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29期目录
 

 

人间仙境——韩国梵鱼寺

 

在去韩国之前,我就对其寺庙有所听闻。在中国,有俗语讲「天下名山僧占多」,据说韩国也一样,但凡有名的山水之下,都建有大大小小的寺庙。与韩国自然亲和的传统文化相应,这些寺庙淳朴地点缀在山水之间,如画中之诗,清新和谐。山水与寺庙相互映衬,寺庙显得愈加灵动别致。

韩国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的梵鱼寺,就是典型的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寺庙。梵鱼寺是一座有名的千年古剎,位于韩国釜山的名山金井山麓,据地理志《东国与地胜览》记载:「金井山的山嵴上有一井,呈金色,有金色鱼乘五色云自天而下至井内玩耍,故得名金井山、梵鱼寺。」[1]

来到韩国釜山的季节,恰好是秋天红叶之时,带着满满的期待与好奇,我开始了梵鱼寺之旅。
 

初入寺庙的清新感受

 

乘着循环巴士从山脚下来到梵鱼寺门口,一股清新爽朗的气息扑面而来。潺潺的溪水声彷彿动听的旋律,淡淡的青草香沁人心脾,微风拂过面颊,这些动人的自然元素谱写成一曲惬意的乐章。还未踏进寺门,便感觉到心旷神怡,内心也变得悠闲清净。慕名而来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人声鼎沸,不会熙熙攘攘。这是一座朴素的寺院,宁静致远。

唿吸着清新的空气,顺山拾级而上,穿过曹溪门、天王门、不二门,已经处于较高的地势了,转过头来,秋天的气息顿现眼前,远山上大片大片的枫叶映入眼帘,红的黄的绿的,交相辉映,洋溢着无限的喜悦。寺内的枫叶与寺庙的建筑和谐地搭配,意境唯美,梵鱼寺的秋天别有一番韵味。

沿着小路闲逛,可以在很多大石头上看到憨态可掬的小和尚雕塑。这些小和尚有的敲着木鱼念佛,有的趴在经书上吮着手指头,有的挑着包袱望天,有的抱着经书认真地诵经,还有的在酣睡……。这些妙趣横生的造型让人忍俊不禁。据寺庙僧人介绍,这些惟妙惟肖的雕塑反映的是僧人在寺庙里一天的生活。没想到,仅通过这一个个塑像,便瞬间拉近了我们与僧人的距离,让人感受到他们豁达处事、乐享自在的人生态度。

顺着小路一直走,沐浴着树荫和微风,我看到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顶天立地,摇曳在风中。纵然是秋风拂去、寒冬将至之时,竹子依然青翠不惊寒。这是一种朴素的美,却不显单调,给人以无限的生机与希望。「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以虚为心,而佛家追求的是一种虚怀若谷、清高脱俗的境界,以竹为邻,可常常提醒修行者,万般皆是虚妄,当常怀「空」心。站在竹林下,仰望这一片生机盎然的竹子,不禁被其质朴又坚韧的气质打动,久久不愿离去。
 

别具一格的乱石、溪谷与藤树林

 

沿着幽静的小路,向寺院的另一处走去,慢慢地进入一处更为清幽的境地。古树、乱石、涧溪与古老的藤树林,它们在幽静的境界里自然而随意地生长。此刻,我已然进入了一个宁静安逸的世外仙境。

放眼望去,古老的藤树根如蟠龙,自由伸展,盘根错节,努力地伸向更远更深处,将生命力的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遒劲的树根又像一位百岁老人,捋着长鬚,静静地守候着这片深沈而又宽广的土地。藤树的枝蔓则尽情地向天际伸展,枝蔓的尽头,是苍翠的树叶在高
 

 
空中自由地摇摆,似在表达它们的自由欢快之感。一些枝蔓结伴同行,相互缠绕着、依偎着伸向天际,不屈地想要把铁似的枝干伸向无边的宇宙,这彷彿是一场生命的舞蹈,又是一种齐心向上的生命态度。这些藤树皮若裂岩,它们无法像松树一样万古长青,却用另一种方式向世人展示着什么是勃勃生机,什么是昂扬向上,什么是对亘古不灭的生命力的追求。

此时,想起金菩提宗師的慈悲开示:「将自己与树自然地融为一体,我就是树,树就是我!」我闭上双眼,感受着树的气息,想像着与树融为一体,想像着融于自然,感悟天地人和之道……。当身心完全投入其中,真的像禅师讲的那样:「只短短的时间,便会体会到树的潇洒、清净、自在、飘逸,树的清香彷彿从我的身体里散发出来……。」

继续漫步藤树林中,发现这不仅是一片生命力百分百的天然藤树林,更是一处清新幽静的人间仙境。其中,大大小小的乱石如虎踞龙蹲般纵横散乱在树的身边,既像是对自由生命状态的一种彰显,又像是与树之间一场漫长温馨的陪伴。在乱石的缝隙中,澄澈的溪水欢快地流出,清新怡人,清洗着乱石,滋润着古老的藤树。伴着动听的鸟啼声,这别样的风景让我醉心其中,流连忘返。

择一处平稳的石头随意坐下,在这天然氧吧(编註:「氧吧」为备有输氧设备专供人吸氧气的营业性场所)里贪婪地吸一大口气,品味着清新的泥土的芳香,幸福而满足。此刻的我,很庆幸自己能够被这一大片广袤的土地所拥抱。暂别都市的喧嚣与繁华,放下心中的烦恼与欲望,在这个宁静致远的世外仙境里,真实地触摸着宽厚的土地,把身心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中,洗尽铅华,净化心灵。
 

充满禅意的寺庙文化体验

 

梵鱼寺还为到来的游客提供了寺庙文化体验活动。换好寺院宽松的大衣服,我们开始了第一项体验:108拜修行。在大雄殿里的佛像前,恭敬地合十,做「五体投地」大礼。寺院的高僧告诉我们,这是通过降低自己的身躯来表示谦卑之心,从而更加接近自然,充满感恩。108拜坚持下来,虽然满头大汗,身心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柔软与轻松,也对眼前的佛、菩萨以及身边的大自然充满了深深的恭敬与感恩之心。

早就听闻佛教中一种最基本的修行方法——参禅打坐,它是为了消除自己心里的烦恼与妄想,使身心达到一种极度清净的状态。在高僧的带领下,大家盘腿而坐,静默冥想。原以为很简单的静坐其实并不容易,坐了一会儿,腿脚就开始麻木痠痛,极不舒服。这时,大家才体会到,「静」是如此地不易,远远比「动」要累得多!

寺院文化体验中,让我触动最深的就是钵盂供养了。钵盂供养是寺庙餐桌礼仪,也是修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体验者都有四个功用不同的钵盂(碗),分别用来盛适合自身食量的清水、米饭、配菜和汤。这个过程需要有条不紊地按顺序进行,进食的过程中要静默不语,并且不能浪费一滴水、一粒粮食。简单的一顿斋饭,让我学会了珍惜粮食、不浪费以及自力更生等基本又宝贵的道理。

充满禅意的梵鱼寺之旅,让我与崭新的自己相遇。怀着澄澈的心情,充电满满的我,就要回到尘世之中。那清新的感觉还萦绕心间,让我回味良久,但愿那种心境常在,以此去迎接每一天的黎明……。

参考资料:

[1](《天道釜山》作 者:季燕京; 娄晓琪; 赵小军; 文献出处:《文明》 2011年09期)

 

 

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29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