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禅修为何能缓解职场焦虑症
与职场压力相关的焦虑症
职场焦虑是一种全球化的现象。现代化社会中,网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工作更为快捷便利,与此同时,也使得工作与休闲的边界逐渐模煳。连续不断的手机铃声或社交网路消息提示音,让许多人不得不随时关注工作的进度,工作似乎没有片刻的停歇。最终,由过度的压力所导致的不安、恐惧和忧虑等情绪开始出现。对于很多职场奋斗人士来说,张弛有度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一种奢望。
此外,工作职位的残酷竞争、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追逐,都成为了焦虑症的导火线。再加上科技进步带来的职缺减少、裁员带来的恐慌,压力如泰山压顶,令人窒息。
焦虑症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1年1月的《神经学》(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上,登载了以麦克斯韦尔(Jeffrey S. Maxwell)为第一作者的一篇论文。他们发现,当实验对象知道可能遭受电击时,其负责搜集视觉资讯的大脑神经迴路会增强活动,而负责评估视觉资讯的神经迴路则归于沉寂。反过来,当把电击撤销后,即压力和焦虑被排除之后,实验对象的视觉能力下降,而策略制定能力上升。其中一位合着者沙克门(Shackman)解释道:「当视听能力增强时,履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就受到阻碍。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处理资讯,同时大脑却在採集越来越多的不相干资讯,使反馈迴路受阻。 」这个实验证明了过度的压力会使得大脑其他系统陷入紊乱,影响我们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1]
焦虑症不仅仅直接导致员工身心俱疲,效率低下,更间接导致公司的利润下滑。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让员工更好地应对压力与焦虑,是企业的必备项目之一。根据市场谘询公司Ibisworld的研究报告,过去20年里,开展此类项目的美国企业达到74%。其中禅修也因其独特的放松和平静身心效果,成为帮助员工缓解焦虑和压力的一个选择,并被众多业界人士重视。已知谷歌(Google)、苹果(Apple)和索尼(Sony)等公司都採用禅修项目,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2]
早在2007年,威斯康辛大学麦迪森分校的理查·大卫森教授即做过一项实验,实验中他们对禅修时间短的新手,以及长期禅修者进行对照试验。当所有实验对象都进入禅修状态后,研究人员扫描他们的大脑,发现长期禅修者们的大脑与注意力相关区域,相比新手更活跃。此外,长期禅修者们的大脑内部与情绪相关的区域,并不怎么活跃,甚至根本没有受到影响。要知道,情绪的稳定与专注度的提升,意味着工作效率的提升。[3]
禅修提升专注力、减压、抗焦虑的作用,毫无疑问是其进驻各大公司的决定性因素。
禅修抗焦虑的科学研究
禅修具有明显的减压与抗焦虑效果,这一点已被不少科学研究项目证实。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助理教授哥雅(Madhav Goyal)博士观察了3,515名有焦虑、忧郁、紧张情绪,以及患有失眠、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和慢性疼痛等病症的人,发现在经过8週的静坐练习后,焦虑、忧郁及疼痛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在追踪长达6个月后发现,相关症状都持续得到改善。[4]
科学家们证实,禅修之所以具有这样明显的效果,是因为禅修训练能使人体的大脑组织、脑电波产生变化。麻萨诸塞州综合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精神病学家萨拉·拉扎尔(Sara Lazar)博士与她的团队,在2005年对16名成员做磁共振图像(MRI)扫描,记录他们的大脑组织情况。两週后,成员们开始每天进行平均27分钟的禅修训练,为期8週。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禅修训练后的成员,他们大脑中海马体(大脑中负责学习、记忆的部位)里的灰色神经组织密度,以及与自我意识、同情有关的组织中的灰色神经组织密度都明显增加;而产生焦虑和压力的部分密度有所减少。[5]
美国奥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波斯纳(Michael Posner)教授与中国大连
