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由心生——情绪、压力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是典型的情绪病
研究表明,76%的疾病都是情绪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典型的情绪病之一。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脑功能不全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
也许您会说,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特别是现在,环境中充斥着各种信息,没有情绪怎么可能呢?
专家给出的答案也许值得我们深思:好的情绪带来健康,不好的情绪诱发疾病。
心理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医学上称情绪是心理因素的基本表现。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人都具有的正常情绪,但任何一种情绪,一旦过度就会成为不利于身体健康、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
血管对于情绪的刺激最为敏感。也许您难以相信,一次极度惊恐、暴怒、大喜和大悲都有可能诱发严重的高血压病,甚至出现脑血管破裂、脑出血,或者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等症,严重者甚至会瞬间致残或死亡。
情绪之所以会对血管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是因为情绪本身会通过神经的兴奋影响机体的功能。心脑血管功能则受神经的调节,过度紧张和激动都可引起血管收缩,让原本柔软、宽敞、通畅的心脑血管系统瞬间变得紧张、僵硬甚至堵塞,进而导致血流失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症状,甚至导致急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乃至诱发心室颤动、猝死等意外。此外,紧张、疼痛和激动同样还可以引起血压下降、心率缓慢,诱发各种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头痛、头晕、耳鸣等,更严重的则可能诱发晕厥、心跳骤停、猝死等意外。
可见,情绪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佔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们的心脏和大脑血管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最容易忽略和很难控制的情绪所掌握。金菩提宗師指出:「经常胡思乱想,情绪不佳,就容易造成内在气脉阻滞。情绪是生命之泉,好的情绪,让生命流动,清澈健康;坏的情绪,阻塞生命泉源,积累成疾。」
所以,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家庭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想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个做法,如果传递的不是正面的信息能量,就很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负面的情绪,从而成为一个导火索,导致一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难怪有专家称: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一切保健措施作用的总和,持之以恆的好情绪则是获得健康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