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4期目錄
 

 

揭開心腦血管疾病的真實面目

 

心腦血管疾病對人類生存健康竟然帶來了如此大的威脅,難道它是洪水猛獸,長有三頭六臂嗎?

讓我們先來粗略了解一下它,之後答案自會揭曉。

心腦血管病在民間稱作「富貴病」,常伴有「三高症」(即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一般六十歲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壓的同時還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

從醫學上講,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於高血脂症、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如果把人體比作一架動力強勁的機器,那麼心腦血管病就是作用於維持這架機器運轉的動力系統和核心部位的殺手。

 

 

所以醫學上又將心血管疾病稱為循環系統疾病(循環系統指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是一個龐大系統疾病的統稱。一般來講凡涉及循環系統的疾病,包括心臟、血管(動脈、靜脈、微血管)出現故障,不論急性與慢性,常常和動脈硬化有關。

由此可知,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是——血管出了問題。

 

血管在人體中有這麼重要嗎?

 

通俗地講,血管好比高速公路,它的功能是負責把機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各個器官,同時把各個器官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終產物,包括有毒物質運送到相應器官排出去。這樣循環往復,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血管一旦受到損害,就好比高速公路發生了故障,整個系統的運輸能力會隨之減弱甚至喪失。

 

那麼血管又是怎樣受到損害的呢?

 

血管(包括大血管、中血管、小血管及毛細血管等)本是內壁光滑的管腔,如果把一個成人所有血管的總長彙集起來,大約可繞地球兩圈半。如此長且細、又縱橫交錯的複雜系統,如果不注意維護和保養,是不是會很容易出問題呢?

YES!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疏於保養的血管系統,很容易造成因血液變黏稠、混濁而導致的血流速度變慢,從而致使機體器官(組織)血液供應減少或不及時,進而引發機體各個器官緊張衰弱的連鎖反應,並會在神經系統作用下,使血管和器官經常處於緊張收縮狀態,時間一長,造成血管內環境受到損傷,這就必然會影響到整個血液系統的正常運轉,從而危及健康和生命,後果不堪設想!

特別在人體的心臟、大腦、肝臟、腎臟等中樞器官分布的血管比較多,神經纖維分布得也比較多、比較廣,發生血管性疾病的機率也就更大,故這些器官患病後暴露出來的機率大、風險大、危害也大!

看到這裡,相信你對心腦血管病的重視程度有了一個提升,接下來會更關注它有哪些常見的臨床症狀和體徵。

一般來講心腦血管的臨床症狀特徵是比較明顯的,除了有心臟增大、心臟雜音等外,在個人感知度上有體力下降,勞動後呼吸困難、咳嗽、心慌、頭昏、頭暈、頸部發硬、上腹部脹痛、噁心、嘔吐,甚至聲音嘶啞、面部兩顴骨處呈紫紅色、皮膚黏膜有瘀點、脾臟腫大、杵狀指等表象。如果我們的身體出現了上述症狀中的一部分,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4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