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科学:慢性疼痛时,你是否想起了禅修?
二十七岁的秀娟突然头疼得厉害,伴随着噁心和干呕,于是去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估计是急性脑炎。马上用药,输液十几小时后,疼痛消失了,不过秀娟还得住院继续进行相应治疗。幸好秀娟及时就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疼痛是疾病的预警,预示着身体相应部位出现了问题,是医生判断病情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医生常常提醒大众:不要盲目使用止痛药和镇静药,以免影响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因为止痛后,病情仍在继续发展,若未能及时得到医治,很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但有很多慢性疼痛或顽固性疼痛却令人束手无策,譬如三叉神经痛、软组织及关节劳损性或退变疼痛、晚期肿瘤痛等等,无法止痛,又奇痛无比,真可以说是痛不欲生!
长期的疼痛刺激会加大疾病治癒的难度,因慢性疼痛难忍而影响到正常生活的也大有人在。现在,医学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对治慢性疼痛的研究,二〇〇一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国际疼痛学会从二〇〇四年起将每年的十月十一日定为「全球征服疼痛日」。
目前用于止痛、镇痛的方法很多,从服用药物到针灸、推拿、按摩、电疗和热疗,从服用安慰剂到催眠、暗示和松弛训练等,不一而足。而禅修,作为一种止痛、镇痛的有效方法,也日益受到研究和重视。
一、禅修促进「脑内吗啡」的分泌
吗啡的止痛作用很强大,对一切疼痛均有效,不仅缓解疼痛,而且可以令疼痛病人镇静。但是吗啡有抑制唿吸的作用,而且连续应用有成瘾的危险。即使吗啡的人工合成代用品杜冷丁(Dolantin),长期使用也会产生依赖性,给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埋下隐患。
造物神奇,科学家们发现,在人类的大脑内部,可以自己制造出一种叫作脑内啡(endorphin)的物质。当我们受伤疼痛,大脑会自动分泌脑内啡镇痛,镇痛效果非常强大;同时它的分泌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非常舒适,所以脑内啡也被称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如同适量使用吗啡、鸦片达到的效果一样。它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所以被称为「脑内吗啡」。
身心愉快的感觉会促进大脑分泌脑内吗啡,反过来脑内吗啡的分泌也使人充满轻松和喜悦感。科学研究证明,发自内心的大笑,可以促进脑内吗啡的分泌,减轻疼痛的感觉。运动持续一定时间长度后,比如骑自行车、长跑、划船等持续一定时间后,疲劳感会被愉悦感代替,那是因为引发了脑内吗啡的分泌。深唿吸也是刺激脑内吗啡分泌的一种方法。
经常打坐、冥想、深唿吸进行禅修的人,容易保持快乐的心态,刺激大脑分泌脑内吗啡。经试验证实,在一般禅修者放松入静后,大脑会产生更多的阿尔法(α)波;而对长年修持的高僧的脑波进行观察证实,他们的大脑会产生大量的伽玛(γ)波。这两种波都对我们的放松与良好情绪相关。这证明禅修确实能让人快乐,而这种快乐感与脑内吗啡的分泌紧密相关。
正如每次运动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间长度,才能刺激脑内吗啡的分泌,带来愉悦感;每次禅修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间长度,才能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进而享受一种超然的喜悦。
身体某部位长期慢性疼痛的人,如果能通过禅修进入放松状态,就可以刺激脑内吗啡的分泌,得到镇痛的效果。反过来,如果时常处于紧张和抱怨的状态,身体会分泌出应激荷尔蒙,加重身体的紧张度,增强痛苦的感受。
二、禅修降低大脑与痛感相关区域的活跃度
二〇〇九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的研究人员对十三名禅修者进行了痛感测验。这些禅修者的禅修时间累积不少于一千小时。对照组成员是年龄在二十二至五十六岁之间的十名女性、十六名男性,他们没有过禅修的经歷。
实验很简单:一块暖气片,用电脑进行温控,调至不同温度,按在受试者的小腿上。从43℃开始,一直升到53℃。结果发现:大多数禅修组成员可以承受53℃高温,而对照组成员能忍受的热度远远低于53℃。
