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38期目录




 

简单除湿有诀窍

 


由于湿气带有黏浊的特性,所以常有人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除湿切忌随意寻求偏方,以免因方法不当而达不到除湿效果,或除湿过度使身体受燥邪所害。最好在确认自己的体质后,再採取合适的方式除湿。

如果您感觉体内有湿气,以下较为安全又有效的除湿方法,不妨试一下。


 

通风干爽 隔绝外湿

想要隔绝外湿,最重要的是保持通风,藉此来调节室内湿度。多雨的季节里,不光只有除湿机能大展身手,善用电风扇增加空气流通的速度,同样能达到除湿的效果,尤其是洗好澡后,把浴室门窗打开,再打开电风扇吹吹浴室,可以让浴室迅速干燥,非常有效喔!

也别忘了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把被子拿出去晒,或是定期用机器烘干,以免裹了一整晚湿被子,隔天早上因湿气侵体而昏昏欲睡、四肢沉重。如果晚上洗过头髮,更要记得先把头髮吹干,再去睡觉,否则时间一长,湿气会害人落下头疼的病根。

保证睡眠质量 不贪凉

中医和西医一致认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晚上让疲惫的脏器得到休息,第二天就能更顺利地运作。不光睡觉要睡得舒适,睡眠的地方也要讲究,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可以放个厚一点的垫子,以隔绝地面的湿气;也不要贴着墙壁睡,因为墙面多半湿冷,容易使湿气趁夜入侵。

避开湿气,还要注意夏天晚上别贪凉,冷气的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可以在睡前设定好冷气关掉的时间,也要避免冷气或风扇直吹头颈,以免影响气血运行。

护脾排湿 饮食有方

五脏当中,和湿气最相关的便是脾脏,因为脾脏负责将水和营养输布到全身,所以想要除湿,养好脾脏很重要。一天当中,9点到11点是脾脏最活跃的时候,脾虚的人可以提早吃午餐,利于消化;而在脾脏较不活跃的19点到23点间,则应避免进食,让脾脏得以休息。

除此之外,湿性体质的人还可以善用排湿的食材,来调养体质:

寒湿体质:暖胃健脾

体质寒湿的人少碰生食为好,冰箱里的食物也应该热过后再吃。可以常吃红枣、莲子、燕麦、红豆等食材做的粥,除湿去寒;冬天喝点姜茶、姜汤也能暖胃健脾,非常合适;敢吃辣的人也可以在做菜时,适量地加点辣椒、花椒等,有利于去除关节内的湿气。

热湿体质:驱热散湿

容易上火、体质偏热的人必须要注意,不可贪吃辛辣料理,靠煎、炒、炸等料理法烹制的餐点也要避免。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食物和甜品。另外,菸酒也有温热的作用,少碰为好。想要排出热湿,平时可以吃点薏仁、绿豆、苦瓜、冬瓜等。

中性食材,寒热皆宜

茯苓、小米、山药、红萝蔔等是较为普遍的除湿食材,用来煮粥或做汤都很合适,也可以与红豆、绿豆、莲子搭配着吃,寒湿、热湿体质的人都可以尝试一下。

巧按穴位 帮助排湿

人身上有许多穴位,针对身体的状况去按摩某些穴位,可帮助改善某些问题。湿性体质多半与脾胃和循环系统的健康有关,下面列举4个能够帮助排湿的穴位:

丰隆穴

坐在椅子上,脚自然地踩着地面,假想有一条线,连接外侧脚踝与外膝眼,线的正中便是丰隆穴。每天按摩两次,每次3-5分钟,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推揉穴位,可以化痰湿,强健脾胃。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肚脐上方4寸(约肚脐向上五横指处)。两手中指交叠,按揉中脘穴,每天两次,每次3-5分钟,对许多消化系统问题都有帮助。

足三里穴

从外膝眼下方,量四横指距离,就是位于胫骨外侧的足三里穴。将食指与中指交叠,以中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天两次,每次3-5分钟,可以达到强健脾胃的效果,利于改善消化不良、四肢倦怠等问题。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位于膝盖下方胫骨的内侧凹陷处,湿气重的人按上去会有明显的痠痛感。每天可以用大拇指推揉穴位,次数不限,但每次应按足10分钟以上,才可以达到健脾除湿的效果。

泡脚通络 除湿排毒

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湿气代谢速度,且四季皆宜。在泡脚的过程中,热水可以帮助刺激脚上的经络,达到更好的除湿效果。泡脚时,为避免烫伤,水温不要超过40℃;泡脚的水最好淹过脚踝;每次半小时左右为宜。

泡澡同样具有除湿的效果。泡澡时,热水和热气能刺激身上经络,让血管和毛孔舒张,使排汗系统顺利运作,将多余的湿气及毒素排出体外。需注意的是,泡澡时间不能太晚、太久,否则反倒会增加体内的湿气。

运动排汗 自然除湿

运动利于排汗,它利用身体自然的排汗机制,将湿气代谢出体外。除了慢跑、打球等运动外,健身操、瑜伽等运动项目,也能产生不错的除湿效果。

至于不擅长高强度运动的人,「八卦内功」是不错的选择。修行时配合着引导音乐绕树行走,每天1小时,虽然动作缓慢,却能自然地排汗,不但能改善体质,还可以增长智慧、增强能量,一举多得。

修练「大光明」 湿透报纸

有许多人表示,修持「大光明修持法」后,身体明显变健康了。在集体修持时,经常会有脚下垫着的报纸湿透了,或鞋底出现两个大水印的例子,这都是身体排出湿气的表现。此外,「大光明修持法」还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抵御外邪侵入,持续修持下去,可以获得全面的健康效果。

结语

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都可能助长湿邪,如果发觉身体湿气太重,就要好好检讨原因,并加以改善。

平日记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照顾好脾胃,控制饮食和环境等外在因素,并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尽可能地隔绝外湿。面对体内的湿气,则需依照自身情况,找对除湿方法。相信正确的观念加上持久的努力,就能向「湿答答」的人生说再见,迎来清爽的健康人生!

 

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38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