理工学院的唐一源教授共同研究发现,一种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禅修方法——整体身心调整法(Integrative body-mind training, IBMT),改善了受试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右前扣带皮层(掌管着人类的行为与情绪反应)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部分的连接。实验结果显示, IBMT的受试者大脑右前扣带皮层血流增加,这意味着认知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同时他们的心率也更低,身体更放松,心态更平静。此外,他们的交感神经紧张的活跃度受到抑制,意味着他们有更强的应对压力的能力。[6]
那么,长期禅修将给人们带来什么呢?2004年11月8日发表于美国着名的权威科学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论文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这是一篇有关长期禅修对大脑活动影响的脑神经科学报告。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森研究小组为首的一些神经学家,对8位长期进行禅修的藏传佛教僧侣进行了全方位的大脑活动监测,发现他们大脑内与记忆、专注、幸福感有关的伽玛波(gamma wave)振盪幅度非常之高,达到常人的数倍以上,说明他们情绪稳定、平静,快乐指数非常高,正面情绪也特别强烈。[7]
2011年底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耶鲁大学的论文表示,资深禅修者在冥想时,与过动症、焦虑症和早老性痴呆症有关的大脑网路活动减弱,这表明长期禅修者可以提升专注度、减轻焦虑。[8]
细数禅修的几大有利因素
除了以上科研成果,我们再从几个方面来看禅修安抚情绪的作用。
首先,禅修对人的情绪具有调节作用。禅修通常会用安静、舒缓、悠扬的音乐。这种音乐具有调节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禅修者进入另一个平静、喜悦的世界。譬如金菩提宗師的《天音》,时而婉转低迴、时而高昂悠远的吟唱声,能带着禅修者去往幽深的宇宙之间,感受天地万物的奇妙起源,使其身心灵得到充分的洗礼,郁结的心绪刹那得到纾解。
在菩提禅修的见证故事里面,禅修后焦虑症症状减轻乃至消失的例子有许多,来自马来西亚交来菩提禅堂的须飒就是其中之一。须飒曾因为工作和应酬的巨大压力陷入长达两年的焦虑之中。虽然是一位而立之年的男士,但他却如小姑娘一般害怕见到陌生人,与人聊天时常常如坐针毡。为了缓解这种症状,他服用了3个月的西药,并且做了中医的拔罐和针灸,但是收效甚微。2014年6月,他参加了菩提禅修8天健身班后,学习了「大光明修持法」、大礼拜、「八卦内功」等禅修方法,一期课程下来,他感到久违的快乐和放松,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不见了,无需再吃任何抗焦虑的药,也不需要拔罐和针灸了。
其次,禅修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帮助。发生在职场之中的名利倾轧,有很多源于视角狭窄,过于自私,无止境地追求利益。而禅修能带给人多一份平和善念,使人用更高远的视角、更广阔的心胸去看待世间一切,这样很多摩擦、担忧都会消失,焦虑情绪也将减少许多。
参考资料:
[1] Chris Barncard,Stress, Anxiety Both Boon and Bane to Brain●http://news.wisc.edu/stress-anxiety-both-boon-and-bane-to-brain
[2]全球性职场焦虑症●http://m.ftchinese.com/story/001065299
[3] [7] Brain Scans Show Meditation Changes Minds, Increases Attention●http://news.wisc.edu/brain-scans-show-meditation-changes-minds-increases-attention
[4 ] Meditation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news/media/releases/meditation_for_anxiety_and_depression
[5] Mindfulness Meditation Training Changes Brain Structure in Eight Weeks●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01/110121144007.htm
[6] Chinese Body and Mind Training Gets Results with Students in Just 5 Days●http://www.news-medical.net/news/2009/05/19/Chinese-body-and-mind-training-gets-results-with-students-in-just-5-days!.aspx
[8 ] Kaitlin McLean, The Healing Art of Meditation●http://www.yalescientific.org/2012/05/the-healing-art-of-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