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5期目錄
 

 

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

 

多年以來,背負著這個沉重的謎題,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員經過大量科學實證研究,最終不約而同地得出了如下驚人的結論——

 

九成猝死源於心腦血管疾病!

 

猝死,在醫學上被定義為突然發生的、非暴力性、未能預料的瞬間自然死亡。猝死者往往發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且死亡發生在症狀出現後的一小時內。

那麼,導致猝死的原因是什麼呢?眾多國際權威醫學專家對此做了大量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九成猝死的罪魁禍首便是心腦血管疾病,其中尤以心臟病人群的猝死率為最高,達到普通人群的四至六倍;而在各種導致猝死的心臟病中,冠心病位居榜首,約佔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更令人擔憂的是,冠心病的隱蔽性非常強,50%以上在猝死發生前並不具有其臨床表現。此外,全世界每二十一秒鐘就有一人會因腦血管的問題而導致意外死亡。

俗話說:「人與動脈同壽,人與血管共存。」正是意味著當人的血管功能喪失之際,也就是人的生命終結之時。
 

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我們已經知道,吸菸、糖尿病、高血壓、肥胖、高血脂等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而引發這些因素的幕後元凶則是日益加劇的社會壓力和不良的現代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迫於生存壓力或更多物質追求,不分晝夜掠奪式地消耗身體能量,年紀輕輕就百病纏身,外表看起來很健康,其實身體元氣已經極大地虧虛,常常「二十歲的人,六十歲的心臟」竟不自知!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易導致心肌梗塞

 

中青年人群除工作學習壓力大、生活節奏緊張外,業餘時間也往往忽略了自我調節:熱衷於各種應酬、吸菸、酗酒、快餐、偏食,沉迷於網路,甘願做宅男宅女……種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心臟負擔明顯加重,心肌和腦血管需氧量突然增加,造成心肌和腦血管短時間內缺血、缺氧,最終為心肌梗塞或者猝死埋下危險的伏筆。

 

「過勞死」嚴重威脅年輕白領一族

 

同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工作壓力的日益增加,年輕人「加班死」、「過勞死」的信息不絕於耳,不斷衝擊著現代人的視聽神經,讓人感到緊張、恐懼和擔憂。專家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公共安全、新聞、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文化演藝、企業、科教界等均是「過勞死」的高發區。在對九十二例個案分析後的結果顯示,中青年人「過勞死」的平均年齡為四十四歲,其中 IT階層年齡最小,僅為 37.9歲。

 

警惕「過勞死」危險信號

 

隨著過度疲勞導致中青年人喪失健康甚至猝死的事例越來越多,我們更應該對自己的身體給予多一些的呵護和關照,以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

其實,身體會在它臨近崩潰之前給我們傳達預警信號。例如:三、四十歲就大腹便便,出現「將軍肚」;需要頻繁去洗手間;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易發脾氣、煩躁;睡眠時間減少,但感到頭疼耳鳴並且非常疲乏……當出現這些徵兆時,就意味著身體達到一種極為疲勞的狀態,我們則應當有所警覺,並立即採取措施來養護自己的身體。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5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