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音》——宇宙之聲
天地有情,而生萬物,謂之天道;
慈悲大能,以音載之,謂之天音。
聞弦歌而知雅意
相傳孔子跟師襄子學琴,在熟悉曲調、練習技巧之餘,還反覆琢磨曲意,最後說:「我感應到了作曲者是什麼樣子了!」如此這般描述一番後,孔子說:「作曲者除了周文王,還能有誰呢!」師襄子大驚,不由恭敬禮拜自己的學生孔子——評鑑如此,深入樂曲之精髓,此前也只有他的老師發表過。
聞音而識人,真的可以有這樣的境界嗎?聽歌賞曲,其意不一定在詞,不一定在曲,聽之以心,我們便可以感受到與歌者和作曲者的溝通和共振。正如同修禪,以真心相對,便可以順暢地達到與天地自然的溝通和融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音樂與禪,對人類而言,都應是「聞弦歌而知雅意」的媒介吧!
而智慧的人類,進一步將禪意蘊藏於音樂之中,用超越語言的方式,傳達心靈的頓悟。當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身心靈都品味著禪樂蘊含的深意,我們不知不覺間,已經與詞曲作者、與歌唱者的心靈震顫於同一個頻率,進入同一個超越世俗煩惱的境界。
曲蘊慈悲,真心真愛真感動
「修練的人,是極容易與藝術相溝通的;修練的人,在靜中可達到『靈』境界,而藝術本身最高的層次是能夠達到讓人『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那種感受。所以,修練較好的人,他走上藝術之路是一條捷徑。」金菩提宗師如是說。而《天音》的錄製成功,正是宗師用心靈與自然之道溝通所致。
《天音》的錄製是在上世紀末。在錄音棚裡,金菩提宗師幾次嘗試都不盡滿意。最後,宗師囑咐關掉了所有燈光,獨坐於錄音棚的黑暗之中,調身調息,入甚深禪境。大家都在外靜靜等待。驀然,宗師發出了震撼心靈、啟發靈智、觸摸每一個眾生靈魂深處的長嘯:「啊——」
聲音跌宕起伏,時而高亢激越,時而透明溫和,時而低沉委婉,如述說,如勸誡,如啟發,如激勵,如深入靈魂的了解與喟嘆,如金剛斬斷綿綿不斷的憂愁,如春日陽光輻射出無盡溫暖的撫慰,如清泉洗盡不堪壓力而疲勞萎頓的軀體,豪邁之處,貫徹天地,激勵著心靈無怨無悔地走向光明。
似斷還續、如吟似唱的長嘯裡,承載著宗師無限的慈悲,無邊的智慧,以及對眾生深情的期望:人生短暫,苦不堪言,覺者應察自然之規,明心性之道,返本歸真,不貪不執,才能跳出六道輪迴中無盡的痛苦,清清淡淡,悟宇宙之玄機,與天地同體,與世界同心,得永遠的快樂和吉祥。
宗師曾說:「一首好歌,一下子能打動並征服你感情的那種歌,其能量之大是能達到控制你的心。歌到悲情之處時,你淚水漣漣,這種湧來的能量也是不小的;若再加上修練功力,那麼,這種使人落淚的音樂,或歌聲,或文學等,就可把人們心中的壓抑與煩悶盡情地發洩出去,既能得到藝術的享受,又能調理人們身體和心理。」
無疑,宗師在錄音棚裡自在地高歌,正是進入清幽之境,以獨特的視角,傳達他對人間之情的徹悟,這種攜帶能量的歌聲,帶給傾聽者以靈魂的洗禮、身心的重塑。《天音》出版之後,很多人聞之落淚,更因此得到了身心的洗滌和安慰。
繞樑曲,天音深深意
《天音》由四個章節組成:人生之旅、覺悟菩提、超凡入聖、來去空空。這四個標題,恰好是我們希求證悟、乃至最終解脫的必經之路。人生一路風風雨雨,快樂與苦惱相互纏繞,難分難解;煩惱即是菩提,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有了從苦惱之中尋求解脫的原動力。習禪之後對人生和宇宙的規律有了更通透的理解,人生變得更成功、快樂、幸福;最終超脫快樂與煩惱、成功與失敗、得到與失去的糾纏,得到超然物外的心境和更美好的人生。
弦樂聲聲,貫穿天音的整首曲調;不時穿插的輕聲齊唱,為聽者營造了一種身在渺渺茫茫宇宙之中,飄飄蕩蕩、踏破黑暗、尋求光明的氛圍。聽者不由自主融入其中,好像感知到了人生之旅的困苦和茫然。而宗師強有力的清澈佛音劃破黑暗,為人生帶來了一線光明。
