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6期目錄
 

 

金菩提宗師談健康飲食——平衡之道(下)

 

第二條平衡之道:平衡的飲食能量

 

金菩提宗師:

 

不同的食物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能量。熱性的食物產生陽性的能量,涼性的食物產生陰性的能量。食物本身是被動的,它無法把握你,但卻會對你產生影響,我們要善於把握和調劑飲食,平衡飲食能量,從而調整自己的身體,調節自己的情緒,把握自己的健康。

 

主持人:

 

那麼,請問師父,什麼樣的食物是熱性物質,什麼樣的是涼性物質呢?這種陽性和陰性的能量體現在哪裡?食物對身體和健康產生影響很好理解,可是食物也會左右情緒嗎?

 

金菩提宗師:

 

比如說酒是熱性的,水是涼性的。為什麼喝了烈酒就容易發火呢?因為它給你帶來的是火氣,是燥性的、衝動性的一種熱量。而水是涼性的,比如生了氣,在有水的美景的地方待一會兒,氣自然就消了。水本身能給你帶來清涼,給你的心也帶來了清涼。

再比如,肉是熱性的,蔬菜就相對比較涼性。有人開玩笑說,西北、西藏人脾氣大是吃肉多,他接收的多是牛羊被殺前恐懼掙扎的負面信息,也許這些在他的潛意識裡埋伏著,能量衝擊著他的思維,所以脾氣特別大,特別容易暴躁。而內地的人常常吃一些蔬菜,比較緩和地吃多種雜物,這些人相對來說脾氣就平和一些。再者南方的環境屬於水多,所以就使人柔了,就把很多的燥氣化解掉了。

再比如,塊狀的菜類,像土豆(馬鈴薯)、紅薯、白薯、芋頭,南方的那種葛,對身體也有好處,但含熱性的能量比較多,帶有火和躁動的成分,單一吃它的時候比較燥,會增加脂肪,減少動感。你看土豆這類食物,本身埋在那裡不動,不像綠葉蔬菜,露天接受陽光,有風時葉子就擺動。所以綠葉蔬菜含氧量都比較高,能促使血液的清新和更替,不容易造成脂肪在體內或血液裡的堆積。

所以綠葉菜類對身體好處更多;根莖、塊狀的蔬菜是比較含熱量的,可以適當搭配吃,但比重不能超過綠葉蔬菜的三分之一。
 

主持人:

 

您所提倡的飲食平衡之道也是一種搭配之道嗎?我們對食物的選擇是不是越多樣化越好?日本人提倡每天的食物最好不少於三十六種,是否這樣才健康?

 

金菩提宗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搭配才能平衡,這是對的。比如我們建議高熱量與低熱量的食物搭配,不易消化和排泄的食物與易消化排泄的食物搭配,在體內停留時間久的和停留時間短的食物搭配,熱性食物和涼性食物搭配,肉食和素食搭配等等,但這種搭配要有一個適當的比例,要以達到自然的平衡為目的。首先應明白,低熱量、清新血液的、在體內停留時間短的食物,比如素食、蔬菜類對身體更有利,因此所佔的比重應該更大;應適當地減少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難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和體弱的人群,更加需要順暢的飲食,避免增加心腦血管、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腎臟系統等的負擔。

 

 

日本人說每天要吃三十六種食物,也只是一己之見。當然食物越雜,種類越多,能量、營養可能越均衡而已。但是就我的經驗來看,我們的食物、蔬菜和糧食,種類超過四種到六種以上,就是比較平均的了,就足夠了。

飲食太偏執、太偏好的話,會使某種能量過於集中,是不健康的。所以比較偏食的人,在長相上、外在體型上、臉色上、性格上、思維方式上,都能看得出來,都有他極端的一面。如果孩子的性格不是很柔和,可能他的飲食就有偏好,在生理上可能也有表現。這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所謂一切都是合於自然之道。

 

主持人:

 

飲食的平衡之道還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金菩提宗師:

 

平衡飲食能量,還體現在飲食時間的分配上。不要把營養和能量完全集中到一頓飯上來,那樣就會形成一種擠壓性飲食。如果有條件的話,晚餐應盡量早吃。

長期修行的人,過去為了使身體更好,更接近於修行的平靜狀態,提倡過午不食,或日落不食,無論是甜食、鹹食,還是湯水、乾貨都不吃。這個問題尚有待探討。對於我們正常工作生活的人,勞累了一天,晚上不吃飯也不合理,但是不能喝很多湯,不能吃很多高熱量、難消化的東西,而應將攝入的能量平均到一天裡。

 

第三條平衡之道:愉悅感恩的飲食心情

 

主持人:

 

有一個研究說,年輕女孩過於肥胖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當她們生氣的時候就拚命吃,就像有些人生氣的時候就拚命逛商店、買東西似的。

 

金菩提宗師:

 

我不確定這個研究報告是否具有廣泛性,但是僅僅就這種行為本身來說肯定是錯誤的。通常年輕女孩容易生氣,情緒容易有大的波動,如果在生氣的時候拚命暴飲暴食,無異於自殺行為。企圖用這種吃的行為來發泄自己的某種情緒性的東西,是非常不正常、不健康的,越是這樣,反而對自己身心造成的傷害越大,既影響形體,又影響健康。所以對於注重形體美的女孩來說,保持一種健康的情緒和健康的飲食之道,才會使得自己變得更美,人更加清新淡雅,性格才會更加柔和,而任何情緒化的、偏激的飲食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主持人:

 

為什麼說情緒化的、偏激的飲食行為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有害的呢?我們應該保持一種什麼樣的飲食心情才能達到最佳的飲食效果?

 

金菩提宗師:

 

比如,當你生氣的時候,喝水時是不是就很容易嗆著,吃飯時容易噎著,而且不容易消化呢?所以,飲食的心情很重要,應該用一種友好的,甚至是感恩的心情來製作和食用飯菜,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享受製作、飲食乃至消化的過程。在我看來,每種蔬菜都有靈性,要用心去對待它們,才可能發揮蔬菜的最大能量。另外,保持一個好的心情,這樣才能充分吸收食物的營養。如果你用不愉快、不樂意的心情做飯、吃飯,那麼再健康的食品都會獲得不健康。

細緻一點說,我們在做飯、洗碗的時候,盡量不要製造出很強烈的聲音來,這能使你很平靜地處理、製作飲食;而且廚房絕對不要搞得太污染,做過飯之後好像被強盜搶過一樣是不行的,會破壞吃飯的心境。吃的時候別談家務事,別談不愉快的瑣碎事,也少談工作或者盡量不談。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6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