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禪修為何能緩解職場焦慮症
與職場壓力相關的焦慮症
職場焦慮是一種全球化的現象。現代化社會中,網路和智能手機的發展使得工作更為快捷便利,與此同時,也使得工作與休閒的邊界逐漸模糊。連續不斷的手機鈴聲或社交網路消息提示音,讓許多人不得不隨時關注工作的進度,工作似乎沒有片刻的停歇。最終,由過度的壓力所導致的不安、恐懼和憂慮等情緒開始出現。對於很多職場奮鬥人士來說,張弛有度的工作和生活成為一種奢望。
此外,工作職位的殘酷競爭、經濟利潤的最大化追逐,都成為了焦慮症的導火線。再加上科技進步帶來的職缺減少、裁員帶來的恐慌,壓力如泰山壓頂,令人窒息。
焦慮症帶來的負面影響
2011年1月的《神經學》(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上,登載了以麥克斯韋爾(Jeffrey S. Maxwell)為第一作者的一篇論文。他們發現,當實驗對象知道可能遭受電擊時,其負責搜集視覺資訊的大腦神經迴路會增強活動,而負責評估視覺資訊的神經迴路則歸於沉寂。反過來,當把電擊撤銷後,即壓力和焦慮被排除之後,實驗對象的視覺能力下降,而策略制定能力上升。其中一位合著者沙克門(Shackman)解釋道:「當視聽能力增強時,履行複雜任務的能力就受到阻礙。你無法集中注意力處理資訊,同時大腦卻在採集越來越多的不相干資訊,使反饋迴路受阻。 」這個實驗證明了過度的壓力會使得大腦其他系統陷入紊亂,影響我們及時做出有效的決策。[1]
焦慮症不僅僅直接導致員工身心俱疲,效率低下,更間接導致公司的利潤下滑。越來越多的公司認識到,讓員工更好地應對壓力與焦慮,是企業的必備項目之一。根據市場諮詢公司Ibisworld的研究報告,過去20年裡,開展此類項目的美國企業達到74%。其中禪修也因其獨特的放鬆和平靜身心效果,成為幫助員工緩解焦慮和壓力的一個選擇,並被眾多業界人士重視。已知谷歌(Google)、蘋果(Apple)和索尼(Sony)等公司都採用禪修項目,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2]
早在2007年,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分校的理查·大衛森教授即做過一項實驗,實驗中他們對禪修時間短的新手,以及長期禪修者進行對照試驗。當所有實驗對象都進入禪修狀態後,研究人員掃描他們的大腦,發現長期禪修者們的大腦與注意力相關區域,相比新手更活躍。此外,長期禪修者們的大腦內部與情緒相關的區域,並不怎麼活躍,甚至根本沒有受到影響。要知道,情緒的穩定與專注度的提升,意味著工作效率的提升。[3]
禪修提升專注力、減壓、抗焦慮的作用,毫無疑問是其進駐各大公司的決定性因素。
禪修抗焦慮的科學研究
禪修具有明顯的減壓與抗焦慮效果,這一點已被不少科學研究項目證實。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助理教授哥雅(Madhav Goyal)博士觀察了3,515名有焦慮、憂鬱、緊張情緒,以及患有失眠、糖尿病、心臟病、癌症和慢性疼痛等病症的人,發現在經過8週的靜坐練習後,焦慮、憂鬱及疼痛症狀都得到了改善。在追蹤長達6個月後發現,相關症狀都持續得到改善。[4]
科學家們證實,禪修之所以具有這樣明顯的效果,是因為禪修訓練能使人體的大腦組織、腦電波產生變化。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精神病學家薩拉·拉紮爾(Sara Lazar)博士與她的團隊,在2005年對16名成員做磁共振圖像(MRI)掃描,記錄他們的大腦組織情況。兩週後,成員們開始每天進行平均27分鐘的禪修訓練,為期8週。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禪修訓練後的成員,他們大腦中海馬體(大腦中負責學習、記憶的部位)裡的灰色神經組織密度,以及與自我意識、同情有關的組織中的灰色神經組織密度都明顯增加;而產生焦慮和壓力的部分密度有所減少。[5]
美國奧勒冈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波斯納(Michael Posner)教授与中国大連
理工學院的唐一源教授共同研究發現,一種源於中國傳統醫學的禪修方法——整體身心調整法(Integrative body-mind training, IBMT),改善了受試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右前扣帶皮層(掌管著人類的行為與情緒反應)以及自主神經系統的副交感部分的連接。實驗結果顯示, IBMT的受試者大腦右前扣帶皮層血流增加,這意味著認知和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提高;同時他們的心率也更低,身體更放鬆,心態更平靜。此外,他們的交感神經緊張的活躍度受到抑制,意味著他們有更強的應對壓力的能力。[6]
