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的力量
一句話,改變一生
在一次菩提禪修班上,一位患有十幾年憂鬱症的年輕女士在講述她的經歷。當她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父母送她去學跳舞,胖乎乎的可愛女孩饒有興趣地學著,可是老師的一句話讓她彷彿掉入了地獄的深淵。老師說:「妳明天不要來了,以後也不要再跳舞了,像豬一樣。」受了打擊的她,從此再也不願意去學校,不願見到老師和同學,患上了憂鬱症;長大後她也不願意戀愛,因為覺得自己是最醜的。她再也沒跳過舞,因為完全失去了自信,整個人就在極度自卑與抑鬱中活著。
金菩提宗師在禪修班上,特別針對憂鬱症的學員教授勵志性的語言,並且給這些勵志語起了個名字——「金菩提聖經」。
我最慈悲。
我最自信。
我最寬容。
我最勇敢。
我最講信用。
我最遵守時間。
我無所不能。
……
就這麼簡單的幾句話,宗師每天帶領大家誦讀一小會兒。在宗師風趣幽默的開示中,奇蹟出現了,這個班上很多憂鬱症的學員,都突破了自我,開始喜歡笑、喜歡說話,敢於在大家面前暢所欲言甚至表演節目了!受益者其中就有這位年輕女士,她重新煥發出自信的光彩,專門為金菩提宗師獻上了一個舞蹈,既是挑戰自我,也是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表達對宗師喚醒自己生命能量的深深感恩。
語言的力量,不可小覷。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能讓人跌入谷底,也能予人以生機。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在家庭教育、工作場所中,我們隨處可見語言在左右著人們的心情、掌控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可能影響人的一生。一聲鼓勵和讚美,就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成長的源泉;一句惡言和責罵,可能就毀掉了我們的自信,碾碎了我們做人的勇氣。
這裡面,究竟蘊藏著什麼樣的奧秘呢?
巴別塔的故事
在《聖經•舊約》(the Old Testament)裡,有一個關於語言的故事。洪水過後,諾亞開枝散葉,後代子孫都說同一種語言。他們想在平原上修建一座城池,以及一座頂端通天的高塔,這就是巴別塔(the Tower of Babel),也叫通天塔。上帝見到之後說:同一個民族,使用同一種語言,就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後還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呢?於是,上帝將人類分散於地球各地,又使人們之間言語不通,無法交流。因為這個故事,巴別塔一詞就變成了一個隱喻,比喻人類為相互交流與理解而做的努力。譬如,為各種語言的使用者提供方便的譯者,就被稱為通天塔的建造者。
二〇〇六年第五十九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導演獎的影片《通天塔》(Babel,台灣譯為《火線交錯》),正是以巴別塔為喻,探討人類之間互相交流和理解的必要。故事梗概如下:一個摩洛哥導遊得到一個日本遊客贈送的一把美國造獵槍,賣給了牧羊人以驅逐豺狼。牧羊人的孩子隨手把子彈射了出去,射中了旅遊車內的一個美國女人。女人及她丈夫被迫滯留在摩洛哥的一個小村莊等待救援,言語不通造成了極大的溝通障礙。他們家裡的墨西哥保姆為了能按時參加兒子的婚禮,讓侄子開車帶她和孩子們一起去墨西哥,但返回時,被警方懷疑綁架美國小孩。負責調查獵槍來歷的,是日本的一個警察,他的女兒是個聾啞少女,母親的自殺使她和父親難以溝通,自身的殘疾也令她得不到異性的關注。於是,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反叛著,竭力渴望著被理解和接納……
《通天塔》把言語不通、不善表達、不善溝通所造成的致命傷,講述得淋漓盡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所有人內心深處的障礙。的確,即使親如夫妻、父女,說著同樣的語言,都還可能有著無法跨越的鴻溝;因為語言需要駕馭,溝通需要學習,交流需要付出代價。在洪荒時代,上帝就已決定了人類必須面對交流的障礙。只有克服了這個障礙,掌握好語言的藝術,才能為思想的交流打開一片廣闊的天空。
要了解語言的最佳運用方式,我們先來了解語言背後是什麼力量。
語言背後的力量
不同專業的人,會使用不同的專業術語;而內心思想的多姿多彩,也決定了語言富有不同的色彩。一個樂觀、積極進取、充滿希望的人,常常會使用更多的褒義詞彙,折射出他內心世界的光輝;而一個內心世界灰暗、無奈、充滿絕望和批判的人,會傾向於使用更多的貶義詞彙,折射出他眼中世界的黑暗與頹敗。
西漢劉向的《後漢書》中寫道:「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當一個積極、開朗、樂觀的人,遇見一個消極、悲觀、內向的人,結果誰會佔上風呢?
