀腺炎時,初期常無特殊感覺,甲狀腺機能可能維持正常,少數病人早期可伴有短暫的甲亢表現,多數病例發現時已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炎病患常表現怕冷、浮腫、乏力、皮膚乾燥、腹脹、便秘、月經不調、性欲減退等。

另外還有一種甲狀腺炎,即較少見的產後甲狀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分娩過後半年至一年內,甲狀腺體開始有發炎現象,功能可能先亢進而後低下。病發原因不明,但常常是由於母親本身有潛在性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所造成。
 

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s)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組織增生形成的腫塊,大部分是單一腫塊,但有時是多發性腫塊的一部分。多發性結節腫在老年人身上雖然常見,但往往沒有症狀。

當腫塊長大到某一程度時,會向皮膚外突出,因此會出現患處突出的現象。由於結節內細胞或其他成份過度增生,或發生鈣化、結節內出血、膠質囊狀化或纖維化等,因此觸摸起來可能比正常甲狀腺組織較硬。

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佔90%以上;少數會是惡性的(癌症) ,約佔4%至6.5%。[2]
 

 

甲狀腺癌

 

和乳腺癌、結腸癌的發病率相比,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相對比較低。不過這種疾病依然不可忽視。根據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美國甲狀腺癌患者為4.5萬人,每年大約有兩千多人死於這種較爲少見的腫瘤。[3]

甲狀腺癌的病因未明,有的病例是癌細胞只局限在甲狀腺內蔓延,有的會擴散到附近的器官,如食道、氣管,亦有的會轉移到骨骼及肺部去。也有可能由其他部位的癌症細胞轉移到甲狀腺,導致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病發時,往往伴隨著甲狀腺結節或腫塊,卻並不引起任何症狀,因此也不容易被發現。所以生活中若發現頸部有任何異樣,應該及時就診和治療。
 

甲狀腺疾病的主要成因

 

現代科學至今仍無法對甲狀腺疾病病因作出一個結論,但公認造成此類疾病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幾種:

 

飲食缺乏碘質

 

體內的碘質與甲狀腺有著密切關係。因為碘是甲狀腺製造荷爾蒙的原料,體內的碘質過多或不足都會引起甲狀腺疾病。碘是一種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碘的含量是每公升約50-60微克,與人體血清濃度大約相同,泥土裡碘的含量則為每公斤300微克。如果要避免甲狀腺腫,人體每天碘的攝入量應在40-120微克。

 

遺傳

 

遺傳是造成甲狀腺疾病的原因之一,此疾病存在遺傳基因中,但出生後並不會立即發病,而是面臨壓力時,血中的類固醇和腎上腺素上升,免疫系統製造抗體增加,過度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造成亢進現象,或是隔代遺傳,後天性誘發甲狀腺疾病。

 

壓力

 

甲狀腺疾病與壓力有一定的關係。如同先前所說,壓力大時,免疫系統製造的抗體會增加,造成甲狀腺發炎反應,引起甲狀腺分泌過量。據調查,二次世界大戰時由於壓力大,甲狀腺亢進的患者人數較多;而在現代社會職場上,因工作壓力大而患上甲狀腺疾病的人,在轉換一份輕鬆的工作之後,有的疾病痊癒了。

 

病毒或細菌感染

 

病毒或細菌感染也是導致甲狀腺疾病產生的一個原因。亞急性或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就是兩種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甲狀腺疾病。

 

輻射

 

研究證明,暴露在輻射汙染環境下的人,較容易患上甲狀腺癌。據悉,蘇聯車諾比核電事故曾讓該區8-12歲的孩童,在10歲內罹患甲狀腺癌的比例快速上升;日本醫界通過持續追蹤,也發現在日本福島輻射汙染災區的孩子們甲狀腺問題較為明顯。[4]
 

 

甲狀腺疾病的危害

 

甲狀腺是身體內重要的內分泌系統,它一旦出問題,將波及全身。而不同的甲狀腺疾病往往會出現不同的危害。

 

1.影響代謝

 

甲亢患者表現為怕熱多汗,嚴重時體溫可能升高。患者雖然胃口好,但體重下降,疲乏無力。相反,有些患者會出現怕冷少汗、皮膚乾燥、指甲脆且有裂紋、體重增加的現象。

 

2.影響生殖系統

 

女性甲狀腺疾病患者常出現經期紊亂甚至是閉經問題;男性患者則出現性功能下降、性欲減退、陽痿和睪丸萎縮。

 

3.影響心血管系統

 

患者常常會感到心悸、胸悶、氣促,又或者心率緩慢、心音低弱、心臟整體體積增大。

 

4.影響神經系統

 

如果患者在情緒上的波動較大,會造成神經過敏、易於激動、煩躁多慮、失眠緊張,偶爾無法集中精神,寡言抑鬱。一些患者會出現記憶力衰退、智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現象,嚴重者更可能因為多疑而產生精神分裂症、後期多癡呆症或昏睡。

 

5.影響呼吸系統及食道

 

甲狀腺若出現腫瘤,腫瘤可能壓迫氣管,造成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甚至引發窒息;如果腫瘤壓迫食道,則會導致吞嚥食物困難。