「覺悟菩提」樂章漸入,隨著樂曲的展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合唱聲似有若無,斷續而來,緩緩沖刷著我們疲累的身心,伴隨著宗師充滿能量的「啊——」字在耳際和宇宙間迴蕩,我們彷彿放下了一直纏縛的煩惱,忘掉了充斥慾望的肉體,掙脫了形形色色的束縛,輕輕飄入廣袤的宇宙。這裡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沒有紛爭,充滿了平靜的喜悅。
第三樂章「超凡入聖」緩緩展開,「千朵萬朵蓮花開,花開清香全世界」的背景合唱如夢似幻,已經進入深邃宇宙之中徜徉的聽者,眼前彷彿綻放朵朵晶瑩的蓮花,形態各異,芳香清淨……不斷從宇宙深處飄落人間,給世界帶來安康、和平、純淨、美好……
驀然,低沉的鼓點,伴隨著宗師渾厚的嗓音,歌唱著「空空來,空空去,一生只為名和利……」把我們從幽深的禪境之中敲醒,繼續領悟「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人生何事,山盡水窮」的禪味。是啊,本就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卻為何留戀不捨,糾纏不清?不過是為名為利,為緣為情。自以為的絕境,其實「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是視角的變化而已。
或許,把眼睛放到更宏大的事物上,就不會那麼容易為一些瑣事所迷惑,那麼輕易迷失方向;或許,把自己縮小到一定的尺度,就不會那麼貪婪,那麼自大,那麼難以取悅。
愛恨交織,生死相許,種種情意,苦樂交雜,箇中的酸甜苦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情絲縷縷終無頭,肝腸寸斷生到死……」。
這世間,總有一些痛苦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宗師說,只要我們心懷博愛,把眼界從對自我的斤斤計較提升到博大的宇宙,用愛和慈悲去對待和珍惜在我們生命裡出現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歡笑和那些痛苦,也許一切將變得不同。
當我們的心胸像大海一樣廣博,像天空一樣空曠,如孫中山先生所提示的一樣,去愛天下一切可愛之人;或者如佛所說:無我所憎,亦無我所不愛。如此美好的未來,豈不值得我們「長嘯一聲,躍身天宇,回頭望,幾世緣情,化為瀾海!」
宗師解釋說:當我們坐飛機到了天空當中,到了雲層之上,世間的煩惱還有嗎?沒有了!我們看不見交通的複雜,看不見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好像到了天外的一個境界。這一切都化為烏有,化成瀾海。
天音化雨,滋潤心扉
反覆聆聽《天音》,讓自己始終融於那超然世外的感悟中,短短的四十分鐘之內,我們的煩惱、痛苦,就在與大成就者金菩提宗師的溝通之中,不知不覺地消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由衷的輕鬆和喜悅,好像釋放了壓抑已久的情感,放下了一直背負的無形包袱,汲取了豐富靈魂的養分,強大了,快樂了,從此輕裝上路。
天音化雨,滋潤心扉。也許,聆聽過天音的我們,懂得了站在更高更寬廣的角度來看人世,那麼我們就不會囿於狹小的視野,成為井底之蛙。當我們的生活目標越來越遠大,我們的心胸和境界逐步跨越自我的時候,煩惱和病苦就可能越來越少,而我們所能成就的目標,也因此越發強大。這,正是「天音」的弦外之意吧!
金菩提宗師禪修與心靈音樂系列:
《天音》
《心靈的力量》
《藍色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