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14期目录
 

 

养生与养身•之二

 

是药三分毒

 

我从一个禅修的角度,提醒大家一个观念:是药三分毒,是药就有副作用。

有些人会说:「我们绝对不吃药,有病也绝对不去看医生。」这也是不正确的,太过于极端了。

在修行期间,如果正处于服药时期的学员,可以根据修行的进展、身体的变化和感受,适当地减免药量;当然也可以继续保持正常的服药。

并不是说来学习禅修,就必须放弃药物,这是错误的,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具体情况作调整。我认为任何一门医学都有其必然性和医疗价值,像我提倡禅修,但也并不否认任何医学,比如西医、中医,还有各种民俗疗法,都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在这个观念下,一开始我会强调「减」和「免」的问题,「减」是指适量减少,「免」是免除服药,但这些都要根据个人的身体变化来决定。所有的医学都承认:是药三分毒。这个「毒」的概念并不是指药物是毒药。凡是药都有针对某一项疾病的目的,但是,我们详细来看,尤其是比较严谨的西药说明书,都会标示吃了这种药或者长期服用后,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和后遗症是什么。在美加地区,甚至会附上国家卫生部门进行检测的说明文字,一种药至少有十张到二十张、甚至一百张的说明,清楚标示可能引发的多种综合的后遗症和副作用。

比如说睡眠品质不好就吃安眠药,虽然我并没有仔细看过医学报告,但我想安眠药可能会引发神经系统的问题以及胃病。因为吃了药之后,所有的药都会先刺激胃,然后再引发相关的疾病。所以像安眠药、精神系统相关的药,很容易引发大脑与神经系统的疾病。

就医学上来说,控制某种细菌的急速增长叫抗菌或杀菌。常用的外用消炎药先有杀菌作用,再有止血作用。所有的药物都有针对性的效用,因此一旦用多了,一定会有副作用。

 

 

我的意思并不是绝对不能吃药,我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只要出现了,就一定有它的意义。我要强调的是,在修行期间,当身体逐渐好转时,如果你认为身体状况许可,或者医生也同意时,就可以减免服药。但是具体情况必须自己去掌握和决定,我只是从禅修的角度作一点提示而已。

 

补药吃越多,身体越虚弱

 

有的人会问:「既然吃药有副作用,食补不就好了!」我的看法是,不要随便进补,也就是不要盲目地进补,否则只会让身体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虚弱,或者容易导致身体状况的不平衡,所以,我们现在该做的,并不是去进补,而是恢復或者是创造一个更合理、更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某些人长期吃一些非医疗性的药物,或使用某种营养补充剂,我认为这都是有害并且违背自然的。例如喝茶和咖啡,虽然茶和咖啡属于正常的饮品,但仍要适量,如果饮用过量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了。

 

 

但是所谓的营养剂,增强能量的,甚至是开发智力的、保肝的、护肤的、护肾的这些东西,我个人认为还是尽量不用为妙,因为这是一种极端的行为,可能会补了这里就伤了那里。所以健康之道,应该是自然之道,也就是平衡之道。当我们吃了这个东西,反而造成身体不平衡的时候,就会顾此失彼。

我反对身体一有状况就马上进补这种观念。有时候疲劳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平復,所以千万不要感觉身体疲倦,就立刻进补,这是坏事。我们作一个假设,就像海水退潮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把墙筑到退潮的位置,把海水挡起来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二天海水又会涨潮了。身体恢復的过程也是这样,虽然今天觉得很累,但是只要好好睡一觉就好了。以我为例,我只要在草地上像驴一样打个滚就好了,就是这样,因为天地间的能量更有助于我们消除疲劳。我也做过尝试,而且小时候常做,后来也告诉弟子们,如果觉得疲劳或者生病了,只要经常在草地或是沙滩上打滚,这是与大地的能量作互动,就能消除疲劳,非常舒服。

所以轻易、盲目地进补,只会导致身体状况的不平衡。

有时候身体的疲劳反应是属于週期性的,男女性都会有,只是以女性表现得较为明显。所以当有这样的疲劳反应时,就需要进补吗?不需要的,就像海水的潮起潮落一样,退潮的这一刻,是为了下一次的涨潮,而不是真的衰败了,这一点要分清楚。

