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转未来:冥想或能预防阿兹海默症
1994年,当83岁的罗纳德•威尔逊•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向媒体公布了自己被确诊为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消息时,距离他卸任美国总统仅过去5年时间,这位好莱坞演员出身的总统依旧享有盛名,他希望能借助自身影响力,唤起全世界对这种可怕疾病的关注。在此后10年之间,全世界透过媒体都「目睹」了雷根病情的发展:这位曾连任两届美国总统的重量级人物,如今不仅不会说话、步行,不能自己吃饭,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妻子。
这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在医学界普遍以「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以下简称AD)命名,普遍发病年龄在65岁以上,因此又称为「老人失智症」或「脑退化症」。据统计,截至2010年,全球约有超过35,600,000名患者,平均每7秒就有一人确诊!而患者的普遍生存年限平均为3至9年。(资料来自阿兹海默氏症国际联合会《世界阿兹海默氏症报告》)
破解「科学名义下的宿命论」
在传统观念中,家人常常将老人早期的AD徵兆看作是老煳涂,是正常现象,直到最终病情加重,从而错过了最佳的预防时机。通常来说,AD早期的徵兆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尤其是刚获得资讯马上就忘记,例如总是重复同样的问题。到了中期则会出现幻觉,分不清自己身处的时间、地点和空间,例如在熟悉的街区走失,或试图穿过镜子、窗口等,可能危及自身安全,也可能出现情绪焦躁或极度抑郁。AD的最终阶段是完全丧失自理和认知能力,无法认出至亲之人,需要依靠各种导管维繫生命。患者最终往往死于肺部感染或脑中风。
AD在75岁人群的发病率近10%。目前,临床主要依赖抗精神病类药物用以改善认知能力,以及改善失眠、抑郁和焦虑的情绪调节类药物,针对「周边症状」下手,在严格控制药量和副作用的前提下令症状有所缓解。(资料来自阿兹海默氏症国际联合会官方网站)但是面对世界公认最复杂的有机构造体——「大脑」,AD的病变原理仍然扑朔迷离,迄今为止,尚未研制出有效治疗药物。
在大量已故AD病人的脑组织中,发现了两种导致脑神经细胞坏死的罪魁祸首:「beta-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由于代谢功能紊乱,这两种蛋白就像垃圾一样越积越多,逐渐导致脑细胞成群结队地坏死,尤其在我们称为「记忆中心」的「海马体」和「指挥中心」的「预设模式网路」(Default Mode Network)区域。[海马体(Hippocampus),又名「海马回」、「海马区」,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由于形状和海马相似,因此被称为「海马体」。](资料来自Brewer et al. 2011. Meditation experience 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default mode network activity and connectivity. PNAS 108 (50), 20254-20259.)
尽管导致调控紊乱的原因尚未查明,但通常认为其与基因和遗传有关,这就意味着,如果亲戚长辈中有人罹患AD,我们的晚年恐怕也会成为潜在的高危人群。(资料来自阿兹海默氏症国际联合会官方网站)这听起来简直像科学打造的「宿命论」!因为根据我们过去所被告知的,「基因和大脑无法后天改变」——但幸好这个结论被推翻了!因为影像学的技术革新,这种专门给大脑拍写真的高科技发现,经过系统的冥想训练的人脑,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改变,表现出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更敏锐的思维;而基因组学研究中也发现,经过冥想训练,人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有关的基因表达也发生了即时改变,这无疑为预防和延缓AD提供了现实基础。(资料来自Libermann et al. Study Identifies Genes Altered During the Relaxation Response,2013,BIDMC)
冥想改善大脑衰老
2013年11月,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哈佛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的研究人员针对14名AD高危人士进行了冥想治疗实验。实验期间,一半的人接受正常护理,而另一半人,每週接受包括正念减压疗法(MBSR)等冥想训练,并保证每日在家中练习。/
仅8周之后,他们的大脑结构扫描(fMRI)结果出现了明显差别:尽管两组成员之前均有「海马体」的萎缩现象——这是认知衰退和失忆的先兆,但「冥想组」成员的脑内萎缩程度明显改善。
参考同类研究,不难发现:当人们感觉压力过大时,脑内会产生一种叫「皮质醇」的物质,它像毒药一样腐蚀了「海马体」,导致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下降。 而冥想练习带来的放松效应,则能帮助释放压力,并刺激「海马体」的生长。 因此,资深的冥想练习者大脑成像中,往往拥有比普通人更为健康緻密的「海马体」。 不仅如此,另一与AD有关病理区域「预设模式网路」中的神经功能性的连接,也显着增强。
「这一结果很让人兴奋!」研究人员说,「这意味冥想可以为那些没什么医治方法的病人们提供一线真实的希望,有可能改变无数患者的生活品质。」(资料来自RE W, GY Y, CE K, et al. Meditation’s impact on default mode network and hippocampu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pilot study[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3:15–19.)
唤醒大脑「暗能量」
年轻人或许认为,阿兹海默症那是老了以后才需要关心的事情,但加拿大阿兹海默协会的报告带来的坏消息称:AD正在呈年轻化趋势发展!目前已有14%的AD患者年龄低于65岁,在四五十岁就出现认知障碍、记忆衰退的中年精英大有人在。即便排除遗传因素,长期熬夜、「压力山大」、缺乏运动和营养不良,均可能导致大脑提前出现衰老,埋下隐患。(资料来自阿兹海默氏症国际联合会官方网站)
因此当你感觉工作效率下降时,不妨让大脑休息一下吧,这不算偷懒,而是为了切换到「预设模式网路」的工作模式。「预设模式网路」的发现者赖可(Marcus Raichle)教授幽默地称之为「大脑暗能量」,因为它的开启时间恰好是人们的大脑处于静息、放空的状态时,它负责将「海马体」收集的大量短时间记忆碎片,进行资讯的筛选、整合和处理,为未来的行为决策提供参考。正常运作的「预设模式网路」,可以让我们同时进行多任务处理,而各个子单元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研究发现,冥想有助于增强联结大脑中的注意力监测区域,以及监测内在的情绪和思维的区域。这种连接的增强,被认为是两大注意力网路「预设模式网路」和「执行网路」(Executive Network)之间的关键路径点。冥想训练中的持续观想练习(又称禅观、正念或内观),可以通过身体的极度放松和头脑内的高度活跃,带来「专注力」与「觉知」的全面提升。若将这种强化训练带到现实工作中,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在多任务间切换注意力,同时能对自己有限的头脑资源进行更全面有效的调配管理。
相对于极低的实施成本,禅修冥想训练的效果产出却十分惊人。2006年,一组心理学家展示出,老年人在接受仅仅五次一小时的训练后,其神经启动模式(特别是前额叶皮质的启动)就开始接近年轻人,在协调多任务时变得更高效。这种潜在的影响,意味着冥想有可能延缓大脑的衰老——无论当时我们的年事有多高。
在菩提禅修机构,参与系统的禅修课程训练,例如「大光明修持法」或「菩提清净观想法」,通过观想导引后,人们常常会惊讶地发现,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奇蹟般的改善,原本低落的情绪也莫名地好转,然而这并不奇怪,尝试以超然的状态存在时,一切都可能成为现实。因此,试着体验一下禅修,或许我们收穫的将不仅仅是更完美的大脑神经系统,更有可能是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