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2期目錄
 

 

飲食新概念·之二

 

 

吃海鮮就比較營養嗎?

 

海鮮也是生命,從修行的角度,我們還是盡量不吃或者是少吃。但你讓島國的人不吃魚,實在太難了。島國的人賴以生存的是大海,例如日本,不吃生魚片或者不吃魚的人實在太少了,除非醫生說你再吃就會生病,否則大部分的居民仍必須以漁業維生。

很多人不能吃螃蟹、章魚、蠔、蝦等,一吃就會過敏,只是過敏的程度不同而已。那麼身為漁民,吃了這些海鮮若干代之後,抗過敏性就變強了;若是沒有這種抵抗力的人,還是少吃為妙。但是我們看到很多餐廳的魚,除了海魚之外,很多都是人工飼養的,這些魚吃的還是飼料。

之前我到廣東清遠一個學生家裡作客,他家有個養魚場,大家吃完飯後,排隊上廁所,我正奇怪怎麼廁所竟然搭建在魚池上面,難道不會污染魚池嗎?   學生回答說:「這魚愛吃。」

我說:「你怎麼知道?」

學生說:「你看,一會兒魚群就撲過來了!」果然,不一會,魚群就聞風而至了!對魚來說,這些可能是香味撲鼻的美食,所以這一區的養魚場多用鵝糞、鴨糞、豬糞、人糞當作基本飼料。而現代化的養殖場,主要使用的是買來的飼料餵食。這些飼料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呢?有很多是豬、牛、雞、鴨的骨頭,還有一些是腐敗的魚類屍體做成的,對人體健康究竟會造成什麼危害,不得而知,但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深海魚對人體的危害會比人工飼養的魚少一點。

雖然深海魚類沒有食用人工飼料,並不代表沒有被污染。因為科技的研發、石油開採等工業開發,甚至戰爭、化學污染、垃圾污染等等人為的毒害,也嚴重污染了這些深海魚類,甚至波及整個地球的食物鏈,最終這些受大地滋養的「食物」,又都統統回到我們的腹中,所以人類真是「自食惡果」啊!

 

吃素好還是吃葷好?

 

人類生活的區域不同,需求也就不同,比如生活在青海、西藏的人,要吃素比登天還難。首先,這些地方無法供應這麼多的素食;再者,由於氣候乾燥、缺氧、風沙飛揚,人們必須食用一些動物的油脂來保護身體,所以要吃素是很困難的事。當然有些食物是不需要殺生的,譬如酥油就是自牛奶中提煉而來,可以和著飯吃,或是煮茶時加進茶裡,趁著茶的溫熱,散發到全身來滋潤乾燥的皮膚。

事實上,想要完全吃素是不容易的,除非有一個非常穩定的生活環境。全家人都能夠一起吃素是最好的,但是不容易做到。你的孩子能吃素嗎?當他有吃肉需求時,當他的同學、朋友都去吃麥當勞,如果他不吃,就成了異類,最後變成父母吃素,小孩吃葷。雖然爸媽不吃葷,因為要做給孩子吃,所以就去製作葷食,這樣還可以說是真正的素食者嗎?從營養學來說,吃葷或吃素,只要成了習慣,都是沒問題的。習慣吃素的人,不一定沒力氣;整天吃肉的人,也不一定就強壯,最重要的是健康就好。

吃素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是我的親身體會。如果你可以穩定地生活在一個地方就還好,像我經常出差,想吃素就非常困難。就像回民專門要吃清真飯一樣,比登天還難,反倒成為生活的障礙。在台灣或許方便,在國外要完全素食很難,有些食物看起來是素的,但可能摻了動物油。一位完全素食的修行者,如果在鍋子裡面放了或是沾了一點點的油脂,就算鍋子洗了二十遍,炒出來的菜他還是聞得到有肉腥味,這樣一來,他該怎麼生活呢?這是很麻煩的。所以茹素者,我希望你繼續保持,因為你很偉大。

從健康學來說,如果有條件能做到多吃一點素,再搭配五穀雜糧和水果蔬菜,營養就足夠了。如果我們要求你一定要吃素,會造成你有很多的困擾,不光是外來的障礙和不方便,還有家庭的障礙等等,所以這個葷素的問題,還是得視客觀情況,由自己來決定。

 

 

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2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