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中的七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从温哥华回到亚洲,一想到禅堂,脑袋里就无缘由地反反覆覆飘着那首十几年前背过的《陋室铭》,一字一句,摇曳在眼帘,挥之不去。
生命川流不息,无始无终。
生活被分解成了一个又一个七天,而温哥华的这七天,有些不同。放下所有疑问、所有牵绊,单纯地沉淀着,让心放假,随波逐流。跟随在时光流转的脚步之后,无时无刻,都听得到心底青绿般的细流声。
【第一天】
2011年11月11日,禅堂的老师说,这个日子千载难逢:一生一世,一心一意。
也许,难得是因为纯粹吧。
若能一心一意,心无旁骛,不说一生一世,哪怕只是一瞬间,生命便在此刻实在而丰足了。
课上,有学员问:「如何心安?」金菩提宗師说:「不安来自于无知,不安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觉得在做不该做的;第二心中没把握。多做善事,广种福田,就是心安。」定下心来品味禅师的话,若有所思。突然《心经》的句子从眼前飘过:「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禅师说的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呢?
【第二天】
听禅师讲课,好像小小的家里来了千百位客,应接不暇。
禅师讲到了「大光明」,讲到在修练大光明的过程中和药师佛合而为一,让自己和有情众生融入到充满能量的大光明中,融入到大慈大悲的境界里。我突然明白了一点——修练大光明不在于自己从前执着的观想,光明的源泉是那份真正的慈悲和对禅师坚定不二的信心。
【第三天】
今天上课,记住了三个字——「修下去」。
金菩提宗師说:「修行的过程,就像《西游记》。」
唐僧为取真经歷经千难万险,或九死一生、命悬一线,或荣华富贵、温柔缱绻,恐惧和诱惑始终与真诚的求道之心一路相伴。可是,甜或苦、痛或乐,都不属于真心的修行人,缘起缘灭,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禅师说:「无论你在修行之中遇到的是你认为的好坏,都没有关系,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继续『修下去』!」
这三个字,禅师说得云淡风轻,我却彷彿感受到了那三个字背后曾经的翻山涉水、两肩霜花。所以此刻,这三个字听起来字字千斤,掷地有声。
那些曾经把自己逼到几乎窒息的恐惧、绝望、慌乱、迷惘,在时过境迁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苦难如此,快乐何尝不是呢?一切都有尽头,一切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是永垂不朽的吧!
当一切归于平静,那曾经虚无飘渺却不曾远离的指引,似乎又现。经过洗礼之后,唯一的变化就是,慢慢懂得了如何去接近那丝丝缕缕的光明,从现有的地方开始,出发,前行……
无论生命的大海如何涌动,如何潮起潮落,归途始终在那里,会通向最终的解脱。
今天,金菩提宗師说「修下去」,这三个字,记下了。
【第四天】
今天上课,金菩提宗師说:人要有真心。又道:极乐世界黄金铺地,地球上也是,就看你有没有慧眼了。
我们今天执着于妄想因缘,以为那便是真心,却忘了妄从真起,忘了真心自性。当我们开始有意识去思考那些分别执着从何而来、因何而起时,也许便能拂拭掉尘埃,让真心显现,让自性里的那份圆满清净显现。
古大德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禅师说的是不是一个意思呢?
晚上回到住所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夜色静谧温好,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着。抬起头的一霎那间,月亮像被打开了开关,突然放出强大的光明,清亮的银白色月光瞬间变得耀眼,水银泻地般泼洒下来,彷彿直射到天涯两端。月晕的完美圆弧在薄薄的浮云上映出了七彩的光环,在黑丝绒般的天幕下绽放璀璨光芒。
就那样,傻傻地被定格在悄无声息的街道上,月光照到了极深极深的心底,有股莫名的力量在涌动,坚定而温暖。
可遇不可求的天上人间般的美景,却在未希求的时候光临。
若能放下渴望,岁月长,云彩薄。
【第五天】
心,大光明。
金菩提宗師说过,做人要像水。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布施有心而无相,真富贵柔软而自在。修行人不需要尊严,没了尊严,就没了自我,也就没了牵绊和计较。但心中的信念和目标一如既往,坚定、光明,绝不会因羞辱和磨难生丝毫的退转,坚守住那份「正大光明」之心、之情、之行,所谓:心大光明。
曾经专注地设计美妙的未来,细緻地描绘多彩的前途,然而,尽管那样固执、那样虔诚、那样憧憬,可生活却总以无法想像的姿态出现,无法阻挡,不可挽留。好像就是为了这几个字,生命被牵引般地走到这里,似苍茫路上的重逢,相逢便亦是天堂。
【第六天】
今天的课上,一个词飘入耳内、飘进心中——「方寸之间」。
金菩提宗師说:大家在生活中的种种具体的事物、情感、事业,和所追求、在乎的,让你产生种种的喜怒哀乐,都在方寸之间。我们总是受着这种方寸之间带来的烦恼。看遍人世间一切的规律,不再计较方寸之间对你的吸引,才可能无往而不利,能够成就人间一切的事业。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鱼跃龙门,超越的是心量,从此之后,便不是只能见环抱其身的清水一弯,而是「天上地上,唯我独尊」的辽阔美景。
【第七天】
最后一天的课上,金菩提宗師说了和第一天开课截然相反的话:修行不需要安心。当你对自然的事物和人类自身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找到让你心慌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认识到「贪、嗔、痴」是苦的根源,把这些与自己相关的心慌乱的根源认识到了,去把这个根处理好它,心就自然能平静下来。
七天的相聚在金菩提宗師悠远的歌声中结束,依依不捨,念念不忘。
其实从未结束。
直到今天,仍有天边的耳语不断,似声声的唿唤……
徵稿
《禅修与健康》是一本公益性季刊,创刊于2006年,由加拿大菩提禅修学
院主办,禅修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发行,2011年重新改版。
刊物的宗旨是:将更多益于身心健康的禅修方法介绍给有缘大众。
为了把杂志办得更丰富、更完善,欢迎有心之士投稿(如见证禅修、故事等),也
欢迎摄影爱好者投递各类高品质作品。
投稿地址:《禅修与健康》编辑部
150-7740 Alderbridge Way, Richmond,B.C.Canada V6X 2A3
电话:1-604-276-2885 传真:1-604-821-208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