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韵味悠长:
紫砂壶
春日午后,阳光带着暖暖的香。沏一壶好茶,坐看窗外浮云淡雾,伴着耳边的风声鸟鸣,心生悠然,其乐无穷。品茶之余,把玩着手上古朴别緻的紫砂壶,彷彿握住了诗情画意,指间也流淌出清香百味。这样的时刻,有如一首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境悠远。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色不艳,质不腻」。其小巧的壶嘴里缓缓流出的,是满盏素雅的香,其自然古朴的气质,则承载着时光流水的变迁,演绎着千百年来不变的神话。
匠心独运 化泥成金
紫砂做成器皿,古已有之。但做成世人认可的紫砂壶,却是从明朝开始。当时有一位名叫龚春的书僮,参照树瘤子的样子,做了一把紫砂壶,得到了文人墨客的赞赏。从此,紫砂壶的制作蔚然成风,名家辈出,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紫砂,是泥沙所积淀的精华。制作紫砂壶的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准备、制作、烧制和后续工序四个过程。从矿中挖出泥料后,经过精心地观察、选择,再捣碎、过筛、澄滤,将所得细土下窑储藏,进行「养土」,这一过程是原料的准备。传统紫砂壶的成型主要靠手工捏作,身筒、壶底、壶盖、壶嘴、壶把都捏制成型后,再进行整理黏接等。成型后的坯要经过细緻地修整,有些器物再加上装饰,即绘画、写字、雕刻等。制作好的壶坯要自然阴干,而后放入窑中高温烧制。紫砂壶烧制成型后,再进行磨光上蜡,有些还要加上抛光包铜、金银丝镶嵌等后续工序。[1]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出现了注浆成型法(编註:将材料和水调成泥浆后注入有吸水性的模型内,被吸去一部分水分,脱模即得生坯),成为紫砂壶批量生产的成型工艺。然而,一件好的紫砂工艺品,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复杂的工序,这就需要制壶艺人精湛的制作技艺以及繁多的制作工具,所以,现代名贵的紫砂壶依然是手工制成,因此也是独一无二的。
茶香氤氲 经久不息
紫砂是一种天然陶土,富含钾、锌、铁、钙、钠等多种元素,可硷化水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由于紫砂陶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陶瓷制品,在制成紫砂壶时,表里都不施釉,保持其微小的气孔,使得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但又不会渗漏,因而紫砂壶具有适应冷热急变之性能,寒冬注沸水不会胀裂,文火上烹烧加温亦无需担心开裂。紫砂这种「透而不漏」的特点,也使其具有抗馊防腐的功能,夏天泡茶亦能够保持汤色清润,不易变味。
明末名士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这样写道:「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泡茶,能够得茶之色、香、味之蕴,不失原味,茶香经久不散。因紫砂壶壁内部存在许多气泡,气泡里的空气形成了一层绝缘体,故紫砂壶泡茶,能够有效地保持壶内茶水的温度。且因砂质具有缓慢的传热性,无论提、握、抚、摸均不感炙手。
紫砂壶易吸茶汁,久经使用,可使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一把紫砂壶,使用经久,经过精心保养,自发淡雅温润之光,显示出其自身的肌理之美,故而为世人所珍视。
温润内敛 歷久弥新
紫砂壶不仅具有泡茶烹香的使用价值,还因其古朴醇厚的气质,以及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
一把紫砂壶的收藏价值由材质、神态、工艺、图案、功能及作者等因素决定。紫砂壶的材质紫砂主要存在于中国宜兴地区,宜兴的紫砂泥质细腻,制成的紫砂壶色泽淳朴、古雅,且使用的年代愈久,壶身就愈加温和光润。紫砂壶的神态与工艺,凝聚了手工匠人的创作智慧。好的紫砂壶在整体上形态端正;在细节上则当直则直,当曲则曲,当鬚则鬚,当毛则毛。紫砂壶上精美的,尤其是出自名人之手的诗词书画及落款,也会大大提升紫砂壶的艺术性和收藏性。[2]
然而,紫砂壶真正打动人心之处还在于其文化内涵。作为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紫砂壶所追求的意境,正与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相融合。紫砂壶的造型,或优美精巧,耐人寻味,或奔放大气,令人心旷神怡,加之镌刻于壶体的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组合,将中国文化的精髓融于一体,其所引发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不可言喻。
百里挑一 慧眼识真
目前市场上紫砂壶的种类琳瑯满目,对于壶艺爱好者来说,在选购紫砂壶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去鑑别紫砂壶的真伪,挑选到一把心仪的紫砂壶呢?
