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18期目录
 

 

振动和谐 健康频率

 

一切都是振动,一切都有频率

 

「纳达梵天」(Nada Brahma),这是印度教的一句谚语,指原始的、起源于宇宙的声音振动,意为「所有的声音」或「所有的创造都是声音」。

古希腊着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认为,太阳、月亮和行星都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嗡嗡声,这个概念被称为「天体的和谐」;虽然人耳无法察觉到,但各个星球沿着各自的轨道,保持着和谐的距离,产生各种和谐的音调和旋律,即所谓的「天体音乐」。量子物理学观点表示,包括人类在内,一切万物都有着自己的振动频率。这与多数古老神秘的文化思想是一致的,它说明了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一向以声音振动来获得更高的意识状态。在印度教传统文化中,「嗡」(Om)是音乐起源于宇宙中的第一个声音,是最原始的声音。人们相信,若能深层调整自我至宇宙的频率,听到「嗡」(Om)的声音,将可以引起共鸣。

「无论一个人信仰什么,我们都知道,语言、音乐、圣歌和优美的旋律,可以把我们带入欣喜若狂的境界,也可以使我们跌入绝望的谷底。」世界声音疗癒组织(World Sound Healing Organization)的创始人,布莱克(Zacciah Blackburn)说道。(引用自2005年Zacciah Blackburn What Is Sound Healing? http://worldsoundhealing.org/SoundHealing.html)声源振动的快慢决定声音的频率,表现为音调的高低。声音频率太高会让人感觉尖锐;频率太低,则给人沉闷、抑郁的感觉;而当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且无规律地组合时,就成了噪音。嘈杂、刺耳的噪音可能对人体造成听力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干扰、心理焦躁不安等多种伤害。

人的说话声音、行为举止也会带给他人不同的感受。有的说话快的人经常会别人说什么,都急着去反驳、去争辩,这样的人往往不自信,喜欢强词夺理,也会使他人厌烦;有的人说话太慢,犹豫不决,则易让人觉得拖沓、无主见。据佛经中记载,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意在佛陀的容貌殊胜,声音广阔、高雅,周身金色光环笼罩。佛的声、相无不显示着佛的庄严、慈悲,让人肃然起敬。一个伟大的人,或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也正是因为恰当的声音、行为等这些外在的「频率」不紧不慢、张弛有度、动静结合,使其拥有健康、大气的魅力,给人以舒适、温馨之感,给人以未来的希望。

 

声音疗法与现代医学

 

好的声音让人感到舒适,美妙的音乐不但可以放松自我,感受宁静,还可以帮助人们间接释放压抑许久的情感,从而对身体状况产生影响。

声音疗法是指有意识地用声音来平衡和支持身体、心理与情感的自然疗癒方法。作为最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声音疗癒的来源包括语音、乐器、金属,还有水晶钵、寺庙的钟声、音叉、鼓等。早在古希腊时期,长笛的声音就被用来减轻痛风;《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提出「五音疗法」,即用宫、商、角、徵、羽五种民族调式音乐进行治疗;从古至今,全世界的人们也常用诵唱和祈祷来调理身心。

现代医学研究也已表明,音乐和声音能在多方面促进治疗和恢復健康。虽然不一定意味着痊癒,但治疗音乐可以减轻暂时或慢性的病症。例如,柔和的曲调让人更容易入眠;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可以从声音疗癒中受益;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保持镇定,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乔纳森•戈德曼(Jonathan Goldman),一位国际知名的声音疗癒专家,在接受《连结》(Nexus)杂志记者採访时提到:「当我们处在健康状态时,身体各个部分一起协调运作,创造一个整体和谐。如果其中一个部件开始以不同的速率振动,就会导致我们所说的疾病。声音疗法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准确预测器官的谐振频率,无论哪个部分失去平衡,都要返回原位。」(引用自2003年3/4月Nexus杂志The sound of healing: An interview with Jonathan Goldman, http://www.nexuspub.com/articles_2003/interview_2003_ma.php)

情感和精神的部分也可以进入平衡状态。「音乐尤其影响边缘系统(编註:边缘系统指支援多种功能例如情绪、行为及短期记忆的大脑结构),这部分大脑能管理情绪反应。通过使用特定的音乐,可以帮助人引发一定的情绪反应,进而从本质上具有很好的治疗和转变效果。」(引用自Jonathan Goldman How can sound, in whatever manifestation, assist in healing and human transformation? http://www.healingsounds.com/how-can-sound-in-whatever-manifestation-assist-in-healing-and-human-transformation)

