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25期目錄

王者之劍——越王勾踐的劍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灭吴國而称霸。作為春秋末年最後一位霸主,越王勾踐的傳奇歷史至今仍廣為流傳。而他使用過的一把寶劍也歷經歲月不朽,被後人發掘與稱奇。1965年12月,中國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中即出土了這把寶劍,後收藏於中國湖北省博物館中。
此劍高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875克。劍身修長,鑄有黑色菱形暗紋,劍格正面鑲藍色琉璃,背面鑲綠松石花紋。劍首為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圈。 劍上刻有鳥蟲書銘文「戉王鳩淺」和「自乍用鐱」,經學者唐蘭考證意即「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勾踐劍製作精良,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銹。此外據稱此劍出土時寒光四射,無比鋒利,可吹毛斷髮,削鐵如泥。考古人曾做實驗,放了一摞紙,自然重量輕輕劃過,便劃透了20多層比較厚的複印紙。這些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人在金屬冶煉技術和表面處理技術上的極高水平。
除了這把越王勾踐劍之外,目前出土的越王劍還有三把,分別是越王者旨於賜劍、越王不壽劍、越王州句復合劍。其中越王者旨於賜劍早在1996年初由浙江省博物館收藏,此劍雖歷二千四百多年的歲月,但完整無缺,亮澤如新,不銹不蝕,劍刃極薄而犀利,劍鞘齊全,纏緱完整。此劍的劍主是越王者旨於賜,即《史記》記載的越王勾踐之子鼫與。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25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