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朽之珍——沉香
树本无香,香的是那歷经磨难之后的淡定、从容与内敛的高华。
歷劫生香:化腐朽为神奇
自古以来有四大名香,「沉檀龙麝」,其中「沉」便是指沉香。沉香位列四大名香之首,但其并非木质,而是香树受到飓风、雷击、虫害等外力侵袭、伤害之后,分泌油脂堵塞木质之中的管道而慢慢结成。入侵之真菌、虫蚁,不得其门而入,于是香树得以保全残体,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油脂与未腐的木质相混合,数十年、上百年之后,才得以渐渐结成天然固态凝聚物。
天然沉香通常分为下列几类:因年代及自然因素而倒伏的香树,经风吹雨淋之后,剩余的不朽之材,称为「倒架」;如果树木倒伏于沼泽之中,久久之后,纯粹木头部分已和泥水化为一体,常只剩小块未腐化的残余,叫作「水沉」,这类沉香含油脂量极高;若倒后埋于土中,几十年、上百年乃至更久,最后剩余未腐的部分,称为「土沉」,这类沉香亦含有很高油脂量;人工砍伐后废弃于地,被白蚁蛀蚀,剩余结香的部分则称为「蚁沉」……。
天然沉香至少需六、七十年才能缓慢地形成,且不是所有的树都能结香,只有瑞香科沉香属的几种树木可以;也不是任何地方都产沉香,其产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如中国海南、越南、老挝(寮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沉香,以生命与天地豪赌一场,终于歷劫而生,大难之后,从朽木昇华为奇珍。
贵重奢华:一寸沉香一寸金
世界之大,而沉香之结香速度慢、树种有限、产地有限,是其名贵的原因之一;加之其开採过程极为艰难,使之更为稀缺。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 卷二十六•香语》中详细描述道:「凡採香必于深山丛翳之中,群数十人以往,或一二日即得,或半月徒手而归,盖有神焉。」
沉香木蕴藏在地形复杂的地方,所以人们在寻找沉香木时,常组队进行挖掘。在东南亚原始森林之中,毒蛇勐兽、不知名植物遍布,採香人必须深入未知的领域,通过湿滑的泥地,来到可能蕴含着高价值沉香木的沼泽。他们以一条长铁棍在泥沼泽中寻找,之后用最原始、最传统的方式——将双手伸入深深的淤泥中探寻并挖出沉香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Kalimantan)的採香人为了寻找沉香木,轮流挖掘。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他们已顾不上大半个身体浸入泥泞沼泽之中,以及遇到毒虫水蛭等动物、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只期盼着能碰上好运气,寻到宝贵的沉香木。
沉香如此稀少,香味芬芳独特,故歷来为高雅名贵的代称,从皇室宗亲、达官显贵,到文人名士、方外修道之人,无不为之倾心。史料记载,宋代即流传「一两沉香一两金」之说;明代中晚期,因需求者众多,价格变为「一寸沉香一寸金」。沉香中最为珍贵的称为「伽楠香」,又称「奇楠」,是沉香中的上品。
用质地坚硬、油脂饱满的沉香雕刻的艺术品古朴浑厚,深沉润泽。然而天然沉香需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方能形成,以老朽之木,结沉香之华,难得大件,所以大都为朽木细干;并且油脂与木质的混合材料质地不匀,导致沉香雕刻艺术殊难掌握,沉香雕件也价值不菲。
2011年,一件明代老沉香所雕刻而成的山水人物沉香杯,在中国北京拍卖出392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平均算下来,每克沉香价值1.225万元人民币。这则消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养生祛病:化作良药健身心
很多香料都被中医视为良药,可熏燃、可入药,沉香亦如是。《本草纲目》记载,沉香具有强烈的抗菌效用,将其点燃,香与火的能量相结合,可用于祛除传染病、瘟疫,古代人们烧香便起源于此,只是寻常百姓家一般使用柏木、甘草等普通香料,富贵人家才得以使用沉香。
在现代,冬春寒冷季节也易患感冒,如在室内熏燃沉香,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除秽杀菌、祛病养生,还可以清热解毒、消炎除痘、治疗疟疾。现代医疗科技也证明,沉香的挥发油成分可以让人放松、镇静,不论焚香抑或制作成沉香精油,都可以舒缓现代都市人们的压力,静心安眠,并通经活络、通畅气血,改善高血压和心律失常,调和理气,益补脏腑。
点一炉沉香,熏一室清宁,清洁、杀菌,放松身心。在炉香氤氲中,身心也健康了起来,看似简简单单,却蕴含着多种的功效。
辟邪通灵:镇定心神达天地
具有香味的原料众多,然而能够迴避邪气的并不多,沉香便是最具神秘性的一种。在宗教中,沉香具有极高的地位,是世界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共同认可的稀世珍宝。
传统民间认为,鬼魅、邪魔喜欢的是腥臭、污秽之气,而如沉香这样的正气之香正是它们所害怕的。因而在欧洲大型宗教仪式,或盛大的东方佛教大法会上,能燃烧沉香被视为供奉神灵的至高形式,当教皇或尊贵的上师出现时,常有侍者或童子手拎熏香盒在前开路,百姓亦会焚熏沉香开道;法师超度亡灵时也使用沉香辟邪。
佛教中,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从远古时期便创造了「煨桑」习俗,即一种焚烧柏枝、巴里(一种植物)、糌粑等食物或供品,燃起烟雾、祭祀天地诸神佛的仪式。相传在公元7世纪松贊干布时期,桑耶寺在修建时遭到吐蕃鬼神的破坏,各种疾病也开始蔓延,于是,君臣请来了密宗大师莲花生大士来镇伏鬼神。莲花生大士在当地建立金刚橛坛城,以燃香烧桑等仪轨降伏了吐蕃鬼神,并向佛法僧三宝敬献包括香在内的供品,这才使桑耶寺圆满建成。如今,不论是寺院还是百姓家,几乎天天早上都要举行「煨桑」活动,成为藏族百姓每日的功课。人们通过这种独有的焚香方式与仪轨,同神灵进行沟通,祈求神佛的护佑。
好的沉香香中带甜,香味清远、独特、持久、富于变化,难以用语言尽述。自古其香气便被认为可以通天达地,贯通三界,是辟邪、沟通神灵之名品,亦是禅修、入定之助力。在诸佛菩萨前,若点火燃烧沉香,或点一炷名贵的沉香供奉,裊裊香烟中,可祛除邪气,净化心灵,既传达着礼拜之人内心的诉求与愿望,又表达着无上的真诚与恭敬。
若佩戴沉香手串或念珠,沉香的香味受体温蒸熏而渐渐散发开来,辟邪护身,清净身心,助修行者渐入佳境。尤其是大德高僧佩戴加持过的沉香珠串,大功德、大法力加上天然沉香本身的能量,效果更是显着。
沉心品香:净手焚香赋雅趣
古人君子以焚香、煮茶、挂画、插花为四大雅事。在书香门第,净手焚香是必备之仪。
月朗风清之时,在悠然古朴的书房中,净手净心,燃香一炉,雅趣悠悠。诗人陆游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于香氛渺渺之中看书写字,清高而风雅。
沉香极为珍贵,又如此神秘,燃一炉沉香,细细品味天道、人道,启发心中无限的感悟:无论肉体如何受损,只要生命还在,就能沉淀出不朽的使命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