爱丽丝博士(Dr.Alice H.Cash, Ph.D.)是一位临床音乐学家,长期研究音乐的疗癒力量。她表示,在理想的情况下,医院候诊区会为所有病人提供清洁耳机,播放量身定制的音乐,让音乐直接通过第八脑神经进入患者的大脑,这样不仅会促进放松,还能阻挡因环境噪声,如广播或救护车到来时的声音所产生的焦虑。

多项研究亦证明了声音疗法在手术、疼痛管理、分娩、肿瘤化疗和放疗中,有效减少了病人对麻醉药、止痛药和情绪改善剂的需要,进而对社会起到更深远的涟漪效应,因为它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减少医院、病人和保险公司的费用。

 

西藏颂钵——身体的调音器

 

科学表明,人体渴望和谐,且人体内含水量高达70%。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空气中的四倍多,因而人体是传播声音的理想媒介。

西藏颂钵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採用当地七种金属及天然矿石手工制成。每个颂钵都有其独特的形状、纹理、质地及声音频率,敲击或摩擦颂钵,则可产生不同的和声与共振。西藏颂钵已不仅仅作为最初僧侣的食器和传统祭祀仪式中的法器,更被用于冥想、养生及治疗疾病。如今,东方的印度、尼泊尔、西藏乃至西方国家,都可以见到使用颂钵来进行理疗、声音按摩等。

根据二〇一一年七月《非线性》(Nonlinearity)科学期刊丹尼斯•特瓦格尼和约翰•W•M•布什(Denis Terwagne and John W M Bush)的研究报告,当小槌绕着颂钵边缘摩擦时,产生持续迴荡的音乐声,其振动使钵内的水波动。随着摩擦的加快、增强,水的波浪也越来越大,甚至有小水珠互相撞击并在空中弹跳。由此可见,颂钵发出的声音不仅能和大自然本身的频率产生共鸣,还能影响附近物体分子的振动频率。当它靠近人体时,人体内的分子、原子乃至人的意念也会随之变化。

国际知名颂钵声音治疗师汉斯•德•贝克(Hans de Back),在第一次见到颂钵时就说:「我一听到颂钵的乐音,身心灵立刻有了感动,充满着被洗涤后的清灵,就好像有个大吸盘把长久盘踞在身体里的杂质掏空了,整个人脱胎换骨。」(引用自2008年7月林家棻《和颂钵的美丽相遇》,http://hansuna.blogspot.sg/2011/12/blog-post.html)

颂钵发出的声音频率低、波长大,让人感到深沉、和谐与悠远,引起体内分子共振,活化身体的能量,打开阻塞的经脉,让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能协调工作。其作用包括帮助气血通畅,缓解头痛、腰痛、胸闷,加速疗癒等。与此同时,这种声音深入人的内心,好似迴荡在宇宙中,洗涤人的心灵,使内心回归自我,变得透彻、清净,躁动不安、忧愁烦扰都得以沉静,消散。

 

诵念的力量

 

几个世纪以来,诵经一直是世界各地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不断地重复诵念或吟唱一个词或一句咒语,而咒语是一种特有的、被肯定的语句。无论是苏菲派(Sufis)圣歌、藏传佛教圣歌、瑜伽中的咒语、晚祷时的格利高里(Gregorian)圣歌、犹太卡巴拉(Jewish Kabbalah)的祈祷还是非洲祭祀颂歌,都以几乎相同的曲调和声音来打开一个极度的冥想状态。其中非洲的祭祀颂歌者相信,每个元音都是神圣的。

「克伊尔坦」(Kirtan),梵语中唱颂或赞美之意,是起源于印度的一种唿唤和回应式的唱颂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神圣的声音疗癒方式之一。它使人心灵平静,让聆听者回归本真,保持健康,远离障碍。佛教中,常常诵念佛菩萨的名号或是经文也会带给人身心清净、头脑智慧,甚至消除灾难,让人生中的学业、事业、家庭都更为顺利。
 

禅修与声音疗癒

 

人类的修行与倾听息息相关。在瑜伽、内观、静心等修行中,均要求把眼睛闭上,心情放松、平静,在舒缓、柔和的音乐导引中心神合一。

禅修有助于身体恢復健康,更重要的是,禅修中运用音乐,让人的身心变得透彻、明亮,指导人的修养与内在境界。人的情绪有各种振动频率,情绪越正面,能量就越强,身体相应地就越容易康復,人变得喜悦、祥和、自在;负面情绪则导致悲伤、暴躁,造成疾病的淤积。通过禅修中的诵念及有意识地聆听和谐、开放心灵的音乐,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达到一种健康、和谐的「频率」。

 

 

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18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