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宅守护神——门神
门神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逢至农历新年时,家家户户门上通常都习惯于张贴门神,用以驱邪辟鬼、保家护宅,并祈求一家福寿康宁。门神作为一种民间信仰,祂代表着人们在心理及精神上的一种美好期许……。
门神的出现
古时由于人们的知识有限,对自然现象无法做出解释,因此常把自然灾害或不好的事都当成是鬼魂邪祟在作怪,鬼神之说相当兴盛,就算从穴居进步到建造房舍,人们仍相信邪祟会侵扰民安,渐渐地祀门风俗开始出现。最早的祀门风俗被保留在《礼记》的记载中,周代有非常严格的祭祀规范,当时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分不同阶级进行祭祀,[1]虽然各阶层的祭祀不同,但全国上下都有祭祀门的崇拜仪式,足见人们对于「门」的重视。不过当时门神的形象还没有人格化,没有具体形象。
从对门户的祭祀文化过渡到出现「门神」的过程,最早见于秦汉时期《山海经》中记载的一则神话,相传在苍茫的大海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棵大桃树,在桃树的东北有一个鬼魂出入的鬼门,鬼门旁有两个神人在镇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祂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作恶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绑起来,扔到山下餵老虎。黄帝知道此事后,以礼敬之,每年春节要在门上画神荼、郁垒还有老虎的画像,并挂上芦苇绳来震慑鬼魅。[2] 秦汉时期,门神开始有了姓氏,由伏鬼的神荼、郁垒为门神来保卫门户安全。后来《山海经》所描述的神荼、郁垒、老虎、苇索、桃人成为民间辟鬼信仰,被人们传承下来,逐渐形成过年贴门神的民俗活动。
汉代《风俗通义》对神荼、郁垒的神话也多加描述,当时门神是以「桃人」的形象出现,后来才被门神所取代。桃人,就是桃木削成的木偶。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桃木是重要的辟邪物品,《本草纲目》中即记载:「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伏邪气,制百鬼。」古时人们在新年的时候会竖立桃木在大门的两侧,随着各朝工艺技术的进步,新年插桃木、立桃人的习俗又不断发展,还衍生出桃版、桃符等新年节物。
北宋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这样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和「旧符」指的都是桃符,可见在宋代新年挂桃符的风俗相当盛行。
门神的形象与传说故事
作为中国第一对门神的神荼、郁垒是人们心中驱鬼辟邪的化身,祂们捉鬼的形象深植人心,民间流传的画像多是祂们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面露兇恶之相。从对于神荼、郁垒的想像中,便能了解古时人们对于镇宅的期盼。
此外,鸡也是门神的形象之一。传说尧在位70年时,有小国进献了一只重明鸟,外型似鸡,叫声如凤凰,可以驱除鬼邪,使人远离灾祸,有时一年会飞来数次或是数年飞来一次。在重明鸟还没飞回来的时候,人们会将重明鸟刻在木头上或图画为鸡,并置于门户上。[3]梁朝《荆楚岁时记》曾写道:「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这则笔记中即描述了鸡作为门神形象的出现,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最早纸制年画的出现,有先画在纸上再贴到门上的习俗演变。
唐宋以后,文学作品对于门神的记载又更丰富了,唐代出现了钟馗捉鬼的故事。传说一日唐玄宗在梦中见到有小鬼偷了玉笛和杨贵妃的香囊,此时一个满面虬髯的大鬼上前捉住了小鬼。梦中大鬼告诉玄宗,自己是南山钟馗,曾为高宗年间的举人,但因其貌不扬而落第,一时羞愤而亡。由于死后得到高宗赐绿袍厚葬,所以立誓要为大唐斩妖除魔。玄宗醒来后,即刻招来画师吴道子描述梦中所见,并命其画出钟馗的画像,颁布天下。自此,民间也开始挂钟馗像来驱鬼辟邪。
另一对民间流传更广的唐代门神就是名将秦琼与尉迟恭,尉迟敬德,又名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佔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琼,又名秦叔宝,武艺高强,人称「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两位门神手持兵器,威风凛凛。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时,对于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感到内疚,于是经常夜里做恶梦,梦见兄弟前来向自己索命,所以常在梦中惊醒,夜夜都不能安寝,后来魏徵想到一个方法,晚上让秦琼、尉迟恭来为太宗守夜,使鬼魂不敢入内,之后太宗便能酣然入睡,但守夜不是长久之计,太宗便命宫中画匠将两人画了下来,贴在左右门上,晚上再也没有鬼魅跑来打扰,太宗也不做恶梦了,从此民间百姓也开始将他们视作门神。2017年的菩提禅修门神画像即为尉迟敬德与秦琼。此门神画像通常配对贴于临街的大门上,左贴尉迟恭,右贴秦叔宝。两位门神脸部相对,意为同心合力,镇邪魔鬼魅于门外。金菩提宗師祈愿两位门神能护佑大家新年大吉大利、平安顺遂。
除了这些代表性的门神人物,宋元明以后由于佛道盛行,寺院道观也开始出现在大门上绘制守护神像的风俗,由天上的星宿神灵来担任守门一职。比如道观常用的门神——左青龙「孟章神君」与右白虎「监兵道君」。后来门神文化发展越加兴盛,文门神及祈福门神也相继出现,祈福门神最常出现的是福、禄、寿三星,寄託着人们对于升官发财、多子多福的愿望;「文门神」则包含了穿着朝服的文官、门童、送子娘娘等。
门神文化的不断壮大,使门神成为了民间最受欢迎的神祇之一,过年张贴年画及春联的风俗也由此衍生而来。
如何张贴家宅门神
中国人非常重视贴门神的节俗,门神通常一年一换,换门神的时间多在除夕夜间,于亥子时进行。[4]因为民间认为,门神损毁或是破烂了就会失去法力,所以常常趁除夕夜便把已经张贴一年的旧门神换下,换上崭新的门神,以象徵除旧布新,来庇佑新一年的家运。
提到贴门神,张贴门神的位置也是一门学问。一般而言,可以根据居家的格局来张贴布置,比如在临街大门上通常会贴秦琼、尉迟恭等武将门神,用来镇守家门;在院门、屋门上可以选择张贴文门神,寓意吉祥美好;而在后门或牛马车棚、猪圈羊栏上,张贴上钟馗像或者猪马圈神,往往象徵六畜兴旺。[5]
事实上无论是哪种门神,祂们保家护宅、镇宅驱邪的吉祥意义,都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嚮往。
参考资料:
【1】参见(汉):戴圣:《礼记》﹙台北:中华书局《四库备要》影清武英殿刻本,1965年﹚,卷十四,页3。
【2】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
【3】王树村 《门与门神》(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年),页184。
【4】东晋王嘉《拾遗记》。
【5】王树村 《门与门神》(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年),页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