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16期目录
 

 

健康,从放开心胸开始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期盼拥有旺盛健康的生命状态,然而就在人们追求健康的旅途上,疾病却总是像荆棘一样四处遍布,阻碍着人们前行的步履。那么如何才能摆脱疾病的束缚,获得生命的健康与幸福呢?
 

身体健康与喜怒哀乐息息相关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这些情绪其实非同小可。不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情绪变化有关的。一些不良情绪往往会引发心脑血管病、偏头痛、癌症等疾病。这是由于当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人体的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发人体器官的变化。也就是说,假如一个人的情绪经常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他的体内脏腑便会长期处于紊乱之中,最终导致产生疾病。

在中医里也有相关论述。「人有七情六慾」,其中怒、喜、思、忧、恐称为「五志」,这五种情志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金菩提宗師在《觉悟之眼看起落人生》中也说到:「情绪会影响人体五行的运转,怒伤肝、忧悲伤肺、惊恐伤肾、思伤脾、过喜伤心神。」当这些情绪发生时,它所对应的每一个脏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人在发怒时怒气冲天,会伤及肝脏,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大喜如果过度,则会损伤心气,引发心悸、老年痴呆等疾病;「思则气结」,经常思虑会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伤及脾胃,出现食慾不振、面容憔悴的状况。另外,过度忧虑会伤肺,引发肺部疾病;惊恐易损伤肾脏,导致耳鸣、头晕、身体力乏,严重时甚至会使人有生命危险。
 

 

可见,情绪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正如金菩提宗師所阐释,「情绪是生命之泉,好的情绪,让生命流动,清澈健康;坏的情绪,阻塞生命泉源,积累成疾。」因此,要想保持健康的身体,就应当学会调摄情志,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朋友而言,日常生活中更应当谨慎,保持良好的心情,否则很容易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大医医心 精神健康非同小可

 

如果把人的健康比作一棵茂盛葱郁的大树,那么正面的情绪可以说是这棵大树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然而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和无法缓解的疲劳感所包围,负面情绪日益增多,健康状况频频受到威胁。金菩提宗師曾说:「众生有病——现在说的这个病,既有身体就是肉体的疾病,还有精神上的疾病。」而精神上的疾病根本来源于心的阻塞,因此,金菩提宗師所倡导的健康理念是一个大医学的概念。所谓大医医心,即不仅让身体健康,更提升人的精神部分,使身心皆得光明。

如今,精神疾病的发生已经不再是奇闻异事,譬如越来越普遍的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引发抑郁症的原因诸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压力,而导致压力的根源则是人无止尽的贪婪。因此,减少贪念,培养一份慈悲、博爱的善念,用感恩之心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便会得到一种吉祥快乐的正面能量,得到一种幸福感。与此同时,还要树立起信心,多给自己一点肯定与鼓励,学会勇敢面对一切,从而找回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有了这样的慈悲和信念,心就会变得柔软;当怀着爱心去看世界,心自然而然就通了。

 

大健康 把握生命的意义

 

既然精神健康关乎着人体的健康,影响着人生的幸福感,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精神上的健康呢?那就是「大健康」。大健康,是一种超越了身体层面的健康理念,也就是除了身体不受疾病的侵扰外,也不会受到精神烦恼的过多影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身体没有疾病,但是当人生之中各种打击纷至而来,生命犹如一叶孤舟在惊涛骇浪中起伏不定时,我们是否会因为精神无法承受而导致身体罹患疾病呢?反之,如果我们和家人都平平安安的,没有大起大落,并能保持沉稳宁静的心境,那么可以说我们和家人就是活在一种大健康的状态里,自然能够如意幸福、吉祥快乐、健康延寿。

要活得大健康,我们首先应认清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将自己沉淀下来,反省和总结一下过去的行为,重新认识自己,才能把握好人生的下一段歷程,不再犯更多的错误。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道理,其实人生中很多的大起大落,乃至失败挫折都是由自己的贪心造成的。有贪婪之心,便有高风险的投资行为,人生受挫的机率随之增大,人自然也必须承受大压力。一旦投资失败,巨大的压力瞬间会转化为暴躁、悲哀、焦虑等严重的负面情绪,从而对身体产生摧毁的作用。

人们常说,人生苦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背负着沉重的行囊前行。然而事实上,偌大的行囊中,有的是我们可以放下的,有的是我们可以摒弃的——物慾的喧嚣,名利的追求,金钱的诱惑……因为这些,可能让我们错过了许多人生中美好的风景,心也越来越沉重。我们可以活得「大健康」,减少一些贪慾之心,让生命无忧自在,远离疾病的发生,将短暂的人生演绎得更加精彩纷呈。

 

 

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16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