我承认人体确实有衰弱的时候,或许是因为生病,或许是因为严重的情绪问题,或者是因为付出太多的劳力,导致生活不规律。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中国民间的黄梅戏《天仙配》,有一段是这样唱的:「我只要很喜欢你,我跟着你一起当牛作马呀,耕田耕地呀,什么苦也甜呀!」这就是苦也觉得是甜的概念。所以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发过几次「有情喝水饱」、「吃糠嚥菜心也甜」这样的誓言。男女在青春期恋爱的时候,吃了很多垃圾食物,但是身体却很好,原因就是恋爱时的心情总是特别的甜蜜。譬如很多年轻的孩子,根本不好好在家吃饭,生活很不规律,但是气色却很好,这就是情绪影响了身体的关系。拥有快乐的心情,才能创造快乐的环境。有益健康的饮食及规律的生活,这比食补、药补要好得多,也才是找回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保健养生小秘诀——避免受风

 

「受风」,台湾通常叫作「感冒」。什么是「风」呢?风是一种特别的能量,也就是流动的能量。风并不是吹过去就没有了,而是一种有质的东西。如果把风收集起来并加以分析,会发现风是有能量的,所以看不见的东西,对我们也有作用。比如「气」,看似是空无的东西,对我们的生命却很重要。

受风、受寒等情况,一不小心就容易生病。比如屋内比较热,外面比较冷,尤其是冬天寒流来袭时,若身体流汗又吹到冷风,很容易就会感冒。如果你的抵抗力强,虽然不会发烧,但是风已经进入你的身体里了。身体最敏感的部位是嵴椎大椎这个位置,摸到脖子下面有个大突起,这个区域是最容易受凉的。

有些人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也容易出现几个问题。第一是嵴椎长期维持一种姿势,这个时候,嵴椎不是受风而是疲劳;还有手臂,无论是写字,还是长时间握着电脑鼠标,手臂也容易不舒服;再来就是髋关节,也就是大腿和臀部连接的部位,长时间坐着,也会呈现疲劳状态。以上这些地方也特别容易受风,一旦疲劳加上受风,所表现出的第一个症状就是疼痛,慢慢地延伸到坐骨神经,还有肢体无力、麻木,再来就是异常的疼痛,甚至延伸到直肠和肛门。

所以,「风」的概念可说是无处不在,屋里太通风也很麻烦。当你觉得热时,可以把窗户打开,最怕的就是打开窗户睡觉,风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你的身体,有时候是从脚心进来,这是最麻烦的,你的腿很容易就废掉,或者中风、关节炎、甚至是痴呆。因为从脚心进来的风,会通到头顶上,引发的问题就多了,例如腰痛、腿痛、四肢无力等等,都可能是从脚心进来的风所引起的。

受风与我们的生活起居有关,如果床头位置摆得不对的话,也会受风。以窗户和墙相比的话,如果床头的位置在窗户下方,就更容易受风了。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床头背后就是窗户,夏天天气热了,就把窗户打开,风不停地在头上吹,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人的健康。

如果风从后脑进来也很麻烦,很容易出现中风的症状,眼睛和五官歪斜,嘴巴也闭不起来。

我年轻时遇到一个小伙子,住在我家附近,有一天他妈妈载着他来找我,我说:「这小伙子怎么了?」看他嘴巴歪一边,眼睛也斜着看,我说:「前两天不是还好好的吗?」他妈妈说:「他不知道是中邪了还是撞鬼了,本来在屋里睡觉,起来以后就变成这样了,请你赶快帮他看看吧!」后来我帮他看了两三次之后就好了。原来他床头的侧边,也就是头顶位置的上面有个小窗户,中午他吃完热汤面后,因为天气很热,他把衣服一脱,倒头就睡,还开着小窗户,风就像蛇一样从外面爬了进来,钻到他身体里去了,让他一下就嘴歪眼斜的,而这也才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啊!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平时身体很结实,发生这种状况,真的很可怕,所以我们平常就要注意防范。

尤其是进出温差比较大的地方,这种受寒、受风的病特别容易发生。防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手搓热后,再用手搓脸、搓搓脖子,这是最好的;如果没人看你,最好也搓两下屁股,这样的话,髋关节这一块的经络穴位也封闭起来,这是最好的。搓的时候可以观想:给自己的身体补上补丁。很多人没穿过补丁的衣服,或许不了解什么是「补丁」。「补丁」就是补上一块布的意思,用手摸一摸脸,补上一块;脖子搓一搓,补上一块,身体就不容易出现问题了。

 

 

禅修与健康繁体版第14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