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智慧:瓦当艺术
文:竹语 |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多为灰陶质地,用以保护椽头免受日晒雨淋,也美化了房屋轮廓,是中国古建筑中兼具实用与美学价值的装饰构件。
瓦当的演变:见证千年歷史变迁
考古发现,最早的瓦当起源于西周时期,多为半圆形素面瓦当。春秋战国时期,瓦当上开始出现各种图案。
秦统一六国之后,大兴土木,瓦当使用普遍,工艺精益求精,图案有动物纹,如鹿纹、豹纹、龙虎纹等;禽鸟纹,如凤纹、燕纹、飞鸿纹等;昆虫纹,如蜂纹、蝴蝶纹、蝉纹等;植物纹,如荷花纹、树纹等,种类繁多。
到了汉代,建筑规模宏大,相应地,瓦当也做工精细。其时文字瓦当盛行,以各种篆书为主,内容常为吉祥祝语,如「延年益寿」、「长生无极」、「千秋万岁」、「永受嘉福」等。
除了文字瓦当,汉代瓦当上的纹饰还有图案纹和图像纹。传说中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常威武张扬地刻于瓦当上,图像古朴简约,纹饰精美、飞扬灵动,充分展示了汉代工匠的雕刻艺术。
汉代的图案纹瓦当数量也不少,寥寥几笔几何线条,即勾勒出树枝纹、云纹、山形纹、花瓣纹等,形象生动,寓意吉祥。其中云纹瓦当数量最多,与汉朝时信奉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吻合。
到了南北朝时期之后,瓦当渐渐式微;元明清时期,歷经千年沧桑的瓦当艺术进入了低谷,加之普通民居的砖雕发展,瓦当渐渐淡漠于歷史长河之中。
不同的时代,赋予瓦当不同的意义,从最初遮雨庇护的功能,到对经济实力的彰显和等级地位的标榜[1],千姿百态的瓦当,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带给人美的艺术享受,还为研究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参考价值。
传说中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常威武张扬地刻于瓦当上,图像古朴简约,纹饰精美、飞扬灵动,充分展示了汉代工匠的雕刻艺术。
汉代瓦当之美:
彰显时代的勃勃生机
在《中国歷史密码》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在陕西三秦大地,俯拾即是,不是秦砖便是汉瓦。」「秦砖汉瓦」一词,说明了秦汉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其中的「汉瓦」即指汉代的瓦当。汉代瓦当纹饰内容涵盖极广,从天上到地上,从神话世界的勐兽饕餮、四神图腾,到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人物,展现了一个充满非凡活力的生机勃勃的世界。
与秦瓦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同,汉代的瓦当图像更多的是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善用粗线条、大手笔,不做细部的直接描绘,虽然看起来笨拙古老,却增加了其力量和气势,简而不俗。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真狂放的磅礴气势,彰显着一种自信的力量。[2]
别具一格的文字瓦当,同样彰显了汉代生机勃勃的发展。汉瓦上的文字字体多为大篆、小篆,古意盎然,线条老辣、肆意,备受当代书画界、金石界的推崇。瓦当文字在圆形范围内,利用有限的空间,将篆书的象形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奇丽壮观,古朴浑厚,与印章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3]异彩纷呈的吉祥颂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无极」、「千秋万岁」、「亿年无疆」等等,简明直接,生机盎然,歌颂、彰显着一个朝代的繁荣昌盛,也寄託了人们对永恆生命的追求。
瓦当的价值:
尽显歷史与艺术魅力
瓦当融书法、绘画、雕刻和工艺于一身,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是备受青睐的文物。自清中期以来,瓦当即被藏家竞相收藏。据钱献之的《汉瓦图录》记载,「长乐无极」的瓦当在干隆年间每枚价格达到了10两白银,最高的一枚动物纹瓦当时价200两白银。[4]
如今,瓦当与其拓片,仍备受文物收藏者青睐。2001年,一枚带木盒的汉瓦成交价高达11万元人民币;2013年,一幅「瓦当文字拓片」在北京以59.8万元人民币拍出。[5]
不同年代的瓦当上,千姿百态的图案和丰富的文字讯息,对于人们了解古代歷史地理及古人的习俗和喜好,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尤其是秦汉时期的文字瓦当,其背后往往蕴藏着极为重要的考古线索和年代印记。
中国歷史上着名的「蕲年宫事变」中「蕲年宫」的位置,便是在一块西汉「蕲年宫当」出土后才得以确立,为这桩歷史悬疑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6]
瓦当的图像极富动感和韵律美,启发了众多的平面和立体设计灵感。「半月瓦当壶」即是採纳汉代瓦当的式样所进行的艺术创作,瓦当壶体呈半圆形瓦当状,有「不求其全,乃能延年」之意,认为凡事全则半,半则全;为人曲则全,枉则直,极富人生哲理。
结语
一片小小的瓦当,是久远的歷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小小的图形内,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更蕴藏着一段段生动真实的歷史故事,散发着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
与其他精美的艺术品相比,质地粗糙的瓦当似乎略显土气,但正是这种东方智慧所营造的厚重和拙朴,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亲近自然的亲切感。在歷经了千年风雨的洗礼后,瓦当更显质朴、大气与豪迈,别有一番风景。
参考资料:
[1]浅谈瓦当纹饰的发展演变 https://www.xzbu.com/7/view-5609684.htm [2][3]丰富多彩的汉代瓦当艺术https://sns.91ddcc.com/t/91988 [4]小山,收藏瓦当 怀旧歷史,《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7月11日第011版。 [5]说说瓦当的文化艺术价值https://news.artron.net/20170420/n925418.html [6]陈根远,瓦当大观,《艺术品》,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