在自然界裡,有這樣的一些規律,譬如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條件下熱量只能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轉移,而不能由低溫物體自動向高溫物體轉移。再譬如,地球表面的空氣,是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從而形成了風。人與人相處的時候也與此類似,心理承受力特別強的人,意志力特別堅定的人,人生目標特別清晰的人,一定能影響對方。換句話說,強者影響弱者,意志力強的人,影響意志力弱的人。
所以,若一個人心智清明、意志堅定、積極樂觀,他必然能影響到一個糊塗消極、軟弱悲觀的人。久而久之,悲觀的人或許就被樂觀的朋友所感化,改變了人生態度和視角,思維變得明朗開闊。而這種思維的改變,也會體現在語言上面,褒義詞彙的使用頻率逐漸地比貶義的詞彙多了,因為他看到的都是人生光明的一面,又怎會用貶義的詞彙來形容那些美好的事物呢?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推銷員來到某地推銷鞋子,當發現這個地方的人從來不穿鞋子的時候,一個推銷員沮喪地走了——「真倒楣!居然沒人穿鞋子!」另一個推銷員則欣喜若狂:「太好了!還沒有人穿過鞋子!」當然,第二個推銷員在這個地方發現了大商機,打開了新的市場。語言,就是當下思維的折射;心靈和意識的力量,就是隱藏在語言背後的力量。
改變語言,改變思維意識
思維和意識的能量,影響到我們的語言;那麼,反過來,語言的使用,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思維和意識呢?
雖然語言與思維意識之間究竟如何互相轉化尚在研究之中,但思維意識無疑與語言有直接的聯繫。這一點,人類深信不疑,並且也不斷嘗試著通過改變語言,來改變思維和意識。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政治預言名作《一九八四》裡,描寫了一個叫大洋國的國家,通過把英語中的大量詞彙及文法簡化、取代或取消,組成一種新的語言「新語」(Newspeak),達到削弱人們用不同方式及語句表達意見的能力。新語以英語為基礎,凡是當權者不喜歡的思想概念,都從「新語」中抹去。新語還被用來篡改歷史、翻譯名著,這樣,未來完全使用新語成長的一代人,即便找到用英語寫的殘章斷簡也無法閱讀,因為對他們來說,大量不可能存在的意識形態和思維模式,在新語裡根本沒有對應的語言。
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類似「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典故,以及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也正是封鎖語言、封鎖思維模式的典型事例。不能談、不能寫,久而久之,人們放棄了這種語言,也遺忘了這種思維模式。
原來,我們可以設計一種語言,用來建立嶄新的思維模式;也可以告別一種語言,抹去一種舊的思維模式。
當我們使用積極、向上、激勵性的語言,其實就是建立一種陽光、自信的思維習慣;當我們不再使用沮喪、自我貶低的語言,其實就是在告別憂鬱、自卑的思維模式。《金菩提聖經》這一整套勵志性的話語,如果我們每天早晨大聲地誦讀幾遍,遇到事情的時候想一想,習慣了之後,快樂、自信就變成了我們的七彩衣裳。
常說祝福語,好運自然來
懂得了語言與思維模式的關係,我們完全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去,帶給自己吉祥和幸福。
一份善心,一句好話,一定會帶給我們好運氣。「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一個常常心懷祝福的人,心裡的光明也會照亮他的人生之路。
尤其是早晨,如果面帶微笑,祝福家人,這一天都會順利、美好,這就是語言的正面能量,來自於我們積極、光明的思維模式。「一年之計在於春」,若開年的頭一天、頭一刻,能心懷祝福,這種正面的思維、正面的語言,就充滿了積極向上的能量,新年裡一定更吉祥、更順利。
如果能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都對自己說:「我今天比昨天更寬容、更大度、更善良!」那麼,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對自己嚴一點,對別人寬容一些,就不容易生氣發火了,我們的人際關係怎會不好呢?如果我們每天對自己說:「我最自信,我最能幹,沒有我做不到的事!」那麼,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就不會灰頭土臉、掉頭就跑,也不會沮喪懦弱、退後不前,而是勇往直前。當勇氣產生了,毅力和智慧也就產生了,困難還會成為困難嗎?
語言,的確與思維、意識緊密相連,改變語言,改變我們的思維和意識,為自己創造一個美麗幸福的人生就不再遙不可及,而是成為我們每個人當下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金口玉言的傳說
還有一種關於語言力量的現象,艱澀而奧妙。
在《聖經•舊約》一開篇,講到上帝創造世界和人類的時候,充分運用了語言的力量。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上帝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地要生長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結果子的樹木;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於是一切按照上帝所說而變化、呈現。
中國古代也有一個傳說。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據說曾在大雪天醉酒,下詔令百花齊放:「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次日早晨,滿園花開,唯獨牡丹一朵也沒有開放。武則天大怒,令人將牡丹挖出來燒掉,並將其從長安貶至洛陽。
語言真有「所說即所得」這樣的能量嗎?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成語叫「金口玉言」,用以形容皇帝的尊貴和威儀。凡是皇帝說的話,句句都要兌現,都要成為現實。「所說即所得」,也就是「金口玉言」這樣的奇蹟了。
類似的,還有「咒語」的存在。咒語是原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各個原始部落裡,都有使用咒語的巫師。在佛教經典裡,也有很多咒語,當譯成漢語的時候,這些咒語是不譯的,因為咒語本身就是音義結合,所以歷代譯師翻譯咒語都是音譯。在道教裡也有咒語。一旦使用這些音義結合的咒語,就可以把它們所攜帶的意義變成現實。如同阿里巴巴在山洞前面念誦:「芝麻開門吧!」只要音對了,山門就會洞開。
「金口玉言」像一個美麗的傳說,又好像在提示著我們,語言的力量也許還不僅僅與思維模式相關,在語言的背後,還可能存在著我們目前根本不了解的神秘力量,期待著我們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