一看:真紫砂壶的纹理清新、圆润,在视觉上有哑光的效果,略显朦胧之色,似磨砂之感,壶面上是众多细小的分布均匀、类似金属光泽的紫砂颗粒。普通陶土仿冒的紫砂壶色泽暗淡,少有光彩。
二摸:宜兴的紫砂泥主要是由黏土、石英、云母构成,这些矿物质使得紫砂壶触感细腻但不打滑。而普通陶土手感粗糙,瓷器则手感光滑,此两者是常见的仿冒紫砂壶的材质。
三转:转动壶盖,真紫砂壶的壶盖转动灵活流畅,并发出「丝丝」或「沙沙」的悦耳声,陶土制成的紫砂壶会发出「哧啦哧啦」的沈闷之声,而瓷器转动的时候则会令手感发涩。
四试水:试着用开水浇注壶身,如果是真的紫砂壶,便可以发现壶体明显滋润,不会形成明显的水珠,水是比较均匀的一片,随后逐渐被紫砂吸收。
另外,一般真正的紫砂壶都有制作者的手写证书。不过应注意的是,名气越大的制壶人所做的壶,被仿冒的机率也更大,所以,购买时还需仔细观察。[3]
煮水烹茶 人壶共养
新买的紫砂壶,可以把白菜、绿豆塞到壶里,放在清水的锅里煮,通过这个过程,把紫砂壶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存留的火气去掉,之后再用来泡茶。对于紫砂壶来说,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后,土胚便能润泽如玉。
品茶的过程中,用洁净的手对紫砂壶进行摩挲、把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手分泌的汗液可以很好地养护紫砂壶。另外,还可用棉质的带有所泡茶汤的湿茶巾对壶体进行擦拭,用微量茶汤对壶身进行滋养。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紫砂壶沾染到油脂,以免生出花斑。
泡完茶后,要及时清理茶渣。紫砂壶内的茶锈可定期用棉质的纱布蹭擦除去,但不宜使用洗涤剂。清理完茶渣后,最好将壶盖与壶身分开保存在通风处。
需要注意的是,养壶不能让壶一直被茶水浸泡,且泡茶之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五日要将其置于干燥处休息,这样有助于改善壶胎泥质结构,使壶体能够更好地吸附茶汁。
养壶也养气质,洗壶也洗性情。人壶共养是最高境界,因此养壶不要刻意为之,顺其自然地在品茶的过程中修身养性,才是茶人壶友积极地践行茶之道与壶之道的表现。
禅茶一味 清香悠远
紫砂壶被誉为「世间茶具之首」,歷来受到文人雅士、高僧居士的青睐。中国大文学家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与高僧佛印多有唱和往来。卜居阳羡(编註:地名)期间,一生嗜茶的他爱上了宜兴的紫砂壶。传说他曾设计制作了一把可以烹茶的大提梁壶。在壶上刻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唿」的诗句,后人称其为「东坡提梁壶」或「提苏」,流传至今,紫砂业内仍在仿制。[4]
清代篆刻家陈鸿寿,号曼生,其诗书画印俱佳,更以设计紫砂壶为人称道。他将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又随心设计了诸多款式新颖的紫砂壶。这些极富文人艺术色彩的紫砂壶,被称为「曼生壶」,为世人所喜爱。曼生笃信佛教,在造型众多的曼生壶中,有许多取材于寺庙的紫砂壶,使得禅与茶完美结合,韵味悠长。
「一壶沖古意,千秋有同心。」紫砂壶取法自然,温润如君子,其独具一格的风格自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在紫砂壶的世界里,品味着大自然的泥土芳香,感受着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细细体味其深刻隽永,自得一份心静、心宽、心安。
参考资料:
[1]紫砂壶制作流程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12/18/4690382_462690968.shtml
[2]认识紫砂壶及其制作工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0qovj.html
[3]六步教你紫砂壶真伪鑑别http://www.sssc.cn/a/20141114/1415949212136639.shtml
[4]佛教文化与紫砂http://hk.plm.org.cn/gnews/201145/20114522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