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7期目錄
 

 

解開身心靈的顏色密碼

 

大自然色彩斑斕,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置身樹林,或眺望一望無際的草原,層層疊疊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怡;水和冰雪都是清澈、潔白、透明的,讓人身心清淨;通紅的爐火常常被比作我們燃燒的熱情;湛藍湛藍的天空,人們凝視著就會忘掉煩惱,得到寧靜和專注;黑色的夜,常常令人心生恐懼……

大自然的色彩,與人類的情感、情緒、心理息息相關。人與自然相應,本就是禪的內涵,也是禪的體現。顏色療法,則是一種另類醫學手段,是一種利用色彩治療人身心疾病的自然療法。本期「禪與科學」專欄,特別推出「顏色療法」,與您分享關於色彩的知識、色彩治療身心的原理和方法。
 

一、色彩研究的漫長歷史

 

人類關於色彩及其對人體影響的研究已有漫長的歷史。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臘哲學家與科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就提出了第一個已知的有關顏色的理論,並在牛頓(Isaac Newton)、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研究中,色彩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中世紀,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通過使用彩色光線與音樂和草藥相互搭配進行治療,重新介紹了色彩的知識和理念。

而對於顏色療法,其根源來自印度草醫學(Ayurveda),這種古老的醫學形式已在印度流傳了幾千年之久,其歷史還可追溯到古埃及文化和兩千年前的中國。
 

二、色彩的能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顏色療法從遠古時代起,就是一種祛病保健的良方妙法。基於古印度健康理論的這一療法,認為每一種色彩都有其相應的特殊能量。色彩的能量被人體的細胞吸收後,會對人體的身心健康產生全方位的影響。

在英國,一家最大的連鎖經濟型旅館旅客之家(Travel Lodge)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住在不同色調的臥室的人,其睡眠時間有著明顯的差異。藍色色調臥室裡的住客,平均睡眠時間為七小時五十二分鐘;住在綠色、黃色或橘色色調臥室裡的客人,他們的平均睡眠時間在七個半小時以上;而睡在紫色色調臥室的人,平均睡眠只有五小時五十六分鐘。此外,在瑜伽課堂上,也有一些瑜伽導師使用有色彩的燈光,結果可使瑜伽的效果增強。

顏色不僅會對人的食慾、睡眠、體溫等有著影響,對人體其他功能也可以有所幫助。一九八二年,美國加州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女性,藍色燈光可減輕其痛苦,橙色有助於治療抑鬱症和哮喘,黃色可以使人更加自信……

色彩之所以具有如此明顯的治療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與人體的腺體有關。研究表明,每一種顏色都有特殊能量,能產生一種電磁波長,這些波長在經由視覺神經傳遞給大腦之後,會促使人體腺體分泌出激素,進而影響到人體健康。西醫、中醫以至倡議自然療法的治療師也都廣泛認同,顏色的能量頻率會經由瞳孔和皮膚下的穴位傳達至全身,影響體內不同的分泌腺。曾有專家用特別設計的能量場照相機拍攝人體,結果顯示,每個分泌腺周圍都有各自的顏色,而這些顏色的漩渦強弱,則反映被拍攝者當時的身體狀況。
 

三、顏色療法與心理健康

 

數據資料顯示,人們感覺的83%來自於視覺,而視覺對於色彩特別敏感,因此,色彩又被稱為「第一視覺語言」。作為第一視覺語言,顏色也會造成心理層面的影響。

在傳統的中醫裡,關於色彩與人心理相關的研究早已有之。中醫認為,色彩本身可以通過眼睛作用於心理,而人眼又會通過對不同色彩的辨別,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例如,人在見到火的時候會感到溫暖和熱量,而見水的時候便會不由自主地感到清涼和寒冷。由顏色而產生的這種心理效應,是顏色療法得以應用的一個重要前提。
 

 

