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中的七天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從溫哥華回到亞洲,一想到禪堂,腦袋裡就無緣由地反反覆覆飄著那首十幾年前背過的《陋室銘》,一字一句,搖曳在眼簾,揮之不去。
生命川流不息,無始無終。
生活被分解成了一個又一個七天,而溫哥華的這七天,有些不同。放下所有疑問、所有牽絆,單純地沉澱著,讓心放假,隨波逐流。跟隨在時光流轉的腳步之後,無時無刻,都聽得到心底青綠般的細流聲。
【第一天】
2011年11月11日,禪堂的老師說,這個日子千載難逢:一生一世,一心一意。
也許,難得是因為純粹吧。
若能一心一意,心無旁騖,不說一生一世,哪怕只是一瞬間,生命便在此刻實在而豐足了。
課上,有學員問:「如何心安?」金菩提宗師說:「不安來自於無知,不安的原因有兩個:第一覺得在做不該做的;第二心中沒把握。多做善事,廣種福田,就是心安。」定下心來品味宗師的話,若有所思。突然《心經》的句子從眼前飄過:「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宗師說的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呢?
【第二天】
聽宗師講課,好像小小的家裡來了千百位客,應接不暇。
宗師講到了「大光明」,講到在修練大光明的過程中和藥師佛合而為一,讓自己和有情眾生融入到充滿能量的大光明中,融入到大慈大悲的境界裡。我突然明白了一點——修練大光明不在於自己從前執著的觀想,光明的源泉是那份真正的慈悲和對宗師堅定不二的信心。
【第三天】
今天上課,記住了三個字——「修下去」。
金菩提宗師說:「修行的過程,就像《西遊記》。」
唐僧為取真經歷經千難萬險,或九死一生、命懸一線,或榮華富貴、溫柔繾綣,恐懼和誘惑始終與真誠的求道之心一路相伴。可是,甜或苦、痛或樂,都不屬於真心的修行人,緣起緣滅,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宗師說:「無論你在修行之中遇到的是你認為的好壞,都沒有關係,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繼續『修下去』!」
這三個字,宗師說得雲淡風輕,我卻彷彿感受到了那三個字背後曾經的翻山涉水、兩肩霜花。所以此刻,這三個字聽起來字字千斤,擲地有聲。
那些曾經把自己逼到幾乎窒息的恐懼、絕望、慌亂、迷惘,在時過境遷後,都消失得無影無蹤。苦難如此,快樂何嘗不是呢?一切都有盡頭,一切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是永垂不朽的吧!
當一切歸於平靜,那曾經虛無飄渺卻不曾遠離的指引,似乎又現。經過洗禮之後,唯一的變化就是,慢慢懂得了如何去接近那絲絲縷縷的光明,從現有的地方開始,出發,前行……
無論生命的大海如何湧動,如何潮起潮落,歸途始終在那裡,會通向最終的解脫。
今天,金菩提宗師說「修下去」,這三個字,記下了。
【第四天】
今天上課,金菩提宗師說:人要有真心。又道:極樂世界黃金鋪地,地球上也是,就看你有沒有慧眼了。
我們今天執著於妄想因緣,以為那便是真心,卻忘了妄從真起,忘了真心自性。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去思考那些分別執著從何而來、因何而起時,也許便能拂拭掉塵埃,讓真心顯現,讓自性裡的那份圓滿清淨顯現。
古大德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宗師說的是不是一個意思呢?
晚上回到住所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夜色靜謐溫好,月亮在蓮花般的雲朵裡穿行著。抬起頭的一霎那間,月亮像被打開了開關,突然放出強大的光明,清亮的銀白色月光瞬間變得耀眼,水銀瀉地般潑灑下來,彷彿直射到天涯兩端。月暈的完美圓弧在薄薄的浮雲上映出了七彩的光環,在黑絲絨般的天幕下綻放璀璨光芒。
就那樣,傻傻地被定格在悄無聲息的街道上,月光照到了極深極深的心底,有股莫名的力量在湧動,堅定而溫暖。
可遇不可求的天上人間般的美景,卻在未希求的時候光臨。
若能放下渴望,歲月長,雲彩薄。
【第五天】
心,大光明。
金菩提宗師說過,做人要像水。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布施有心而無相,真富貴柔軟而自在。修行人不需要尊嚴,沒了尊嚴,就沒了自我,也就沒了牽絆和計較。但心中的信念和目標一如既往,堅定、光明,絕不會因羞辱和磨難生絲毫的退轉,堅守住那份「正大光明」之心、之情、之行,所謂:心大光明。
曾經專注地設計美妙的未來,細緻地描繪多彩的前途,然而,儘管那樣固執、那樣虔誠、那樣憧憬,可生活卻總以無法想像的姿態出現,無法阻擋,不可挽留。好像就是為了這幾個字,生命被牽引般地走到這裡,似蒼茫路上的重逢,相逢便亦是天堂。
【第六天】
今天的課上,一個詞飄入耳內、飄進心中——「方寸之間」。
金菩提宗師說:大家在生活中的種種具體的事物、情感、事業,和所追求、在乎的,讓你產生種種的喜怒哀樂,都在方寸之間。我們總是受著這種方寸之間帶來的煩惱。看遍人世間一切的規律,不再計較方寸之間對你的吸引,才可能無往而不利,能夠成就人間一切的事業。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魚躍龍門,超越的是心量,從此之後,便不是只能見環抱其身的清水一彎,而是「天上地上,唯我獨尊」的遼闊美景。
【第七天】
最後一天的課上,金菩提宗師說了和第一天開課截然相反的話:修行不需要安心。當你對自然的事物和人類自身的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找到讓你心慌亂的東西到底是什麼,認識到「貪、嗔、癡」是苦的根源,把這些與自己相關的心慌亂的根源認識到了,去把這個根處理好它,心就自然能平靜下來。
七天的相聚在金菩提宗師悠遠的歌聲中結束,依依不捨,念念不忘。
其實從未結束。
直到今天,仍有天邊的耳語不斷,似聲聲的呼喚……
徵稿
《禪修與健康》是一本公益性季刊,創刊於2006年,由加拿大菩提禪修學
院主辦,禪修健康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發行,2011年重新改版。
刊物的宗旨是:將更多益於身心健康的禪修方法介紹給有緣大眾。
為了把雜誌辦得更豐富、更完善,歡迎有心之士投稿(如見證禪修、故事等),也
歡迎攝影愛好者投遞各類高品質作品。
投稿地址:《禪修與健康》編輯部
150-7740 Alderbridge Way, Richmond,B.C.Canada V6X 2A3
電話:1-604-276-2885 傳真:1-604-821-2085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