 

甲狀腺的保健與養生

 

不管是什麼疾病,一句老話說得最好:預防勝於治療。只有為健康多付出一分心力,才能離病痛遠一些。因此要避免患上甲狀腺疾病,以下幾點應該特別注意。

 

定期檢查

 

由於甲狀腺疾病的前期症狀較為隱蔽,人們對此了解較少,患者往往容易把甲狀腺疾病的症狀與其他疾病混淆起來,讓人誤以為自己患上了其他疾病,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因此,定期檢查體內的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非常必要。另外,因為甲狀腺疾病向來青睞女性,女性患上此疾病的機率比男性高出數倍,所以女性更應該定時進行檢查。醫生建議,35歲以上的女性,或女性在準備懷孕前3個月,都應該對甲狀腺功能進行檢驗。[5]

 

飲食養生——忌生冷、宜清淡

 

甲狀腺和碘脫離不了關係,而碘又與我們日常飲食息息相關,所以一旦出現甲狀腺疾病,就得從飲食習慣中入手,注意日常生活中碘的攝取量。

甲亢患者要忌食含碘食物,例如海帶和紫菜,也忌導致機體代謝更加旺盛的刺激性食品,比如菸酒和辛辣食品。患者可用菊花、玫瑰花、蓮子心清熱之品泡茶飲,多吃清熱滋陰的梨,及富含維生素C和鉀的柑橘。

甲減患者不宜吃生冷、油膩和鹹的食品,飲食宜清淡及滋補,可以多吃薏米和赤小豆等健脾、利水和消腫的食物,但注意不可以和蘿蔔同時服用。
若患有甲狀腺腫瘤,應多食有助調節免疫功能的含硒食物,例如大豆、番茄、芝麻、蘑菇等。
 

 

體質保養——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經常熬夜、三餐不定時、長時間上網、菸酒不離手等等,這些不良習慣都容易增加罹患甲狀腺疾病的可能性。對已患甲狀腺疾病的人而言,也不利於恢復健康。因此日常生活中應該養成三餐正常,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對甲亢患者而言,戒菸尤其重要,因為吸菸會加重眼球突出,不利於突眼的恢復。

此外,預防感冒對甲狀腺炎患者特別重要,因為引起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主要因素是受到感染,一般在患者發病前有明顯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所以當天氣轉涼時,應該做好預防感冒的措施,平時也應該注意增強自身抵抗力,以免發生甲狀腺疾病。
 

精神養生——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心情也需要保養。保持愉快及正面的心態,對甲狀腺疾病康復有莫大的幫助。比如早上起床後可以對著鏡子,在心裡默念:「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讓自己帶著愉悅的心情開始新的一天。

另外,情緒的劇烈波動,往往會刺激甲狀腺分泌過多激素而引發諸如甲亢等甲狀腺疾病。所以平日裡還應該學著放寬心情,不要輕易為小事動怒或傷心。其實人生之中沒有什麼困難是過不去的。如金菩提宗師所言:「心胸要寬大,時時懷著知足感恩的心,就一定會自在快樂。」
 

環境因素——遠離輻射及高溫環境

 

輻射是造成甲狀腺疾病的其中一個原因,而輻射在我們的生活中卻又無處不在,因此,患者應盡量減少使用高輻射的電子產品,如手機、手提電腦等等,更應該避免住在高壓電塔等高輻射的地區。

另外,在某些飲用井水的地方,人們也容易患上甲狀腺疾病,因為井水中含硫碳氫化物、鈣、氟過多,造成了甲狀腺囊腫的出現;飲用含有腐質物質與細菌汙染的地下水,更會加重甲狀腺腫。因此,對飲用水做一些必要的淨化處理,也是預防甲狀腺疾病的一種方式。

由於甲亢患者本身容易出汗,體溫易升高,病情在夏天特別容易加重。因此,有甲亢高危因素的人或有甲亢病史的人在夏天應該避免高溫環境,勿長時間在戶外工作,作息要規律,避免勞累過度及情緒波動,更忌飲酒和吃辛辣食物。
 

禪修養生——令身心達到健康

 

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保持輕鬆、快樂的心情呢?金菩提宗師說:「如果經常坐禪,在悠揚靜雅的冥想音律中,梳理煩亂的思緒、清淨躁動的身心,都是極為有效的。」

的確有研究指出,經常進行打坐、冥想、深呼吸等禪修的人,容易擁有快樂的心態,而這一份愉悅的心情,正好有助于甲狀腺疾病的康復。

正如每次運動需要達到一定的時間長度,才能刺激腦內嗎啡的分泌,帶來愉悅感;每次禪修也需要達到一定的時間長度,才能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進而享受一種超然的喜悅。

參考資料:

[1]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定義

●http://www.shen-nong.com/chi/health/hyperthyroidism_define.html

[2]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認識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s)

●http://www.shh.org.tw/blog/2015/06/29/5447/

[3]重視但不恐懼

●http://www.caipa.net/?p=7034

[4]甲狀腺癌激增 跟輻射汙染有關?

●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news/life/20150525/20068898

[5]甲狀腺疾病影響大  孕前做好檢查

●https://read01.com/GG0e45.html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28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