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禪修動態
禪修走向基層社區醫療體系
由於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禪修、按摩等非傳統療法確實對很多疾病例如慢性疼痛、高血壓、憂鬱症、偏頭痛、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等,具有明顯的療效,所以禪修等非傳統療法,作為替代療法(CAM: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已經越來越受到醫生與患者的重視。美國國民健康研究所全國替代療法中心公布了五種替代療法,身心療法(是其中一項。德州大學的蘇博士(Dejun Su)及他的同事在2011年的《貧困者保健期刊》(Journal of Health Care for the Poor and Underserved)(Vol 22)上發表調查結果,證明使用CAM的人口數量呈遞增趨勢。1990年,約三分之一的美國成人曾採用過某種形式的替代療法;2002年,這個數字幾乎翻了一番;2007年的美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採用CAM的人口數量仍在上升,其中憂鬱症患者、焦慮症患者、失眠患者是最常見的採用替代療法的人群。此外,大眾接納替代療法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痼疾,有時候還因為無法支付傳統療法所需的費用。有趣的是,其中白種人比非裔美國人或西班牙裔美國人更多地採用CAM,人數幾乎是後者的兩倍。
據2011年9月份諾拉·麥克里迪(Norra MacReady)在醫界新聞網(Medscape Medical News)上撰文指出,自從醫藥局(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指出CAM確實是一個有價值的、亟待研究的領域之後,醫生與患者,尤其是慢性疼痛、腸易激綜合症、慢性疲勞等缺乏標準療法的患者,都希望能把替代療法整合到基層社區醫療體系的傳統療法之中,以便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快速療癒身心疾苦。
華盛頓西雅圖群體健康研究院社區健康與評估中心的許博士(Clarissa Hsu),與其合作研究者,在《家庭醫藥年鑑》9/10月號(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Vol 9)刊物上載文指出,雖然大型健康醫療保健單位還不太願意採納替代療法,但事實上已經有部分患者採用,卻因為擔心醫生不贊成,而傾向於隱瞞。許博士與其合作研究者決定驗證醫藥局的一些核心觀點,並且看看醫生與患者究竟對替代療法持何種態度。這項研究意在為替代療法與其他非傳統療法進入基層社區醫療系統打前站。許博士及其合作者採用了2008年華盛頓州某大型的全面健康醫療保健體系的一項調查結果,研究了其中醫生與患者對替代療法的評論。研究結果發現,把替代療法融入傳統的醫療方法中,具有可行性,也符合大眾期望。調查顯示,患者希望醫生能夠針對自己「對症下藥」,根據不同的病情提供不同的療法,以取得最快最好的醫療效果;而醫生對各種療法並不充分瞭解或沒有保持開放態度,是患者選擇其他療法的主要障礙。而醫生則認為,對各種療法缺乏足夠的瞭解,以及缺乏可信任的能實施這些療法的醫師,是不能給患者提供替代療法的主要原因。此外,患者主要關心這些替代療法是否有效,以及醫生本人是否給病人提供過類似療法並且有效;而醫生則主要關心這些療法是否足夠安全。
這項研究結果也獲得了其他相關研究結果的支持。例如,在2011年8月的一篇論文中,呂蓓卡·威爾士(Rebecca Erwin Wells)及合作研究者指出,在過去的三個月之內大約有2740萬美國成人曾發作過頭痛。其中49%的偏頭痛患者曾在過去一年內使用過替代療法。而替代療法中,深呼吸與冥想這兩項身心療法是最常用的;但是,所有被調查者之中只有43%會告訴他們的主治醫師他們在使用替代療法,其餘超過50%的偏頭痛患者選擇隱瞞。
另據2011年10月的一份醫學調查報告顯示,由於慢性非癌症性疼痛(CNCP)這類疼痛性疾病缺乏有效緩解方法,以至於超過80%的醫生認為,診療這類患者非常棘手。基層社區醫療系統的醫生通常會推薦患者採用各種物理療法或替代療法,其中包括瑜伽、冥想、按摩、針灸等。
禪修進入不同的社會層面
禪修如此奇妙嗎?是的。西方科學研究已證明,禪修是一種非常好的放鬆方法,當身心放鬆到特定程度的時候,大腦的發育可以被改變,不但腦細胞可以再生,腦神經也可以產生新的連接。所以長期禪修,不僅有益健康,更能開發智慧。此外,被冠以「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稱號的,正是經年禪修的專家,他的大腦所發出的波,可以刺激大腦負責快樂和正面情緒的部分,而壓制負責負面情緒的部分。科學已經證明,長期禪修的人,他的大腦專門負責快樂和正面情緒的區域會變得非常活躍,而負責負面情緒的部分明顯受到壓制。所以禪修不單單是一種身心健康療法,更是不分年齡、沒有職業區別、種族區別的益智良方,快樂妙法;無論男女老少、何種職業,各個社會層面的人士都可以習練,身心受益。
正因如此,禪修這來自東方的古老文化,在西方漸漸散發出越來越濃厚的魅力:學生修持禪修,開啟智慧、提高專注力;醫生、護士學習禪修,解除常年接觸患者而導致的抑鬱之苦;企業員工修持,緩解疲勞與壓力,提高工作積極度……禪修走進了社會的各個層面,為每個習練它的人帶來更多的健康與快樂,更多的生機與活力。
禪修具有開發身心靈潛力的作用,這是眾所周知的。歷年來,國際菩提禪修機構在美國紐約、洛杉磯以及加拿大溫哥華、臺灣臺北等地,特別開設「文殊增智班」,以及開展生動活潑的青少年禪修夏令營、冬令營,為青少年帶來獨特的生命體驗,在快樂的遊戲和禪修的練習中開發潛能,恢復孩子們對學習的新鮮感,提升他們的求知欲望。溫哥華菩提禪堂更為青少年成立了「加拿大青年領袖聯合會(CYEA)」,為華人移民的孩子提供培養優秀人才的園地,透過演講、研討、座談等多元方式,激發孩子探索學習的本能,發展他們積極正面的自我,讓孩子在身心靈均衡的狀態下成長。
同時,禪修也漸漸進入大中小學校園,成為教職員工和學生們省錢、省時卻見效快速的身心健康之寶。美國愛荷華州的馬赫西中學(Maharishi School),每天早上上課前和下午下課後,都規定了一定時間讓學生練習瑜伽和冥想,幫助學生紓解壓力、開發智力、提高創造力,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2011年10月22日,著名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美國第一位黑人億萬富翁奧普拉·溫弗瑞來到馬赫西中學,與教師、學生共同修練,並分享她獨特的心靈之旅,受到熱烈歡迎。
禪修是一種跨越宗教、跨越國界的修身方法。不同國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都可以在家裡或禪堂裡進行練習,獲得身心健康與智慧提升。法國的阿曼蒂尼·羅徹(Amandine Roche)致力於在戰後的阿富汗推行禪修方法,期待著禪修能夠給戰後的阿富汗人帶去平和與安寧的心境,快速走出戰爭創傷。她說:「禪修類似一種體內沐浴,若不禪修,會覺得心靈積滿灰塵,反之則有助於潔淨心靈,消除負面情緒與絕望感。」著名的電影導演大衛·林奇名下的基金會,在2011年10月,專為在役軍人與退伍軍人出資一百萬美元,作為支持老兵們禪修以紓解身心壓力的開支,來關心這一層面的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