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绘画中洞见心灵
绘画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在文字还未产生的时候,人们便通过在器皿、岩壁上绘画来记录生活、诉说心情。绘画是内心真实的表露,它使我们和自己的情感紧密连结,呈现出我们并未意识到的内心世界。近年来,在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下,人们开始尝试把绘画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很快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用绘画表达真实的自己
绘画是一种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容易把内心潜在的情绪、焦虑、冲突以及愿望反映在作品上,甚至会把早期记忆中压抑已久的内容释放出来。无论是爱恨情仇、喜怒哀乐还是那些连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隐藏在内心的小秘密都可以化为笔下的线条表达出来。
着名的艺术大师毕卡索(Pablo Picasso)认为,绘画是写日记的另一种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艺术家,在等待被唿唤出来。不论我们是否自视有艺术天分,都有强烈的感受要表达,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把心灵的歷程和渴望具体表现出来。在绘画时,只需要把自己内心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描绘出来,就会在画中与真实的自己相遇。
一幅画可以传递比语言更为丰富的讯息,绘画者用笔的轻重、构图、用色、画幅的大小等都能表达出作者本人的个体资讯。通过解析一幅画作,我们也能最直观、最简单地了解到绘画者的内心世界。
绘画对人体的调节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在工作、学习之余提笔作画,能够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得到良好的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趋于稳定,有助于指挥全身各部位脏器正常运转,使生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于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大有益处。[1]
在创作时,人们需要将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在将内心的所思所想用画笔表达出来的过程中,人的唿吸与笔的运行能够自然地协调、配合,让精神、动作、唿吸三者相统一,这一过程,对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均能起到调节作用。
作画时,人的精神高度集中,还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画面上的颜色能够激发人体释放出激素或神经传递物(实现神经传导的介质),这些物质会交替影响人的情绪。看到红、橙、黄色等暖色时,能够使人的脑波活动增加、血压上升、唿吸加快、出汗量增加。[2]而看到蓝、青、白色等冷色时,唿吸、脉搏减慢,血压降低,情绪也较为沈静。从这个角度来说,描绘出一幅具有美感的画作,其实是一种精神调节活动,是对不良情绪的一种自我解脱的过程。
绘画疗法与心理健康
绘画疗法(DrawingTherapy,DT)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研究。1922年德国心理学家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Prinzhorn)发表的《疯狂的表现》(Expression de la Folie),以及1956年雅各布(Jakab)提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特点,均对精神疾病和绘画的关系做了探讨。由于此方法以绘画为媒介来进行治疗,故称绘画疗法。目前,绘画疗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心理谘询和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3]
绘画心理分析和绘画心理治疗是相互承接的两个部分。首先通过绘画分析,了解并看清绘画者的心理状况和问题所在;然后,通过绘画以及其他心理疗法的整合,有针对性地促进绘画者心理成长,从而协助画者解决心理问题。[4]
近年来,通过绘画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据《环球时讯》报导,为了缓解人们内心的压力,印度因帕尔艺术学院(Imphal Art College)在当地开设了多个绘画学习班,通过绘画疗法让人们释放心情。[5]通过学习绘画,很多女性变得自信开朗,也有人因此对绘画着迷,走上专业画家的道路。作为一种调节身心的方法,绘画疗法所针对的对象不分年龄、背景、职业以及信仰,也无需具备绘画才能,只要愿意投入到绘画的过程,并去完成创作即可。
科学研究表明,绘画疗法在处理焦虑、抑郁方面的心理问题效果突出。它不仅能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改善人际社交,也能够较好地抚平经歷家庭暴力的儿童、被强暴的女性等人的心灵创伤。马修·祖尔·雷宾(Matthew Joel Rabin)教授曾对两名具有情绪管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体和团体的绘画心理治疗,研究者发现,绘画帮助他们改善了情绪,从而让他们获得了持久的友谊和社会支援。在对3例有厌食症和3例肥胖症的妇女实施绘画心理干预后发现,5位妇女的自信心有明显的提高。[6]
禅修中的绘画疗法
禅修是慢慢走向身心清净、使心灵昇华的过程。当绘画者排除杂念,把意念倾注于绘画艺术中,并以开放的心态创造艺术,也可以称作是一种禅的行为。将禅修中的绘画疗法融入到生活之中,可以缓解压力,帮助人们用不执着、客观和富有同情心的态度去对待自我和他人。曾经风靡全球的禅绕画和曼陀罗绘画疗法,便是禅修中着名的绘画疗法。
禅绕画是一种疗癒心灵的绘画活动。美国字体艺术家玛丽亚.托马斯(Maria Thomas)发现当她在绘制插画背景时,经常会有专注、愉悦、放松的感觉。她的先生里克.罗伯斯(Rick Roberts)曾经有过17年的僧侣生涯,他认为玛丽亚所描述的感受实际上是进入了冥想状态,于是两人一起研发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绘画方式,可以引导、鼓励其他人透过绘画的过程,享受心灵的洗礼与沈淀,感受到同样专注、愉悦、放松的状态,这就是禅绕画。[7]这种简单的绘画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内心烦躁,让心灵归于宁静。
曼陀罗图案由具有古老传统的神圣圆圈组成,它代表人格的完整性,代表万事顺利运作的形态。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Jung)发现,绘制曼陀罗图案能够使人获得内心的平静,并领悟生命的意义。对于西藏僧侣,曼陀罗代表了灵性的多元领域和觉悟的成就。绘制曼陀罗可以帮助人们将内心被压抑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让自己迷失的心灵回归。
结语
画是内心性情的流露,一次描绘,胜过千言万语。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不妨拿起画笔,描绘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思绪随着笔下的线条和多彩的颜色自由流动,在画笔与纸张的自由对话中,洞察最真实的自己。
参考资料:
[1]聊聊绘画与养生 http://www.pingguolv.com/zhongyi/3395.html [2]绘画养生的作用 http://www.harmonyculture.net/wenhua002.htm [3]绘画心理治疗、起源和原理 http://m.sohu.com/n/455630950/?wscrid=32576_8 [4]严虎、陈晋东《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印度人用绘画调整心态 http://paper.people.com.cn/jksb/html/2007-10/01/content_23785995.htm [6]绘画疗法──心理治疗的艺术途径 http://www.bdstar.org/Article/Class31/Class33/200806/4740.html [7]什么是禅绕画 http://www.awaker.cn/74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