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3期目錄
 

 

禪與科學 孩子,今天你禪修了嗎?

 

近二十年來,禪與科學的對話此起彼伏,神經科學、心理學、生物學、認知科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不斷出爐,使得禪修改善和促進身心健康的效果,逐步為西方人所認識和接受。因此,參與禪修的各階層人士逐漸增多。除了家庭主婦和上班族之外,體驗禪修神奇效果的,還有活潑可愛、正處於學業階段的青少年們。定期定時的禪修,不但可以改善青春期肥胖,增進青少年健康,而且可以減輕壓力,改善專注力,令學習更輕鬆,激發青少年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1禪修走進課堂

 

據報導,二○一○年英國肯特郡湯布里奇(Tonbridge)中學正式開設禪修課程,為禪修走進學校開了先河。這一課程由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心理學家設計,課程對象設計為十年級的學生(大約年齡為十四歲、十五歲),每週教授四十分鐘的禪坐課程,為期兩個月。校方希望,通過實際的禪坐訓練,能幫助學生提高專注力,降低壓力。

事實證明,學生們通過學習禪坐技巧,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降低焦慮,並且減少「破壞性」心態。此後,禪修逐漸進入西方不少校園,為學生們帶來更多清新的身心靈體驗以及獨特的人生視角。禪修所具有的減壓、提升專注力方面的效果,是其獲得學生與教師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

 

2壓力可能造成大腦發育遲緩

 

「壓力和焦慮對我們有利有弊,既令大腦更敏感,又阻礙了我們進行更複雜的思考的能力。」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理查德•戴維森如是說。

二○一一年元月的《神經學》期刊上,登載了沙克門(Shackman)和包括理查德•戴維森在內的幾名合著者的一篇論文。他們發現,當實驗對象明知可能會遭受電擊時,負責搜集視覺信息的大腦神經迴路就會增強活動,而負責評估視覺信息的神經迴路則歸於沉寂。反過來,當把電擊撤銷後,即壓力和焦慮被排除之後,實驗對象的視覺能力下降,而策略制定能力上升。

沙克門解釋道:「當視聽能力增強時,履行複雜任務的能力就受到阻礙。你無法集中注意力處理信息,同時大腦卻在採集越來越多的不相干信息,使反饋迴路受阻。」過度的壓力使得大腦其他系統都陷入紊亂,影響我們及時做出有效的決策。

那麼,怎樣來幫助這些承受著過度壓力的孩子們呢?研究者表示,美國各地都有工作記憶介入療法,試圖通過訓練,幫助提升認知能力和表現。

除此以外,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如果能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禪修訓練來處理壓力,不僅可以放鬆身體,而且可以提高我們進行複雜分析的能力。」戴維森說。

 

3禪修可以促進大腦發育

 

現代心理學的認知療法,確實是治療抑鬱症、減輕壓力的一個有效方法。但我們也可以利用神經可塑性的機制,通過禪修訓練,在特定的大腦環路內引發特別的改變,達到改善大腦功能的目的,因為已知禪修有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

二○一二年四月《自然——神經學》雜誌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認為體育鍛鍊、心理諮詢、禪修,都可以改善大腦,而且這些大腦的改變都可以用現代神經學來評估。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理查德•戴維森強調,現代神經學研究已經發現,我們確實可以通過訓練,引起大腦神經重塑,改變腦細胞的數量、功能和相互連接方式,增強幸福感等諸如此類的品質。

 

 

其實早在二○○四年,就已經有科學論文表述大腦神經具有可塑性,並引起一時轟動。之後,很多論文開始研究和探討禪修對於大腦的改變作用,認為大腦是可以訓練的,類似長期禪修這樣的活動,有可能短期或長期地改變大腦。來自東方古文化的禪修,因此而被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了解和接受。

