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22期目录
 

 

国际禅修动态

 

30分钟健康术

 

根据2014年1月6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内科医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杂志网路版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只要每天静坐约30分钟,便能改善困扰现代人的焦虑和忧郁等症状,并能减轻身体的疼痛与压力。

该项研究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助理教授哥雅(Madhav Goyal)博士所主导。他观察了3,515名罹患焦虑、忧郁、紧张、失眠、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和慢性疼痛等病症的患者,发现在经过八週的静坐练习后,这些病患的焦虑、忧郁及疼痛症状都得到了改善。研究人员发现,对于某些焦虑症和忧郁症患者而言,静坐的疗效似乎与抗忧郁药的作用不相上下。在追踪长达六个月的时间后,这些参与静坐的病患的症状都持续得到改善。最重要的是,静坐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伤害。

哥雅博士认为,静坐并非许多人所认为的「无所事事」,而是一种有助于提升自我意识的脑部积极训练。每天练习30至40分钟静坐,放松身心,即使在感觉和念头浮现时,也不做任何主观判断。这是一种心念的训练,能加强人们对事物的体悟。就长期来看,静坐对于心理问题的疗效比药物来得更好。
 

改变你的神经传导路径

 

由美国奥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波斯纳(Michael Posner)教授所主导,于2010年6月发布的一项新闻稿指出,只要经过至少11个小时的禅坐训练,便能够协助脑部控制行为,使人们更加自律并减少焦虑。

该研究採取IBMT打坐法或调节法(Integrativebody-mind training, IBMT),让45名受测者中的半数修习IBMT,另一半对照组则仅接受放松练习,在经过11个小时的练习之后,让这45名参与实验的人接受核磁造影扫描,发现接受禅修训练者的大脑前扣带皮质的连结比起对照组更多。而前扣带皮质则掌管着人类的行为与情绪反应,其活跃程度与注意力不集中、失忆、忧郁、精神分裂症及许多其他失调症状相关。该研究中的禅坐组在焦虑程度、忧郁、愤怒与疲倦的程度上均较对照组来得低。

该计画的主要研究者波斯纳说,这个实验的重点在于研究大脑的自律反应及其进行结构性改变的能力。他发现,修习IBMT者最大的改变是神经传导路径,而之前已经有其他的研究证明,神经传导路径与人类控制冲突的能力紧密相关。

该研究报告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驱离孤独的正念冥想

 

孤独感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大脑、行为与免疫》(Brain, Behavior & Immunity)的研究发现,正念禅修可以帮助中老年人减少孤独感,并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

40位年长者(55-85岁),通过参与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为期八週、每週2.5小时的「正念减压法」课程后,不仅缓解了孤独感,改善了情绪,同时,研究者还通过收集到的参与者免疫细胞样本发现,他们患炎症性疾病的风险也在禅修之后明显降低。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临床研究实验表明,禅修能对大脑中的神经元产生重新塑造的积极影响,甚至能够缓解精神类的疾病。
 

 

温哥华2014 CYEA青年领袖训练营

 

2014年8月9日,来自世界多个城市的一百多位青年齐聚温哥华菩提禅堂,为期12天的青年领袖训练营拉开了帷幕。一次别开生面的征程,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面庞,CYEA(加拿大青年领袖联合会)彷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8月的温哥华带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天。

 

常念亲恩 惠泽众生

 

训练营第二天,围绕着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放生法会,住持禅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中华五千年孝道文化,使大家深入地了解「孝」文化,懂得了平日多行慈孝之举的意义。与此同时,通过一个保护脆弱鸡蛋的小游戏,大家又切实体会到作为父母的不易和艰辛。在继续的讲解中,住持禅师又逐渐将对父母的关爱扩大到对普天之下众生的博爱,引发着年轻人对于兼爱众生的思考和学习。

常念亲恩,惠泽众生。为了使年轻人亲身体会慈悲,在老师的引领下,大家一起来到温哥华的港口进行放生,从放生中感受着欢喜与慈悲之心。
 

风餐露宿 体验野外生存

 

对于CYEA的很多年轻人来说,风餐露宿绝对不会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但是,在士达孔拿(Strathcona)的四天却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原本想像中的沙滩、碧海、小木屋,变成了荒野、森林和尘土。

露营野外,是独立生存能力的训练。尽管各种始料不及的挑战与困难层出不穷,但是CYEA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却并未望而却步,而是在各种有趣而刺激的拓展实践中享受挑战、经歷磨难、超越自我。譬如徒步旅行,看似只是腿脚的参与,实际却是对全身体能耐力的测验;充满新鲜与挑战的高空绳网,则锻鍊着大家全身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而旁观者眼中并不可怕的爬树和高空滑索,一旦亲身体验起来,却发现它已变成一个帮助自己战胜恐惧、建立勇气的最好平台。
 

攀登高峰 同舟共济

 

海拔三千米的葛劳士山(Grouse Mountain),有多少人在它的脚下望而却步?多少人在征服它的过程中放弃?然而,这些年轻人却秉承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毫不犹豫地向着这座山峰而勇敢挑战。

在登山的艰辛过程之中,走过一段崎岖山路,团队里便会有体力不支的伙伴脚步变得沉重,渐渐落在后面。这时候,体能较好的队友就会放慢脚步,鼓励停在半路的队友,或是双手搀起他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艰难攀登。

每一次的跌倒,都有队友们的搀扶;每一次的绝望,都有队友们的鼓舞。一条条布满细碎沙石的山路上,意志力与体力在接受最顽强的考验。虽然有时候站不稳,虽然有时候跪着用手前行,虽然混着泪水、汗水,身上也到处是泥渍,但是每个人都未停止前行的脚步,最终突破自己,征服了这座高山。

12天转瞬即逝,在这个夏天,这些青年领袖们从平日里高速繁忙的科技讯息世界中脱出身来,享受自然的宁静与自由,学习大自然无尽的知识,同时也在活动中提升和超越着自己。多少年后,回忆至此,也许他们还记得青春曾经在这里舞动过的精彩,生命曾在这里演绎过的那些感动与成长。
 

 

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22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