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可以很简单
我们要学习做一个好人,对父母、对长辈要懂得尊重、孝敬。
十多年前,我们的同修中有一对青年夫妇,他俩说要回国做生意,问我对他们有什么嘱咐。我嘱咐了很多内容,其中有一项是「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那位太太很有悟性,说:「既然要日行一善,我就看哪个河边跳水自杀的人多,每天在那儿盯着,谁跳水就把他救上来!」
我说:「太伟大了!但日行一善不是这么做的。」
我所说的日行一善,不是特指伟大的举动。生活中,哪怕是对别人的一句赞美,只要是由衷的、善意的,并且不过分的,也是行善,因为这能让人产生快乐的动力。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适时地伸出援手;看到真正的乞丐时,哪怕给对方1块钱,都是行善。
家庭温馨,从细节做起
若能从精神世界里开始变得慈悲,再加上柔软──柔软的心、柔软的身段、柔软的声音、柔软的说话方式、柔软的眼神去待人,那就更好了。在很多家庭之中,长辈对晚辈说话时,简直就像警察对囚犯说话,不仅绝对不平等,而且还是带有威胁性的。有的人会这样告诉孩子:「你如果不吃饭就不长个儿;你如果不读书将来就没工作;你如果不读书将来就娶不上媳妇!」把孩子都吓坏了,好像小男孩都是为了娶媳妇才学习似的。
这些语言都是带有威胁性的,缺乏了艺术感、幽默感和快乐感,父母和孩子之间自然就少了幸福的感觉。我们可以透过行为的改变,为周围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
作为长者、父母、老闆、官员,说话要尽量温馨一些,这也是日行一善。有人觉得家人、同事之间都很熟悉了,不需要客套,但我觉得家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炒菜一样,还是需要一点方法。恰当的方法能使一道普通的菜变成美味佳餚;错误的方法能使一道菜难以入口。恰当的方法会令人幸福,能让人懂得珍惜,也能使家庭关系越来越融洽。
我们有一位英文同修曾经分享他和家人、女儿之间的关系。他说,当他的表达方式和情绪越来越温和,就连一向惧怕着他的女儿都变得主动、贴心、温暖起来了。可见只要稍稍改变一点心态和方法,家庭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家庭温馨了,人人下班都想立刻回家,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相反地,如果一回到家,就感觉像置身于狂风暴雨之中,饱受摧残,一般人都会想逃避吧?虽然家人之间也有爱,但却爱得很辛苦,每一次回家就像钢铁要进入熔炉的感觉,是不舒服的。
学习「道」,就是学习超越人生的规律,如同天上的一片云,看得见抓不住,希望大家能走进去,并试着去用。因为我们的健康快乐,关键就在这些小细节上的应用。
身体力行,传递孝道
在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的教科书里很少教授我们怎样做一个慈悲善良的人。我小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学雷锋,助人为乐,但没人解释原因,这种精神道德教育太匮乏了。所以作为父亲母亲,最有必要做心灵道德的教化,教导孩子行为上的准则,比如说在家里先学会恭敬长辈、孝敬父母。
有很多做媳妇的人,对公婆的态度很差,该吃饭时,喊道:「去,叫你奶奶!」表情和语气很不好,令孩子很矛盾。还有的人将好菜夹给孩子,长辈却不能吃、不能碰;有的甚至看到老人去夹菜时,「梆」一下,拿筷子挡回去。我觉得这种行为恶劣至极,这样的做法给孩子留下的是什么?是未来的一个坏的样板。将来他娶了媳妇,他对妳怎样?如果她是个女儿,将来嫁了人,怎样对她的公婆?她所做的就是她小时候常常看到的。因为她妈是这样对待奶奶的,所以她嫁了人之后,也用一样的态度对待公婆。
要对孩子进行行为教育,做父母的自己要先学习,学做一个仁慈的长辈,这是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可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每天烦恼重重,别说成佛了,做人都做不好。如果你对长辈不好,之后你的孩子对你也不好,你的家庭关系也不好,甚至是平常的社交、为人处事也不好!因此我们要学习做一个好人,对父母、对长辈要懂得尊重、孝敬。
慷慨付出,多一分爱与善念
学习慈悲之后,我们要在生活中去应用,多付出,少想回报,乐意帮助人,友好地面对朋友,这也是日行一善。面对朋友最好的方法就是大方,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无论是付出钱、物品还是体力,都不去计较。如果你认为不捨得花钱就是在好好过日子,在需要付出时是吝啬的,等到你有需要的时候,朋友会帮你吗?不会的,因为只有爱的付出才能得到幸福、温暖和被人爱。
做一个慈悲的人,还要有同情心、同理心、爱心、宽容心。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之中,常常会不经意冒出一些伤害的、负面的心理。人生境界高的人,慈悲心多一点,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小人心、嫉妒心、愤怒心产生了,之后立刻平静下来。原本想说的话不说了;想下的狠手停止了,开始静心思考自己此时的心情和对错,等两个小时之后再解决问题。比如在想要责怪家人、想发火的时候,三思而后行,把原先准备好的火和炸弹降到最低,就能少犯错、少伤害。
不论身在任何一个职位,都能展示自己的慈悲。慈悲是人与人之间的黏合剂,是美好,是大方,是宽容,是奉献,更是责任和担当。当我们把这一番道理融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我们的人生就开始变得更加顺畅、吉祥。
(根据金菩提宗師开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