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37期目录

大地之华──草木染

 

文:观观

 

万物皆有灵,以敬畏自然的心,等待一棵树的开花结果,将它们美丽的色彩,温柔地印在一张纸、一匹布上,让大自然的绚丽色彩永恆地相伴左右,这是一件多浪漫的事啊!

遇见一种生命的色彩

人类认识染料,是从矿物开始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已学会将矿物磨成粉末用来染色。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植物也可制成染料,而且色彩牢度更好。于是,植物染料渐渐地成为主流,延续了数千年之久。

草木染,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歷史,也可称之为「天然染」、「植物染」,即是撷取植物的汁液制成染液之后,用来为布匹或纸张染色的一种工艺。草木染大致可分为三步骤:

1. 染色

事先将棉布浸泡于清水中,拧干之后再放入染液锅,开火将染液煮开,随时用竹筷搅拌。

2. 媒染(大部分草木染有此步骤)

取出棉布拧干后,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媒染剂(编註:与色素结合形成色素沉淀以达到染色效果的物质,以粉末状居多)约半小时,之后再重复放入染液中煮染,最后将棉布取出,水洗晾干即可。

 

3. 萃取染料

将天然染材洗净后置于不锈钢锅中,加水煮沸萃取色素,之后再将渣滓过滤捞出,留下染液。

 

这些染材都是从何而来的呢?有的需南北奔走,取之不易,如珍贵的墨水树、印度茜草;有的却是唾手可得,俯拾皆是,例如身边常见的蔬果、茶叶、花卉等。不同的染材所萃取出的颜色各异,如茜草、苏木可制成红色染料;栀子果实、姜黄可制成黄色染料;蓼(音同「路」)蓝、菘蓝可制成蓝色染料;五倍子、乌桕可制成黑色染料。

寻回织色入史的记忆

从新石器时期经中国歷朝歷代,草木染无论是在品质还是规模上,都日趋成熟,各朝官方甚至设立了管理机构,例如秦代的「染色司」、唐宋时期的「染院」、明清的「蓝靛所」等,皆是专门负责搜集染料,统一管理的单位。

到了明清,天然染的制作工艺更为成熟,染料除了在中国国内自产自用之外,还可以量产外销他国。一直到了19世纪,化学染料研发问世并传入中国,其颜色选择具多样性、色度持久不易褪、可大量快速生产等多方面的优势,使得草木染在应用上逐渐被取代。但如今,人们普遍使用便捷快速的化学染剂的同时,并未遗忘这项传统工艺,尤其近年来,大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合成染料对环境造成的负担与污染问题,逐渐引起全球的关切,在这波强势的绿色环保浪潮之下,这项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的天然染色技艺又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草木染之美:恰到好处的幸福

当你逐一说出身上衣物的色彩取自何方、来自哪种小花、源自哪种沉稳的树材时,心里是否多了一分喜悦与感动呢?人与大自然之间,本就应该这般和谐亲近。

独一无二的优雅

草木染在制作的过程中,撷取出的染液不仅受植物长成时的气候、温度、湿度、地域所影响,还会因染色的时间、染材的优劣、染色次数及染色时的温度而产生细微的变化,缔造出变幻无穷的自然色泽。因此,不必担心与别人「撞衫」,因为每次染出的织品色泽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无法像化学染色般大量出产色度一致的布匹,但正是这些无法预见、不可复制的因素,让草木染呈现更典雅隽永的丰富层次。

源于大地.取之自然

植物染色的材料源于大地,它们顺应自然的四季变化,依时令行事,汇集了大自然最纯粹的精华,带有沉静安详的气质。它染出的织物色泽柔和、温润,还散发着淡淡草木清香。又因为中药常被作为染材,在染色的过程中,色素会与药物的香味一起被织物吸收,使这些织物产生特殊的保健、杀菌效果,例如板蓝根、肉桂等。植物纯净的材质,不仅可以让肌肤自由地唿吸,更令我们疲惫的身体回归自然,这是人与自然良性的循环。

永续.友善.品生活

草木染无毒无害,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享受慢活的乐趣。从调配染料、染布、设计纹样、沖洗、晒干,一直到它慢慢呈现出令人惊嘆的图纹,在细活慢作的过程中,感受时光的推移,怎么想都是一件美好的事。除此之外,植物染料相较于化学染剂,具有较好的环境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它所传达的是一种传统与发展、环保与健康兼容并进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染一抹蓝 至善至美

《荀子.劝学》当中曾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其中的「蓝」就是从植物里提炼出来的。中国早在3000年前便开始利用蓝草染色,而在世界各地也都可发现蓝染植物所形成的独特产业技术与蓝染文化,如印地安和印加民族等,皆发现古老的蓝色织品,证明其优秀的蓝染工艺。如今,在中国大陆西南的少数民族聚落、台湾的客家族群、中南半岛的少数国家、日本等地,仍可发现传统的蓝染文化。蓝染的风靡,不仅仅是对一项古老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更多的是它本身饱含丰饶的时尚魅力。日本甚至为不同深浅的蓝各自命名,而匠心独具的设计师们,在蓝染的基础上加入各种活泼的发想,为蓝染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蓝染属于草木染当中的发酵染,其技艺可以从种植和採集草木开始,经过浸泡、曝晒、发酵等层层工序。只有日復一日地悉心照料,随时注意温度与湿度,保持温暖的恆温环境,才能染出层次丰富、素雅稳重的蓝。

蓝染的衣物,是大自然的赠予、是造物主的智慧。经过了层层反覆的工序,它有着最坚韧、沉稳、简朴的性格。它是草木与时光互相成就的艺术,在心理学上甚至有镇定情绪、帮助集中注意力之效。而蓝染的染材之一「蓼蓝」,其汁液还有抑制皮肤病、防虫的效果。

慢下来 将花草留在生活里

草木染可以说是一种平民艺术,北宋词人贺铸所说的「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即是描写了以前农村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如今,彩染之道,已在歷史的进程之中累积了前人丰富的感悟,其制作方式包含了敲拓染、煎煮染、套染、扎染、发酵染等。以下让我们藉由最简易的敲拓染,一起寻回这遗忘已久的古老技艺吧!

1. 准备一块棉质白布,平铺在平整的木板或是地上。

2. 把喜欢的叶子和花瓣平放在布上,可依照自己喜欢的样式随意摆放。

3. 用一块更大块的白纱布,覆盖在铺好的叶子和花瓣上。

4. 用锤子隔着白纱布小心且力度要均匀,慢慢地敲打下面的花瓣和树叶,把里 头的汁液敲打出来并染在底下的白棉 布上。

5. 仔细地揭开白纱布,再将花瓣和树叶拿掉。

草木染完成啰!

 

结语

在追逐速成、多变的现代社会下,有越来越多的匠人与艺术工作者,选择停下步伐,细细品尝那些植基于传统与自然之中,最动人心弦的智慧结晶。

原始的色彩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量,感谢那些随着时令而浮现的极富深度的柔美颜色,让我们在纷扰的世间寻回初心,让我们透过织物,感受自然重现于生活之中。

 

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37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