那麼,長期禪修將給人們帶來什麼呢?2004年11月8日發表於美國著名的權威科學刊物《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論文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濃厚興趣。這是一篇有關長期禪修對大腦活動影響的腦神經科學報告。以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研究小組為首的一些神經學家,對8位長期進行禪修的藏傳佛教僧侶進行了全方位的大腦活動監測,發現他們大腦內與記憶、專注、幸福感有關的伽瑪波(gamma wave)振盪幅度非常之高,達到常人的數倍以上,說明他們情緒穩定、平靜,快樂指數非常高,正面情緒也特別強烈。[7]
2011年底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耶魯大學的論文表示,資深禪修者在冥想時,與過動症、焦慮症和早老性癡呆症有關的大腦網路活動減弱,這表明長期禪修者可以提升專注度、減輕焦慮。[8]
細數禪修的幾大有利因素
除了以上科研成果,我們再從幾個方面來看禪修安撫情緒的作用。
首先,禪修對人的情緒具有調節作用。禪修通常會用安靜、舒緩、悠揚的音樂。這種音樂具有調節的作用,它可以幫助禪修者進入另一個平靜、喜悅的世界。譬如金菩提宗師的《天音》,時而婉轉低迴、時而高昂悠遠的吟唱聲,能帶著禪修者去往幽深的宇宙之間,感受天地萬物的奇妙起源,使其身心靈得到充分的洗禮,鬱結的心緒刹那得到紓解。
在菩提禪修的見證故事裡面,禪修後焦慮症症狀減輕乃至消失的例子有許多,來自馬來西亞交來菩提禪堂的須颯就是其中之一。須颯曾因為工作和應酬的巨大壓力陷入長達兩年的焦慮之中。雖然是一位而立之年的男士,但他卻如小姑娘一般害怕見到陌生人,與人聊天時常常如坐針氈。為了緩解這種症狀,他服用了3個月的西藥,並且做了中醫的拔罐和針灸,但是收效甚微。2014年6月,他參加了菩提禪修8天健身班後,學習了「大光明修持法」、大禮拜、「八卦內功」等禪修方法,一期課程下來,他感到久違的快樂和放鬆,焦慮和緊張的情緒不見了,無需再吃任何抗焦慮的藥,也不需要拔罐和針灸了。
其次,禪修對人的精神層面的幫助。發生在職場之中的名利傾軋,有很多源於視角狹窄,過於自私,無止境地追求利益。而禪修能帶給人多一份平和善念,使人用更高遠的視角、更廣闊的心胸去看待世間一切,這樣很多摩擦、擔憂都會消失,焦慮情緒也將減少許多。
參考資料:
[1] Chris Barncard,Stress, Anxiety Both Boon and Bane to Brain●http://news.wisc.edu/stress-anxiety-both-boon-and-bane-to-brain
[2]全球性職場焦慮症●http://m.ftchinese.com/story/001065299
[3] [7] Brain Scans Show Meditation Changes Minds, Increases Attention●http://news.wisc.edu/brain-scans-show-meditation-changes-minds-increases-attention
[4 ] Meditation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news/media/releases/meditation_for_anxiety_and_depression
[5] Mindfulness Meditation Training Changes Brain Structure in Eight Weeks●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01/110121144007.htm
[6] Chinese Body and Mind Training Gets Results with Students in Just 5 Days●http://www.news-medical.net/news/2009/05/19/Chinese-body-and-mind-training-gets-results-with-students-in-just-5-days!.aspx
[8 ] Kaitlin McLean, The Healing Art of Meditation●http://www.yalescientific.org/2012/05/the-healing-art-of-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