二○一二年二月,《人類神經學前沿》期刊上的一篇論文顯示:長期禪修者會產生更多的大腦皮層褶皺。這項研究的實驗對象分別是二十八位男子,二十二位女子,中值年齡為五十一歲。他們的平均禪修年限為二十年,最長的定期禪修時間是四十六年。研究小組利用MRI掃描他們的大腦特徵,與未禪修過的對照組進行比較,發現他們的大腦皮層褶皺隨著禪修年限的增長而增長。更多的大腦皮層褶皺就意味著更多的神經元產生,作為大腦的信息處理單位,更多的神經元意味著認知能力更強。

曾經大腦被認定在我們成年之後就不再生長,但現在我們知道:大腦是可以重塑的,我們可以訓練大腦,促進它的發育和生長,與外界破壞大腦的因素相抗衡。壓力和焦慮破壞大腦內部的平衡,而我們可以通過禪修來重新塑造平衡,甚至使大腦比之前更發達,反應更積極、快速。

 

4禪修有助於提升專注力

 

禪修不但可以放鬆身心,紓解壓力,還可以提升專注力,預防過動症(ADHD)。

二○○七年,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理查德•戴維森教授負責了一項研究,要求實驗對象集中注意力於一個刺激物上,當意識到跑神了,就再次集中注意力。實驗對象包括剛學禪修者和已有54,000小時禪修經驗的禪修者。

當所有實驗對象都進入禪修狀態,研究人員用磁共振成像掃描他們的大腦,發現有經驗的禪修者的與注意力相關的大腦區域更活躍。但是,禪修時間超過40,000小時的實驗對象又有點不同。實驗對像在MRI內禪修,不時被一段噪音所干擾,但大腦掃描成像顯示:相對於禪修新手而言,資深禪修者大腦內部與情緒和決策相關的區域,並不怎麼活躍,甚至根本沒有受到影響,就好像集中注意力很簡單。

戴維森解釋說:「大多數人聽到嬰兒哭泣的聲音時,都會有一些情緒反應。但是資深禪修者沒有。從負責聽力的大腦皮層裡可以看到,他們確實聽到了聲音,但卻絲毫沒有情緒的反應。」而這樣的差異,研究人員相信是禪修造成的,與生活方式或宗教信仰無關。

二○○九年,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安托尼•魯茲(Antoine Lutz)帶領研究小組進行了一項試驗。實驗對象是對禪修有興趣的人,他們頭戴耳機,兩耳同時聽放音。大多數時候他們聽到的是標準音調,偶爾他們會聽到不正常的音調。但他們被要求只專注於其中一個音調,當偶爾聽到不協調的音調時,就按一下按鈕。研究表明,經過三個月的禪修訓練,實驗對象對於聲音的專注度大幅提升,按下按鈕的反應時間也明顯縮短。魯茲說:「這說明注意力也是可以訓練的。」

 

 

二○一一年十一月,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布魯爾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對比了兩組人員在休息時和禪修時的大腦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一組是有經驗的禪修者;一組是沒有經驗的對照組。禪修的技巧包括:集中注意呼吸;祝福自己或他人;不斷觀照隨機來到意識之中的念頭。

結果發現,有經驗的禪修者的大腦之中,負責處理自我認知(包括空想)的部分,活躍度降低,表明禪修確實可以減少走神。

眾多的研究成果都指向一個結論:禪修的確可以提升專注力。

 

5應用禪修,提升學業成績

 

有很多容易的方法可以開始禪修:可以上網學習,可以下載禪修指導書籍或者禪修音樂,也可以在當地找個禪修機構,開始學習禪修。例如菩提禪修,在溫哥華、紐約、洛杉磯等地的禪堂,都有drop-in課程,可以隨到隨學。

布魯爾說:「不要因為剛開始禪修的時候,大腦總是走神、雜念紛紛而感到喪氣。堅持修下去。找到一個好禪修團體,一個好老師。」

只要持之以恆,這種對大腦的訓練,就一定會改變大腦結構,增強大腦的活力,提升我們的學業成績。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3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