有禅修经验的人对痛的敏感度大大降低,即便不处于禅修状态,相比没有禅修经验的对照组成员,他们对痛的敏感度也低很多。在禅修时,他们的唿吸次数减慢至每分钟十二次,而对照组成员平均每分钟唿吸十五次。研究人员估计,唿吸减慢也是降低痛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当唿吸减慢的时候,身体处于一种松弛状态。
实验最终证实,具有禅修经验者比对照组成员在疼痛敏感性方面降低了十八个百分点。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年后,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进一步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具有禅修经验者当受到热源刺激后,刺激传递至大脑,但是大脑与认知、情绪、记忆等相关的部分——前额叶皮层、杏仁体、海马体,却并未对此刺激进行反应。
这表明,长期禅修确实可以降低痛感。
三、禅修降低对疼痛的预期和反感心理
二〇一〇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研究者发现,定期禅修者倾向于活在当下,而不会虚度时间去为未来恐惧,所以不会去想:我可能会痛,痛起来怎么办。
该研究小组招募了一组受试者,各自的禅修时间从几个月到十几年不等,所用的禅修方式也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研究结果表明,当用一个激光装置给受试者带来痛感的时候,禅修时间越长的人,他们与预期痛感相关的大脑部位,表现得越不活跃。其中禅修时间长达三十五年的受试者,几乎没有考虑激光将给自己带来什么伤害或疼痛,因为他们与此相关的大脑区域波澜不惊、泰然自若。
如果我们都不因未来的疼痛而担心和焦虑的话,可以想像,我们的疼痛将会减轻很多,因为科学早已发现,抑郁和恐惧会使我们紧张,加重疼痛的感觉。
四、每天禅修一小时,镇痛效果显着
二〇一一年六月号的《神经科学》(Neuro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项更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长期禅修可以降低痛感达四十个百分点以上,与之相比,药物只能最多降低二十五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表明,普通人只要每天禅修一小时多一点,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躯体疼痛。
研究人员招募了十五名身体健康、从未禅修过的人员,参加了四次禅修课程,每次课程持续二十分钟,学习一种训练专注力的禅修方法。在学习之前与之后,分别做实验观察他们的大脑活动。在实验中,往受试者大腿上放置热源,使一小块大腿皮肤上的温度高达120华氏度(摄氏49度),持续五分钟。这一温度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无法忍受的。
结果表明,禅修后,每一个受试者的疼痛程度都下降了,下降程度最低十一个百分点,最高达九十三个百分点!
对受试者禅修前与禅修后的大脑扫描显示,他们大脑的躯体感觉皮质——用以感知痛感来源与强烈程度的大脑区域,其活动程度在禅修后显着降低。禅修前该部位很活跃,但令人惊讶的是,当受试者一边禅修一边接受大脑扫描时,该部位竟然毫无动静,仪器无法扫描到任何活动。与此同时,大脑的某些其他区域则比平时更活跃,而这些部位越活跃,痛感越被降低。
看来,用禅修的方法镇痛,并不需要积累几年的经验。你、我、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
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问题来了:如此众多的禅修方法,究竟该选择哪一种呢?站在禅修世界的大门口,很多人原本想用禅修来缓解疼痛,却不知不觉被吓退了。
二〇一二年一项研究表明,选择适合自己的禅修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益;否则即使这种禅修方法很流行,也可能会中途退出。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的亚当•伯克(Adam Burke)博士指出,虽然现在禅修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之中,但是很少有研究者具体研究和对比每一种禅修方法的临床效果,以及选择者的意愿。于是他做了一项研究,给二百四十七位受试者都教授四种禅修方法,并嘱咐他们在家习练。最后让他们告知所选的禅修方法,结果发现,较多受试者选择的是其中较为简单易行的两种方法。
不过他们也指出,所谓最好的禅修方法,对每个人而言都可能是不同的。
你还在为疼痛而痛苦吗?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禅修方法吧,每天轻松愉快地修持,让慢性疼痛悄悄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