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的益處·之一
對外:透徹認識自然規律
學習禪法,其實能讓我們認識宇宙自然兩大部分的規律。第一個部分,是對外在世界自然規律、自然現象的認識,譬如季節的變化與食物的特性。有人說:「食物的特性就是給人吃的。」但是如果你不認識它,它也能毒死你。還有天氣的變化,尤其是當你到不同的地方時,要是不懂天氣的變化就會很受罪。好多人嚮往西藏,結果到了西藏,一下飛機就開始頭昏,還沒等開始旅遊,就得抱著大氧氣枕頭、鼻子裡插著管,像外星人一樣,在醫院躺三天輸氧。如果能撐得下去,後三天還有可能可以旅遊;有些人躺三天也不行,因為得了高原症,不得不被送回家去。
學習禪法的第一項就是認識自然。自然那麼容易認識嗎?太難了。自然之中,我們認識風水嗎?不認識。過去的華人住房子通常不住海邊,為什麼呢?因為海邊風大、潮溼,而如果多往內陸一公里,就會乾燥很多。至於對人的了解,你認識人心嗎?不認識;你知道哪些人和你有緣嗎?不知道。有些人真的和你有緣,可以做一生的朋友;有的人真的是你一生的敵人,現在你看著他不順眼,20年之後,你們倆還是對手。看著不順眼是有原因的:兩個人到了一起,磁場是相互排斥的,這兩個人如果結婚的話……反正是特別不對。這都是宿命,是你天生帶來的那個命。所以,很多人窮其一生的力量去研究礦石,比如紅寶石,或者鐵礦、銅礦、鑽石礦;或者是研究做水泥的石頭,這一生只做這麼一件事,通常還做不出什麼結果來。
世間除了你所從事的工作之外還有多少行業呢?太多了,全球超過一萬種。比如有人只喜歡一種技術:繪畫。有的70歲的老畫家,還不如現在7歲的小孩子畫得好,天生不是那個命,但是他就喜歡繪畫,因為繪畫能找上女朋友。所以他堅持撐著,但是他的畫永遠賣不出去,不成功。有的人做歌唱家,聽他歌的多數人都得送到醫院去,因為他唱歌形同於殺人。溫哥華就有那麼一個奇才,所以我到了溫哥華最恐懼的事情就是聽到他唱歌。幾乎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在認識外在的世界,但是我們有多少本事、多少智力、多少時間能夠去看透它?好難,即使只是做衣服,也需要30年的功力才能做好一件衣服,更不要說了解命相學了。
所以「禪」是對外認識世界、認識自然規律的方法,包括人倫的規矩也是外在的,我們都需要去認識。有的人有時候會有錯覺,說:「我只順應自然就好了,人類所定的規矩我可以不遵守。」人類所定的「殺人者償命,欠債者還錢」可以不遵守嗎?必須要遵守,你不遵守的話,就算動物沒把你吃了,人也可以把你槍斃掉,因為你隨意殺人。所以,人倫的規矩我們也要認識。
另外,人的心理學你認識嗎?為什麼很多人不會做人、不會處事?我見過很多商家總是愁自己發不了財,其實是根本不會做買賣。譬如我進到有些店裡,不論我想看什麼,店家都不讓我看,更不要說去賣貴重物品的店了。進去那樣賣貴重物品的店,店家都看顧客不順眼,而且顧客看那些商品也心慌,怎麼這麼貴啊?什麼都貴,樓也高,房也貴,物價也貴。所以要認識外在的世界,不妨先問問自己:有沒有把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做好?如果沒做好,就是沒有學好。那些商家都忘了那句話──「上門的就是客」,店裡來的客人多了,你才可能有錢賺。顧客穿得寒酸一些,就對他不客氣、不禮貌,顧客當然很恼火了,就拒絕再去。因此,通過禪的行為,會使我們認識外在世界的速度加快很多。
對內:認識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一項是向外看,去認識自然的規律和法則;那麼第二項就是認識自己,學禪修。認識自己從哪裡開始呢?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我們通常都會用我們的感官功能——知覺、嗅覺、觸覺、聽覺等等來認識世界──評論別人、評論商品、評論好壞,還有認識別人帶給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所有的人都是這樣去感覺世界的,但很少有人能感受自己的內心。當你評論這個世界時,請問你的世界觀的高度是否正確?如果你的世界觀本身就是不正確的,比如你的眼鏡鏡片是紅色的,那你看整個世界都會偏紅色──因為鏡片的原因造成顏色不正確。中國古代有個類似的成語,叫「盲人摸象」──有四位盲人一起觸摸大象,第一個盲人說:「這個大象像一個粗的水管。」因為他摸到的是象鼻子;第二個盲人說:「不是,大象像一個大柱子。」因為他摸到的是象腿;那麼第三個呢,摸到象耳朵了,所以他說:「像個扇子。」第四個摸到象尾巴了,他說:「像一條小草繩。」但是這些都不是大象的真實面貌。
當我們的精神境界不夠高,沒有站在一個大的時間、空間下,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認識和評論就可能會有偏差;有了偏差之後,自己的表達和情緒就有很多是不正確的。有時候我們是不該生氣的,比如說,有人結婚三年生不出孩子來,就很生氣、著急,但是當真生了孩子之後,又會為孩子生氣,孩子調皮一點,他就說這個孩子不乖。好多帶給我們情緒、煩惱,乃至喜悅的感受,其實都是不正確的。
站在大時空的角度來說,曾經的煩惱是自己的無知所製造的;曾經的快樂也像昨天洗手的肥皂泡那麼虛假。肥皂泡就是一個氣泡,但是因為外在陽光,閃了一下彩色的光芒,就讓你以為得到珍寶了,所以你會喜悅。人類那麼敏感,容易讓剎那間的感覺帶給自己情緒反應,這也是人類煩惱的重要來源之一。所以對「內」,我們要了解自己對世界認識的高度。
我在年輕、有點開悟的時候總結出「佛在心頭坐,魔從心頭起」的道理。有時候,佛和魔都是自己內心製造的。人為什麼煩呢?因為不想好好地做人,還因為沒有真愛。這樣的人相對來說比較自私。因為自私,所以用最敏感的細胞去感受、去察覺別人帶給自己的傷害。一旦見到兩個無辜的人走路聊天、嘻嘻哈哈的時候,他就會覺得:「好啊,他們在笑話我。」見到兩個人一起罵人的時候,他也覺得說:「他們兩個人一定是在罵我。」這就是人類的脆弱,沒有一個寬闊而博大的胸懷;相反,是太自私,總是害怕自己付出太多,怕自己不被別人理解,這通常也是由於不自信造成的。
因為沒有知識、沒有能力,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之後慢慢變成永遠都不自信。其實所有的錯誤,都是因為疑心別人會悄悄地罵他、議論他、傷害他所造成的,以至於最後變成自閉。想走出這樣的精神煩惱,其實就是要大氣一些。如果你真有愛,就要去付出,要為他人去服務,這樣就開始走出只有自己一個人的世界,去愛另外一個人,再慢慢地去愛第三個人。這不是指多交幾個女朋友,而是給朋友更多的幫助和付出,這樣你的心胸慢慢就博大了,煩惱就開始化解了,因為內心決定着外在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