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新体验:零售自动化
文:丝丝
许多人都可能遇过这种情况──在收银台前被长长的人龙推挤着,时不时听到几句抱怨和孩童的哭闹声,收银员则是神色紧绷,忙碌地处理着一篮篮商品。零售业的「尖峰时刻」不只令员工感到头疼,也容易使客人因为漫长的等待,而有了不愉快的购物经验。不过这样恼人的场景,或许有望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获得解决!
自选商品,拿了就走
知名电商亚马逊(Amazon.com Inc.)从2016年开始发展线下零售店「Amazon Go」,并设计出一项「拿了就走」的技术(Just Walk Out Technology)。顾客只需要在进店时扫描Amazon Go APP的帐号,就能开始购物,店内的影像系统结合云端计算技术,可以依据顾客的动作判断他们拿了哪些商品,并自动计入APP的线上购物车中,顾客出店后就能在手机上查看帐单,确认扣款金额。
有人也因此担心,自主购物是否容易令店家丢失商品?其实,每个人入店都需要认证身分,加上云端会判断顾客动作并在APP中自动扣款,因此要在店内行窃其实并不容易。
新鲜的自动化体验
除了零售业之外,汽车销售业、旅馆业者也乘上了这股「无人化革新」的风潮。
2016年,Autobahn Motors公司在新加坡建造了一座高15层楼、可容纳60辆汽车的透明「汽车贩卖机」,里面停放了不同厂牌的名车。顾客只要到贩卖机前的大厅,通过触控萤幕了解车辆相关资讯,建立订单,接着选定的车辆便会透过类似电梯的垂直升降系统,运送至大厅,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既快速又方便。
这样的「汽车贩卖机」,不仅让顾客省去了与销售员交际、办理繁复手续的时间,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顾客的隐私,因此一经推出,该公司当季的业绩便增加了三成。
同样带来自动化便利体验的还有「无人旅店」。2016年开业的台湾鹊丝旅店,不只有自助式住房、退房登记系统,还有机器手臂帮忙暂放行李,客房送餐服务也由机器人代劳。虽然有些人不习惯这种「缺乏服务」的旅馆,但对于许多旅程自由度和弹性较高的背包客来说,这类无人旅馆入住方便,相对更轻松自在一些。
无人机送货
中国大陆知名的电商京东,从2016年开始试行无人机送货服务,主要配送地点多半是人车罕至的偏远乡村,跨越地形和交通等障碍,让村民能真正体会网路时代的方便。
它们还在2018年推出了送货机器人,打算在大学进行大规模推广,这些机器人不但懂得避让行人和车辆,还会等红绿灯,货送到时,机器人会发简讯通知收货人。只不过为了交通安全,机器人设定的速度不是很快,定位上也仍有误差,这或许也是京东将机器人工作范围限缩在校园的主因。
更有温度的服务
许多人会担心,是不是启用了这些智慧科技,就意味着不再需要真人服务,而造成失业潮。
事实上,像Amazon Go等无人商店,依然有人类员工协助服务,只是他们已经不需要绷紧神经在收银台前备战,处理重复而枯燥的工作,而是能贴心地询问顾客需要什么帮助,引导购物路线或介绍相关服务,让客人感受温暖的关怀。
新加坡的公园大道罗彻斯特酒店(Park Avenue Rochester)总经理孙礼敬也同样认为不需要以机器人取代饭店内所有工作,他将机器人应用在搬运床单、盥洗用品等替换物和送餐这类单调的劳动服务上。孙礼敬认为,全面无人化不一定是未来旅馆的必要趋势,人际互动才是旅宿业的核心。
亲切而有温度的笑容难以被程序替代,在科技为现代商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或许需要思考如何强化更有温度的、更贴近人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