美國一位叫策勒(Qira)的心理學家,對色彩引發心理效應的問題作了進一步研究。他通過對一家醫院不同顏色的病房、門窗、牆壁等長期觀察之後,發現不同的色彩能夠對病人引發不同的心理反應,甚至能夠對病人的病情產生一定的緩解治療作用。比如說,熱情的紅色可以給予情緒低落、抑鬱的人以活力;冷靜的藍色可以對情緒容易亢奮的人起到鎮定作用;生機勃勃的綠色可以給灰心絕望的人送來希望。

如今隨著顏色療法研究的不斷深入,其應用也越來越多。譬如,中國北京一家老年醫院根據病人病情的輕重,對其所居住的病房採用不同的顏色,以幫助患者康復身體;香港一位治療師通過顏色對孩子的性格和智商進行評估,從而對症下藥,將其弱點轉化為強項。
 

四、禪修中的顏色療法

 

禪修是一種傳統修身養性的方法,也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現代社會,生活在各種壓力下的人們,思想包袱沉重,身心疲憊不堪,在內心深處渴望一種能夠解脫身心的方法。禪修作為一種回歸心靈的妙法,在逐漸被廣泛地運用於自我心理治療的同時,也被發現其中滲透著顏色療法的影子。

禪修以觀想為主,借助觀想來達到清淨身心、滌除垢病的目的。這種以禪觀為主的修行方法借由大腦所產生的想像,來使心念與正念相應。在禪修的觀想中,顏色療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觀想時,禪修者可在大腦中聯想到一些明確清晰的具體事物,以實現沉澱思緒、淨化心靈的作用;而這些豐富而具體的觀想內容,通常又與色彩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觀想白色的事物時會使修禪者感到寧靜與安詳,觀想綠色時會感受到希望,充滿著生機與活力;觀想紅色時便會感受到能量與溫暖。於禪修者而言,觀想既能使修禪者快速安定身心,又能達到更高層次的禪修境界。

在金菩提宗師創編的《大光明修持法》中,也體現著借助觀想彩色的事物來平穩思緒、清淨身心的禪修理念。例如觀想站在一朵晶瑩、潔白的蓮花上,會讓修禪者感受到一種聖潔安寧、輕鬆超然的意境;觀想腹部有一個熊熊燃燒的紅火球,則會讓人瞬間感受到能量的溫暖,甚至身體馬上會有發熱出汗的感覺;觀想吸氣時吸入白色的光芒,會帶給人一種汲取天地精華、滋養身心的舒適感……而在宗師引導的《清淨觀想法》中,也構繪了一個由綠色的草原、湛藍的天空、潔白的牛羊等所組成的清淨美妙的畫面。在這個仿若真實的彩色世界裡,無數修禪者們心靈得到安撫,身體得到了康復。
 

五、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顏色療法

 

當今顏色療法在全球風靡盛行,並已經漸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大到飲食、家居、學習和工作環境,小到飾品、燈光、裝潢。面對這樣一場色彩風暴的來襲,你了解不同的色彩所代表的不同能量嗎?知道應當如何在生活中運用色彩嗎?就讓我們一起來發掘色彩的秘密吧!

飲食是日常生活的主題,也是顏色療法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在古老的東方醫學裡,人體的五臟被認為分別對應著五種顏色。《黃帝內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以五色命藏,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因此,中醫常常建議要補腎的人多吃一些黑顏色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如果是脾胃失調的人,則適合吃一些黃色的食物,如香蕉、小米等。

通常來說,紅色往往代表著激情與活力,當您每日疲於工作、心情變得抑鬱時,看到紅色會容易變得亢奮起來,從而精神百倍地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而藍色代表著冷靜與理智,是一種沉穩內斂的色彩,如果您是一個長期失眠者,將自己的臥房設計成藍色的格調,會幫助您更快地入睡;白色則是聖潔、安寧的象徵,它能夠淨化人的心靈,舒緩壓抑情緒,達到身體的平衡與協調。

色彩養生,科學適當地搭配色彩,有助於驅除負面情緒,令身心重新獲得平衡。反之,如果不恰當便會對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譬如紅色原本是調動熱情、增強活力的顏色,但若在靜養的臥房裡採用大量的紅色裝飾,可能會引發人的焦慮情緒,不利於人們的睡眠。總之,顏色療法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地運用它,我們的生活將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改變!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7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