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能工作秘密法则
话说现如今,科技发达竞争激烈,有支「忙碌大军」浩浩荡荡前去攻佔「成功城」,一路披荆斩棘。军队正欲攻城时,有军士来报:「大事不好!军中自行分出两个阵营!」只见一方阵旗号「高效能人士」,生出三头六臂,能十八件任务同时处理,气定神闲、胜利在握;另一方旗号「工作狂」却7×24小时加班挑灯夜战,早已疲惫不堪,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主帅急得团团转:如之奈何?如之奈何?谋士献计:军中有大将「禅修」,可令「工作狂」重整旗鼓。
工作狂 vs. 高效能
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在职场中,「工作狂」常被看作是勤奋上进的标志,与「高效能人士」划等号。但事实上,两者内心的工作理念却大相迳庭。
「工作狂」相信,忙碌就能创造价值,因此需要做出这样的姿态:堆积如山的办公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甚至牺牲家庭、健康和生活乐趣,逐渐丧失了自我和人生目标。而「高效能人士」则要事当先,他们尽管忙碌但注重效率,会进行充分的时间管理,以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式发展。
对于许多企业主来说,他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别指望着那些经常加班、身心疲惫的人能拿出好创意,他们增加的只有医疗保险和加班费,而只有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高效能员工,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潜能。
数据时代的高效能
优化大脑,加强内在自我管理
要改变原有的企业文化,便需要培植新的文化土壤来替代。
硅谷,科技先锋的摇篮。在一年一度的「智慧2.0(Wisdom2.0)」全球峰会上,年年都聚集了数千名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和领英(LinkedIn)的具有禅修精神的技术专家,他们在会上交流「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活得更有智慧、富有同理心和觉知力」。
安泰集团的总裁马克•伯托尼(Mark Bertolini)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反传统的思维,在与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药学院合作研究时发现,每週1小时禅修训练可以降低员工三分之一的压力水平,可以节约每年人均2,000美元的医疗费用。在他的号召下,超过13,000名安泰员工参与了免费的正念禅修和瑜伽课程。他甚至还将这种课程推荐给客户公司。实行禅修训练后,公司第一财务年度的医疗保险成本即显着降低,股价更是创下新高。[1]
在2016年Wisdom2.0峰会上,受邀作为演讲嘉宾的马克•伯托尼说:「在这次峰会中讨论的禅修在商业和社会中的应用,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禅修的推广,首先要感谢身心医学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研究数据显示:禅修是优化重塑大脑的良好方法。
初学禅修,就像刚开始长跑训练,刚跑5分钟便已觉得唿吸困难。但随着训练进展,更多血液的注入会让肌纤维变得越来越粗壮。大脑的训练也一样,禅修会让血液更多地流入大脑前额皮质,仅仅11个小时的训练,负责注意力控制、冲动控制和抗干扰的头脑区域就生成许多新的类神经元。新生且脆弱的神经回路会随着禅修的进展不断得到强化,这一过程可能会让你产生不习惯、甚至痛苦的感觉,但这绝非任何一种生理性的痛苦,而是对于内心深处被忽略已久的需求的关注与回应。通过简单的冥想,会让你注意到平时忽略的东西,开始觉察到自己思维和情绪的微妙所在,或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发掘出内在的动力,会让你逐渐摆脱惯性奴役:不再拖延,甚至管得住脱口而出的刻薄言论,或坚持一项学习计画,这些都是在日常惯性状态下无法注意到的东西。[2]
可以说,商业界用禅修作为全新的人才培训手段,并非是因为禅修能够提供具体的管理方法,而是通过帮助人们成为高效的自我管理者,从而高效地管理企业营运和团队。
高效工作的秘诀:专注力
禅修让人更加专注
工作繁忙的你是否很熟悉以下情景:
一早,正在为年终总结奋战时,有个同事走过来,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两人聊了几句;这时,老闆的邮件突然跳出来,赶紧打电话过去解释;等放下电话,例会时间到了,等会议结束,哎,总结写到哪儿了?……
1991年,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比尔•盖兹(Bill Gates)曾被同时问一个问题:「你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是什么能力?」他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个答案:Focus(专注力)。专注力,是高效能人士的核心竞争力,它意味着创新和高效率,也是忙忙碌碌的工作狂们最稀缺的宝贵能力。
然而,统计显示,办公环境每3分钟就出现一次干扰,无数干扰与多件任务并存。我们的大脑很贪心地想要把所有事情一次做完,于是发明了「多任务处理(Multitask)」这个所谓的「高效率神器」。
多任务处理的弊端
哈佛商学院的特蕾莎•阿马比尔(Teresa Amabile)教授和她的同事们评估了九千多位与创新有关的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方式。他们发现,如果在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专注于一项活动,并与一个人合作时,其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可能性更高。相反,多任务、高度分散的处理方式,令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打折扣。[3]
这一研究结果,即便从常识上也讲得通,「多任务处理」不仅无法提高效率,还要牺牲「专注力」。而事实上,科学家发现,人脑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但大脑的天性却喜欢不断寻求新的刺激,不停地切换任务,每切换一次平均损耗高达23分钟!这让我们难以专心、深入和细緻地思考。[4]
禅修训练:有效的应对方案
尽管多任务并存的现实很难改变,但通过科学的脑力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专注力缺失的情况,禅修训练就是已知的提升专注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无论是哪一种禅修方法——内观、静坐、冥想,都是为了让你的大脑更加专注而平静。你可以学安泰公司的做法,在清晨或工作之余去上一节禅修课程;也可尝试「哈佛幸福课」导师沙哈尔(Tal Ben-Shahar)所建议的,专注工作90分钟之后,至少用15分钟去恢復放松,冥想和听音乐都是不错的方法。这种利用碎片时间、在工作场所就能恢復元气的做法,不仅不耽误工作,反而会让员工更高效、更有创意,并且在长期来看将拥有更高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
金菩提宗師说:「如果经常坐禅,或在悠扬静雅的音律中冥想,可以有效地梳理烦乱的思绪,清净躁动的身心。」
Sally在一家以创意着称的公司任营运管理者,她在半年前开始接触菩提禅修,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至少拿出30分钟练习禅修。她发现,禅修不仅可以消除工作的紧张感,还使她开发出了自己的创造潜能。在一次筹备公司年会的脑力激盪中,当其他人还在冥思苦想时,Sally发现自己非但不再像从前一样紧张焦虑,反而迅速地提出了两项精彩创意,并立刻被老闆採纳。
她回忆当时的情形:「当我专注思考时,我的头脑内安静得出奇,那些相关的事件和人物如画面般一一浮现出来,清楚地呈现它们彼此间的纽带,编织成好的创意。这个过程和禅修中的观想训练十分相似,或者说,是禅修教会了我如何调动头脑资源,这一过程与逻辑的思维完全不同。」
如果你还在抱怨时间不够用,怪罪讯息爆炸、干扰太多,那么不妨试试禅修,别再让习惯阻碍独立思考,或在周而復始的忙碌之间迷失自我。藉由禅修的帮助,或许将使你做到更平静、更专注而高效能地工作。
参考资料:
[1] 2015年2月David Gelles, NY Times, At Aetna, a CEO’s Management by Mantra. [2] 2015年3月David Gelles Mindful Work: How Meditation is Changing Business from the Inside Out. [3] 2011年1月Derek Dean and Caroline Webb, McKinsey Quarterly. [4] 2014年5月Brenna Loury How Multitasking Slows Your Brain and Kills Your Produ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