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21期目錄
 

 

緬甸禪旅:澄淨一刻時光

 

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擁有佛國之稱的緬甸,對我來說是那麼的神秘,心中也不免有一絲興奮與期待,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旅程?

 

沉「緬」大金塔

 

仰光,這裡有著著名的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據說已有兩千五百年歷史。緬甸的佛塔,不論是誰,在進入前都需脫掉鞋襪,因為在佛陀的眼中眾生平等。或許是淡季,或許是還沒有完全開發,大金塔裡大部分人都是當地的民眾。不同的小閣中,有人在專注地誦著經文,有人在禮佛祈禱,也有人好像只是悠閒地聊天、漫步。

緬甸的男孩在七到二十歲之間基本都會到寺院出家一段時間,作為百分之八十的民眾都信仰佛教的國家,出家的經歷是這裡的男孩一生中最重要的事。這個時候是四月初,正是快到緬甸的新年了,一隊隊人們圍著大金塔順時針繞圈行走,男孩女孩都盛裝打扮,非常漂亮,原來是在舉行男孩們的剃度儀式。釋迦牟尼佛出家之前是悉達多太子,而這裡頂蓋金傘下的男孩裝扮成王子的模樣,大抵是源於此吧?

隨著夜幕降臨,大金塔裡的燈都漸漸亮起來。最中間的主塔高一百一十米,塔身貼的黃金達七、八噸重,塔頂鑲嵌幾千顆鑽石和寶石,在燈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整個塔群籠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中,莊嚴而神聖。大金塔不僅吸引著無數遊客驚奇讚歎,甚至很多本地的民眾和僧人也紛紛駐足瞻望。

看來大金塔完全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是誦念禱告、晚飯後散步的好去處,信仰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在金色的塔群中,好像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就已足夠,雖然周圍人來人往,卻彷彿時光停止,如果時間允許,真想就一直坐在那裡,仰望佛塔,感受著那種安寧與靜謐。

仰光,第一站,已經開始回憶。
 

 

「醉」美烏本橋

 

有人說,緬甸曼德勒擁有世上最美的日出和日落。於我而言,最美的不僅僅是日出日落,更是這裡淳樸自然的生活。我們平時一直生活在忙忙碌碌、紛紛擾擾中,好像已經忘卻了停下腳步,感受一下世間的美好。

日出時分,天空尚是青藍色,遊人極少,只有我們一艘小船在湖面上漂蕩,等待著日出。湖心小島的兩棵枯木好像兩位老者,靜靜地守候在這片土地上。天色漸明,長達1.2公里的柚木橋上開始有推著裝滿了菜的自行車的小販,頭頂竹筐身穿彩色沙龍的婦女,抑或身披紅袍的僧人,為寧靜的早晨增添了一抹活力。

夕陽將落之時再次回到這裡,傍晚的烏本橋比清晨熱鬧了許多,橋上行人熙熙攘攘,橋下村民有的在修葺著這個古老的木橋,有的在採摘水中的植物;孩子們在湖中嬉戲,潔白的水鳥單腳立在冒出湖面的石頭上望向遠方,一群群鴨子悠哉地游向遠處覓食,湖岸邊升起了裊裊的炊煙……悠閒自在的田園生活圖景躍然眼前。

湖中早已有一條條小船載著外來的遊客們等待著日落。船裡的遊人看著橋上來來往往的人影,橋上的人們邊散步邊聊著湖中的風景,套用那首著名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湖上看你。夕陽裝飾了你的身影,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許是落日美景讓大家的心情都格外舒暢,我們的船夫小哥竟然「噗通」一聲跳進了湖裡,回來的時候手裡抓著兩條小魚,好像得了糖果的孩子一樣對著我們笑,我們回報以微笑後,他才將小魚又放回了水中。

紅日西下,古城遠山又漸漸影影綽綽。此時此刻此地,人與自然就這樣簡簡單單地融入在一起……
 

 

蒲甘佛塔群,行走在佛光中

 

蒲甘,曾經的蒲甘王國首都,萬千佛塔之城,這裡現今仍保留的佛塔多達五千多座,寺廟四千多座,它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東南亞三大佛教遺跡。

走在蒲甘的路上,草木蔥蘢間,隨處可見由一塊塊紅磚建造而成、各式各樣的佛塔。脫了鞋,爬上一座座佛塔,原始而陡峭的石階與塔壁上斑駁的苔痕留下時光的印記。塔上雕刻著不同的紋飾,有的塔內還存有精美的浮雕與壁畫,技藝精湛,依稀可辨那些歷史的故事,佛教也從那時起在緬甸弘揚光大,並深深根植在緬甸民眾的心中。登高望遠,目之所及,皆是幾千座大大小小的佛塔,廣闊而壯美。

不管塔上是否有很多沙塵,不管烈日下的紅磚是否讓人感到燙腳,在四周環繞的塔群中,只有對這些奇蹟的驚歎和敬畏。

佛塔旁邊,還可以看到有當地年輕人進行沙畫創作。緬甸的沙畫先在畫布上刷膠,用當地的沙子一層層鋪底,然後鉛筆勾勒出線條,顏料上色,一幅幅自然或人文風景圖便由此誕生。

如果說烏本橋是清新的自然風光,那麼蒲甘便是濃墨重彩的宗教人文景觀,好像一本記錄了悠久歷史的書,在泛黃的紙頁間沉澱了千年的時間。
 

魚米之鄉茵萊湖

 

踏上窄長的木船,坐在特製的木椅上,船夫小哥在船尾拉動馬達,便開始了我們一天的茵萊湖之旅。

相比緬甸其他地方的炎熱,茵萊湖要涼爽得多。住在湖邊的旅店,雖然白天往來船隻的馬達聲不絕於耳,卻是能最直接體驗到當地人生活的一種方式。

木船行駛大約一小時,從一望無際的湖面,經過這裡以單腳划船、捕魚著稱的漁夫,到出現水上村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裡最多的是各種手工藝作坊——藕絲製成的布料、棉麻衣褲、漆器、造船、製銀、紙傘,簡單真實的生活。

茵萊湖最著名的寺廟是「跳貓寺」,據說以前有一群會跳圈的貓咪,現在雖然已經不跳了,小貓們倒還是親近人得很,或是見到人就湊過來撒嬌,或是擺著隨意的姿勢,慵懶而舒適。

在我看來,茵萊湖是一個更適合居住的地方,旅遊對於這裡來說太過匆忙。這裡是美麗的魚米之鄉,有著閒適寧靜的慢生活,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淳樸,讓人無法不愛上它。

有人說,人的一生應該來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帶著一顆禪心,讓久蒙都市喧囂塵埃的心靈釋放出來,去享受靈魂的感召。

這次禪旅也著實給我們帶來無數驚喜:晨光中讀書的小僧人,菩提樹下虔誠的誦經者,頭頂竹筐的婦女,身著沙龍的男人,路邊不會英語和中文卻對著我們赧然微笑的小販;寺院或路邊為人們準備的飲用水,風味獨特的緬甸食物;夕陽,遠山,長橋,木船,古寺,佛塔……這個旅途,美好的片段太多,那些靜謐的時光會永遠停留在記憶中,這份「最美麗的感動,會值得用一生,守候。」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21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