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38期目录




 

针下干坤──刺绣艺术

 

文:向融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这两句诗描写的是灵巧的双手刺绣出的美丽图景:花儿随着穿金针、引彩线的纤柔巧手,为春天增添了一抹艳丽;鸟儿追逐着金针,长出了绮丽斑斓的羽毛。

刺绣的美是一种渗入骨髓的娇媚,丝丝缕缕,针落成诗。低眉含羞,捻针线于绢帛之上,透过舞动的银针,将时间与心思静止于一方绸缎,灵动成最耐人寻味的风景。


 

绣出女子的世界

刺绣,又称为针绣,是以各种色线在纺织品上埋针引线,一针一缕绣出预先设计好的花纹图样。刺绣,源于大众对装点美化的追求。在原始社会时,人类便已懂得用色彩来装点自己,起初是将颜色涂抹于自身,之后发展成刺在身上,利用纹身来进行装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棉料、麻布、丝织品等各种布料后,人们便开始在布料上刺绣出各式纹样,再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刺绣早在虞舜时期就已产生,到了汉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这项古老的手工艺,虽只需针、线、布和绣框作为工具,制作过程却极耗心力。

刺绣反映的是远古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盼,故有「浮针试巧」与「穿针乞巧」的典故。女孩们会在七夕时对着月光穿针引线,祈求织女赐予一双巧手,得以善女红(编註:此处「红」的发音同「工」。女红是指女性在纺织、刺绣、缝纫方面的技艺),这不仅仅是女孩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女性端庄形象与女性品德的审核标准之一。数千年来,这些匠心别具、优雅细緻的绣品,正是女性的青春年华随针线穿梭的呈现。

将时光柔软成了绣缎

因市场需求和产地的相异,刺绣工艺逐渐形成了数种流派,其中苏、蜀、粤、湘四地的产品尤为出色,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苏绣

苏绣流传于苏州及其周围的地域,此处临太湖之滨,气候温和,盛产丝绸,优越的地理环境,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景。苏绣向来以生动逼真见长,其针法自然活泼,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绣工技法精緻细腻,并巧妙地运用色彩搭配,绣出的风景或人物都有着丰富的层次感,其写真绣、仿画绣的艺术价值更是名高天下。

湘绣

湘绣歷史悠久,流行于湖南长沙一带。湘绣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最引人津津乐道的是,刺绣艺人们把国画的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刺绣、山水画、诗词、书法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不论是在运针还是在细节的刻画上,皆细腻严谨,气势与传神兼具,艺术价值甚高。湘绣常透过不同针法技巧来表现各种物象形态,让绣品更写实、更立体,故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传统作品题材多为狮、虎、鹤等,其虎纹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令人嘆服。

粤绣

粤绣主要分布于广东地区,刺绣者多为广州、潮州男子。粤绣构图繁密、视觉效果饱满、色彩对比强烈、针纹重叠,并运用垫、贴、拼等数种技法,让绣品产生立体浮雕般的艺术效果。粤绣传入西方世界后,被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美、英、法各国的博物馆均有其藏品。粤绣又可分为绒绣、线绣、钉金绣、金绒绣四种类型,其中,钉金绣最为着名,以钉金绣技法完成的作品气势浑厚、金碧辉煌,多用作庆典、寺庙的陈设等。

蜀绣

蜀绣主要流传于成都及其周围地带,亦称为「川绣」。与其他三种刺绣相比,蜀绣中纯观赏用的艺术品相对数量较少,基本上多为日用品,诸如屏风、被面、枕头套、绣服、鞋帽、披巾等,题材则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蝙蝠、寿桃、如意等传统吉祥图案,颇具喜庆色彩。文献记载,蜀绣技法穷工极巧,又因成都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盛产丝帛,故蜀锦、蜀绣的制作生产居天下之冠。蜀绣线法平齐光亮、掺色均匀、虚实得体,在地方志《华阳国志.蜀志》中,蜀绣与蜀锦被并称为「蜀中之宝」。

除四大名绣之外,刺绣工艺也广泛地流行于中国少数民族当中,并且各自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民族刺绣。他们将刺绣运用在服饰及生活用品上,构图讲究、色彩搭配协调、绣工细腻,兼具了实用性与观赏性。以苗族的苗绣为例,其传统服饰「百鸟衣」做工繁复、刺绣华丽,大量使用水波纹、云气纹,裙襬下缘还会装饰上一排羽毛。苗族人通常会在重要节日时穿戴它,因此也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

演绎中华技艺内涵

刺绣作品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经歷了漫长时间的演变,从日常用品诸如鞋垫、衣裙、肚兜等,发展到唐朝时,绣品已被视为一种艺术品。到了宋代,官方成立了刺绣机构,专门把着名的工笔画绣在布上,将生活与艺术完美结合,创造出各种实用与观赏皆宜的绣品;在社会价值上,精通针线工艺是妇德的重要考量依据;而在文化价值上,不同地域及流派藉着绣品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薪火相传的除了精湛的绣工,更多的是民族内在的原粹精神。

绣出全新视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刺绣艺术越趋多元发展,在国际社会中掀起相当大的涟漪。当西方的艺术方式,注入东方的人文精神,将激盪出怎样的艺术型态呢?

中国着名服装设计师郭培便运用相异的材料,透过不同针法,使刺绣呈现出了全新样貌。例如,在2015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晚宴(Met Gala)上,知名女星蕾哈娜(Robyn Rihanna Fenty)即以郭培的作品──一袭黄色长礼服亮相,刚下礼车立刻成为全场焦点,这是郭培在「一千零二夜」系列中的作品之一,主要以金线手工雕花刺绣搭配立体绣法制作而成,巧妙地将东方龙袍的霸气与西方童话故事里皇后的尊贵相融合;美国的艺术家凯西•扎瓦利亚(Cayce Zavaglia)、英国的艺术家索菲(Sophie Standing)等,都将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油画成功融入到东方刺绣艺术中。他们将针线当作画笔,从构图配置到色彩堆叠,通过密密麻麻的针线,表现出油画特有的笔触,让大家欣赏到经歷了传承与蜕变之后的东方艺术之美。

结语

刺绣在中国曾有过辉煌的时代,只可惜因保存难度高,歷代卓绝的作品,能完整流传至今的实在太少,与其相关的记载与书籍更是寥若晨星。即便如此,刺绣在中国艺术史,甚至是世界艺术史上,依然有其无可替代的地位。刺绣在文化歷史的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绝不仅是一种「技术」而已,而是与书、画、金石等,同为寄託民族精神与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

 

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38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