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6期目錄
 

 

順應天時,消暑溼,除積寒

 

藥王孫思邈說:「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將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

養生,就是做自己身體的「上醫」,治未病之病,也就是預防疾病,將疾病消滅在發病之前。

夏季,天地間一派生機,植物開花結果、馥郁芳香,充滿著生長的歡樂;

夏季也同樣是人氣血最旺盛的時節,我們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就像魚生活在水中,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善用天時、順應天時養生調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當「夏」之急:消暑去溼

 

夏季炎熱多雨,中醫認為,暑熱、潮溼是夏天的兩大邪氣,易傷心、脾。所以夏季養生首先需要清熱除溼。

五臟中心主火,夏日室外酷暑高溫,人也易心生煩躁,所以宜吃些清熱解暑、養心安神的食物;脾運溼,炎熱的天氣裡人的脾胃功能減弱,加之經常食用冰鎮飲料、水果等,容易使脾胃受寒溼侵蝕,健脾除溼就變得格外重要。此外,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腎較虛弱,因而還要注意補養肺腎。

我們可以根據食品的中醫特性,再結合自身的體質,來選擇適合的飲食和方法。這裡就為大家介紹幾個實用有效的方法:

 

1、薏米綠豆粥

 

《本草綱目》記載,薏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溼,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綠豆「厚腸胃,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夏季來一碗薏米綠豆粥,美味而且養生,既可以幫我們抵抗外界溼氣的入侵,又能補充身體因大量排汗造成的水分不足,何樂而不為呢!

 

2、涼茶

 

當您被炎炎夏日折磨得煩躁不安時,喝一杯清清爽爽的涼茶,心中的煩悶燥熱可能瞬間就化解了!

涼茶,也叫青草茶或百草茶,相傳中國嶺南等地,由於天氣炎熱、多雨地溼、自古多有瘴氣,因此民間流行採集當地唾手可得的藥材,多則可達二十四味,以其寒涼藥性來消暑解熱。其中,菊花、薄荷、金銀花、蒲公英、荷葉等,具有清心火、解溼熱的作用,皆可用來熬製涼茶。
 

3、夏天泡腳

 

人的腳猶如樹的根,因而腳是養生中不可忽視的部分。很多人最喜歡冬天泡腳,暖暖和和,其實夏天泡腳更是祛體內溼寒的最佳時機。

薑、花椒、蔥白都有祛除溼氣、發散風寒的作用。一盆溫熱的水,加入這三種材料,腳浸在水中十五至二十分鐘。火熱的夏日裡經常這樣泡腳,可以緩解「老寒腿」症狀,對於舒經活絡、排寒祛溼有很好的效果。

 

防當「夏」之寒:遠離空調病

 

夏日炎炎,一股股熱浪不斷襲來,人們紛紛躲入空調房享受一方清涼。尤其是白領一族,不論在辦公室、在家還是在上下班途中的車或地鐵上,都一直吹著空調,愛美的女士們還常常穿著短裙。殊不知,在避免了酷暑折磨的同時,空調的寒氣也趁機潛入了肌肉、關節和臟腑內,埋下疾病隱患。

因此,夏季在防暑降溫的同時,也應多多注意防治「空調病」,例如:

在有空調的室內溫度不宜過低,一般來說以27-28攝氏度較佳;

夜晚睡覺時最好不用空調,或調至溫度相對較高、無風的狀態;

在有空調的室內工作、學習,不宜直接對著空調冷風出口,並且可以適當增加衣物,注意關節等部位的保暖;

大汗淋漓時不宜直接吹冷風,以免身體不適應降溫過快而導致發病。

 

養生之大道:養德,厚德載福

 

總的來說,夏季養生要注意不要貪涼吃太多冷食,大熱時驟冷會對身體形成傷害;空調盡量少開,讓身體在自然環境裡多出汗排毒;運動宜選擇平緩些的,如散步、禪修等;聽一些清靜、柔美的音樂來幫助養心安神等。

養生之大境界,則是由愛己之心擴展開來去愛眾生。養生中您會發現,原來天地間這麼多美好的東西與我相伴、為我受用,心底不由真誠地生起對它們的感恩之情。感恩至善待,善待即養德,此乃養生之大道也。

願君厚德載福,擁有一個精彩的夏季和人生!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6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